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养猪场(1 / 2)
既然已经决定把糜氏当做正妻,从一开始就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因为这次婚姻已经不再是两个人的私事,而是变成了两个家族、双方势力结合的象征,必须要尽可能的隆重一些。
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提亲,这就需要男方家族的长辈出面,刘备的父母虽然都已经去世了,但还有叔父刘元起,可以把他邀请过来。
除此之外,最好还要有一位身份地位都比较高的媒人,来体现男方家族的势力强度,以及对婚姻的重视程度。
刘备在此时认识的人不多,可以请得动的也就只有老师卢植了,只是,要想让他老人家辛苦一趟,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可以请他的儿子卢瑱代替。
因此,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之后,刘备就立刻写信给老师卢植,和叔父刘元起,请他们为了自己的婚事,过来一趟。
将信件发出去之后,刘备也只能安心等待,顺便处理一下日常事务,以及招募一些百姓,在基地附近建造一座养猪场。
在古代,普通百姓破产之后,可以投效到世族大户门下,成为他们的佃户或者奴仆,那些世族也就借此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资源。
正因为如此,封-建时代才会有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只能把基层的统-治权交给当地世族,他们控制着资源、人力和舆论,才有能力和中央朝廷对抗。
当初,在西汉时期,中央朝廷一直在倡导一夫挟五口的小农经济,尽可能的限制当地世族,并以守陵的名义,将他们迁徙到长安附近。
只可惜,汉光武帝刘秀在建立东汉的时候,得到了各地世族的大量资助,自然就不可能将这项政策持续下去。
因此,在整个东汉时期,世族的力量一直在持续增长,最终酿成了汉末三国的局面。
尤其是到了晋末之乱,五胡乱华,那些世族大户收拢百姓,建立堡坞,力量更加强大。
这时,古代的社会经济就变成了种植园经济,那些堡坞仿佛就像一个个微小的封地。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的唐朝末年,直到宋朝建立之后,因为科举制度的大力推广,种植园经济才被彻底打破。
现如今,刘备建立的生产基地,也已经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跟周围世族的堡坞也越来越像了。
非但建立了半独立的经济循环,还因为优厚的待遇,而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前来投效。
这些人大多都是因为失去土地,无所依靠,才不得不投奔而来,刘备自然是全都收了下来。
只是,刘备才刚到东莱不久,自然就拿不出土地给他们耕作,因此,就把这些人编制成了生产小队,由包工头带着,进行各项辅助工作。
其中,年轻力壮的就被带去砍柴伐木,建造房屋,平整土地,老弱妇孺可以去帮忙杀鱼。
当然了,如果老实可靠,又愿意与家人隔离,或者根本就没有家人,就可以被选进工坊,获得更高的工资。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加入,刘备他们的工坊才会越来越大,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强,否则的话,单单依靠原本那点人手,就别想扩大规模了。
在刘备的指点下,终于在基地附近建立了一座养猪场,由于里面并没有太多的秘密,自然就不可能放在基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