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丁家村的总设计师(1 / 2)
接下来的工作有好几项,第一个开始的是土豆的收获与第二季种植,接着是秋收,这是一个大工程,秋收结束粮食入仓之后便进入了农闲期。
不过,说闲也闲不到哪儿去,普通人家还需要把收获的小麦变成粗粉,储蓄柴火过冬,如果金钱和时间富余的话,修修房子,给屋顶换些茅草也是有必要的。
忙完这些便进入真正的严冬,所有人都尽可能的躲在家里,减少活动以保存体力,也避免生了病,没钱看的情况。
但丁家倒是不用,他们的柴火早就存储得够多了,大宅的院墙又高,一般的风雪很难侵蚀进去。
丁燕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出来,铺上了厚厚的被褥,这些是丁之航和蒙佑在县上陆陆续续收回来的,虽然不新,但总归比那些少年自家的要好。
丁小满他们本来就是村里最落魄的家人,要么是孤儿,要么就是孤儿加老人,丁之瑶打算今年就让他们一起来丁家宅子里过冬了。
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凑合凑合可以,但大家毕竟是单独的一户人家,孩子们长大了,更是要娶妻生子,不可能年年都来丁家过。
要是明年能腾出手来,这翻修房子的事情是肯定得做的。
另外,丁之瑶念念不忘的水窖和水渠,准备秋收一过就开工,这是村里的重点工程,关系着明天春耕的规模。
今年春耕光是担水这活儿就耗费了百分之八十的人力,这严重制约了丁家村合作社的农业发展,这些人力是可以做更多事情的。
前几日雨季来临的时候,丁之瑶指挥大家挖了几个浅坑,但蓄水的情况并不好,渗透性太强,下雨倒是能有点水,但雨停之后不出三日,坑里便干得跟刚挖的一样了。
丁之瑶并不是一个理工狗,但她也知道建筑材料当中最牛气的是水泥,而这个改变人类建筑方向的发明,制造难度却并不算高。只要知道配方和大概的烧造工艺,找个铁匠或是炼丹师,捣鼓个个把月总是能弄出来的。
问题是她现在没有铁匠,也没有炼丹师。
所以,修水渠的愿望暂时实现不了,水窖的话也只能用修鱼塘的那种笨办法,挖出坑,用人力把底层的土夯实,铺一层石块,在用粘度大的黏土加盖。
凭他们现在的人力,搞一个下来怕是得要整个冬天了。
不过也没事,接下来利用冬天扩充人手也在计划之内。
写完水窖的建设计划,接着是仓库。
丁家宅子后面是有一个专门存放粮食的谷仓的,用木杆栏支起来,离地面大约半米高,能装十石左右的带壳小麦。
但由于丁奉贤常年游离在外,不事生产,这个谷仓很久没用了,木头朽得走两步就能踩断一根。
丁之瑶现在都很疑惑,原主的记忆里似乎并没有纪录她和母亲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不过这个谷仓肯定是没法容纳今年收获的那么多粮食,明年还会继续增产,不可能把整个宅子都用来装粮食,而且这种房间本身也不利于贮藏。
丁之瑶准备建建两个大的粮仓,一个放小麦和玉米,另一个放野菜干和蘑菇干,土豆也单独存放,用挖地窖的方式。
两个粮仓都要与地面有一米的空隙,既能防潮,也方便从底下烧艾草来熏虫子。用木头搭建的话,现在就要开始准备木料。
丁之瑶在纸上记了一笔,幸好这个时代还没有保护的要求,漫山遍野的木头想怎么砍就怎么砍。
第三项便是养鸡的栏舍和牧场。
她打算明年一开春,便让再去抓些鸡,驴,牛,猪回来,春耕过后,草木丰茂,牛和猪都可以弄到一号营地去养,反倒是鸡舍需要加盖的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