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章 献降书蜀国灭亡(1 / 2)
邓艾知道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但并不知道诸葛瞻的能力如何。为了能够轻易拿下成都,尽量减少损失,邓艾便给诸葛瞻送来劝降信。
邓艾在心中说,只要诸葛瞻肯投降,邓艾愿意上表请封他为琅琊王。为什么是琅琊王而不是南阳王呢?因为诸葛家本就出自琅琊,诸葛亮只是在南阳生活,论籍贯还是琅琊人。
如果说邓艾的军事才能,在当时也是翘楚。可要说到政治方面,就差太多了。你一个将军,凭什么就敢给人家封官许愿?还张口就是王爵,你不看后来刘禅不过就是安乐公。这也正为邓艾后来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诸葛瞻看到邓艾的书信,当即怒目大骂。将邓艾的信使一刀砍了,然后率军列阵,迎战邓艾。
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惠唐亭候邓忠从右边出击,命军司马师纂从左边出击,攻打诸葛瞻。结果二人都被打败,引军退还。
二人对邓艾说,诸葛瞻不愧是诸葛亮的儿子,能力不差,不能取胜。
邓艾大怒:“我们现在深入敌境,没有援军,马上就被合围了。你们告诉我无法取胜,如果不能取胜就只有死路一条。存亡在此一举,出兵再战!再敢说办个不字,就是我的亲儿子我也照斩不误!”
邓忠、师纂再次出兵,魏军个个怀着死志,毫无畏惧。蜀军无法抵抗,大败。诸葛瞻和黄崇被魏军临阵斩杀。
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感叹了一句:“我诸葛家深受国恩,早没斩了黄皓,导致国家败亡,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感慨完,直接骑马冲进敌阵,被魏军杀死。
完了,一切都完了。姜维被困在剑阁,诸葛瞻父子又战死了,刘禅直到这时候才觉得,天真的塌了。他一辈子从来没拿过主意,现在亡国在即,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做。
朝堂上,众人吵吵嚷嚷,各有说法。有人说:“吴蜀本位盟友,现在情况紧急,可以投奔东吴。”
光禄大夫谯周直接反对:“自古以来,哪个国家能寄人篱下做天子的。我们之前有实力,东吴才与我们结盟,现在失去一切,去了东吴不还是称臣。魏国强大,灭了蜀汉,自然也能灭了东吴。到时候,我们作为东吴的附属,再被魏人俘虏一次,不是再受一次侮辱。”
“去东吴不行,不如南行。南中七郡是我们自己的领土,且地势险要,可以自守。”
“要去南中,早不去,现在已经晚了。”
“大夫此言何意?为什么说晚了?”
“魏军已到,谁能保证城中没有小人想着投降?就像那江油守将马邈,不就是直接投降了吗?如果此时再去南中,恐怕一出成都,我们的脑袋就被人拿去邀功了。再说南中,以前兵强马壮的时候南中都是时常作乱,现在兵微将寡之际,南中蛮夷会接纳我们吗?”
“可是,邓艾都已经马上到成都了,现在去投降,人家还会接受吗?”
“现在东吴未定,天下形势会使邓艾不得不接受我们投降。既然接受了,就一定会礼遇陛下。如果陛下投降曹魏,曹魏不能列土封疆,我谯周将亲自前往洛阳去以古人大义力争。”
“如此,我等皆同意大夫的提议,向邓艾投降。”
刘禅还在犹豫要不要入南中的时候,群臣就已经替他决定了,投降邓艾。
谯周见刘禅还在犹豫,就来开导刘禅。陛下呀,你看南中的情况,自从诸葛丞相平定南中,那是把他们打怕了才臣服的,后来仍然是叛乱不断。如果我们去了南中,既要抵抗魏军,又要有宫室消耗。如此,消耗了一切资源,南众人必然再度反叛。魏军从外逼迫,蛮夷在内作乱,能守得住吗?
刘禅最终同意谯周的观点,派侍中张绍带着玉玺前往邓艾营中投降。
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北地王刘谌听说满朝文武及天子都要投降,怒容满面:“如果真的是矢尽粮绝,大祸将至,父子君臣背城一战,为社稷而死,然后一起去见先帝,有什么可怕的?为什么要不战而降呢?”
刘禅只想着保住小命,根本不听儿子在说什么。
刘谌见劝不动父亲,便到爷爷刘备庙里大哭一场。然后将老婆孩子全部杀死,最后自杀。
邓艾见张绍带着刘禅的玉玺来投降,大喜过望,赶紧向洛阳报喜。
为表诚意,刘禅又命太仆蒋显去给姜维传令,命姜维向钟会投降,不许再抵抗。
尚书郎李虎奉命将蜀汉户籍送给邓艾,一共是二十八万户,九十四万人口,甲士十万,官吏四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