第十七章 潼关17(2 / 2)
“若是朝中大臣人人都像杨大人一般,大唐何至于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大夫叹口气摇摇头,一边给杨冰上药一边发泄着自己的不满,“安禄山此次叛乱,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蓄谋已久,朝中大臣一个个贪生怕死导致唐军气势不足,而作乱者摧枯拉朽攻城略地,若不是杨大人你来到了潼关身先士卒,那么今天的潼关恐怕是危险,只是大人你要特别小心。”
“真没想到这个大夫竟然也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听了对方说得那一大通,杨冰觉得有些惊讶,同时也觉得有些无语,经过这两天和其他人的交流,他意识到了一个道理,大唐盛世时期,人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比较高,只是太过夸夸其谈。
短时间内不务正业的作风太过盛行,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依然还沉浸在大唐盛世的思维中无法自拔,他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往往作乱者攻占了一个地方之后,那些没有回过神来的人们一下子就从天堂跌倒了地狱。
用现实世界的话来说就是正能量实在太多,人人都愿意相信正能量,而面对到来的危机根本就没有察觉,或者说不愿意察觉,这个世界上的东西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可是自我麻痹能够改变的了的。
就比方说那些作乱者中的利刃可是实打实的,他们所到之处就如同蝗虫过境,不会因为你说得那些正能量就可以保住性命,现在的杨冰成了这些人的精神寄托救世主,换而言之就是现在的正能量的化身。
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怪这些百姓,他们一个个无权无势的能够改变什么,那些都是庙堂之人该做的事情,倒是眼前的这个大夫反而脚踏实地,杨冰笑了笑问道:“不知道大夫所说的我要特别小心,是不是指的作乱者明的不行,会继续派遣刺客过来行刺我呢?”
“潼关现在防守严密,对方应该不会再派遣刺客,只是安禄山在长安还潜藏着一些势力,他们说不定会在李隆基耳边吹风说你的坏话,那么李隆基肯定会把你调离潼关,只要你一走,那么潼关势必就要失守。”
大夫一口一个李隆基,在这个时代直呼皇帝名讳可是杀头的大罪,这大夫看来对于唐玄宗已经很不满,同时也对于杨冰非常的信任,丝毫不怕杨冰会告密。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不知道先生可有什么妙计?”杨冰当然不在乎被调走,只要坚持到明天晚上一切就结束,对方即便是在李隆基身边使诈,也不至于来的那么快才对,毕竟现在四处都不太平,即便是快马加鞭从长安到这里都要几天时间,况且潼关这边的消息应该没那么快传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