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谁有能耐接(2 / 2)
在连着进行了多次会议后,关于正中路店的国有民营方案终于出台。
这店就位于正中路中段,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店。两层面积,每层2000多平米。原来二层是作为商贸公司的办公区,方案中暂时没列进去,只先推出一层。
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在《鹰都日报》上公开发布了招标方案。
刘青年和王干立刻高度紧张,进入到一种兴奋而又不安的状态中!
第一步自然是竞标。因为公开招标,标书上明确,至少三家参与,否则不开标。条件也是公开的:优先安置原有职工,承包费在底价基础上,谁提高的幅度大,谁中标。与原来朝阳店的区别是,这次是按面积计算承包费。每平米底价20元,投标人可以增加。而且每季度缴一次。这对资金的需求就增加了不少。
刘青年和王干拿着标书看了很久,感觉到前所未有过的压力。
虽然已经开起来了两个店,但没有可比性。一辆面包车跟一列火车,对司机要求能一样吗?根本不是一码事!单一个经营品种,就增加了不止数十倍!——你总不能把所有货架上就放那么三五个品种吧。所谓货卖堆山,的既是数量,也是给了顾客最大的挑选余地。这就需要找到足够多的供货商!
再者是销售。这么大面积,光房租一个月需要四五万,这些必须从利润里出。但生意究竟能达到啥程度,心里没谱……
最关键的还不是经营哪些品种和销售怎样,刘青年和王干做了几功课,粗略估算出,这个店要保证正常开门营业,至少需要80万资金。这只是商品进货资金的。加上周转金、装修,直接费用指定突破100万。
这还是在开门即盈利的前提下。
一旦运转不理想,还需要再投。而目前鹰公司和两个店帐上只有不到30万的流动金……
两人拿着标书筹划了一星期,跑调研跑客户跑银行,一时竟有点举棋不定了。
调研的结果两人还是接受的,正常情况下销售应该有保证。除了市中心本身客流量大的因素,附近有四五个大型社区,都有近万人。供货商那边也问题不大。大个儿李和孟两人把省城几大批发商都联系上了,还联系了全国不少大品牌。最伤脑筋的是银行!几家银行跑了个遍,结果大同异,没人给放款。唯有信用社给松了一点口,要求找担保,可以贷给50万,再多就不行了。
刘青年琢磨这担保上哪里找,要求必须是国企或者政府部门……
本来,刘青年还想着招标前跟尚云沟通下,看有啥内部消息没……这时他决定不找他了。等万一中标了和他担保的事。如果现在就找他,万一中标又求他给担保,就似乎有点过了……
最终两人决定,先全力以赴投标,走着着。
没想到在开标前第三,尚云竟主动联系了刘青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