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帝国议会(1 / 1)
第262章帝国议会 西京内阁…… 胡均定以及一众阁臣,此时相对而坐,所有人一句话都没有说,但是从大家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是心思沉重,不知道如何开口。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最近陛下要搞所谓的革新。 何谓革新,有革又有新,然自古以来,所谓革新,也不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改改,像刘鹏这样大刀阔斧直接动倒的其实很少,毕竟这次革的一部分,其实也是王权的一部分。 比如监督之权,原来汉国的监督权是在督察院,在内阁手中,但是这次刘鹏非要仿西洋搞什么帝国三级督察议会。 以议院行督察之权,将督察的权利和内阁督察院分开。 所选之督察员,以地方之德高望重之人,以及退伍军人为主。 (非议员乃督察,也是为了与西式做区分) 有议政督察之权,但无实际行使职权。 当地财政,计划,由官府提出,帝国议会审核通过。 当然,为了防止地方之人抱团抵政,一些重要项目还是内阁代为执行,或者本质上,就是一种制衡。 比如官员任免,国家工程项目等,都由内阁审核,最高帝国议会有监督权,却我直接行使之权。 看起来没什么用,但是却可质询,质询投票通过,该项计划就会被重新审核,直到最后两方妥协。 而刘鹏君主的权利也没有被削弱,而是得到增加,比如刘鹏下达的指令,可以绕开会议,直接下达执行。 甚至可以直接解散帝国会议,只不过这样自毁根基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刘鹏不会去做,反而会维护。 之所以搞这种全新的督察制度,其本质就是防止地方官吏借着天高皇帝远胡搞。 哪怕明知道最后可能还会合流,但刘鹏依旧要搞,别的不说,给老虎笼多上一把锁,绝对是最正确的事情。 当然,除了监督权之外,还有法权,原来汉国的法权在官府,地方法院基本背靠地方官府。 很容易出现结党营私的现象,前几年就查过几次法院徇私舞弊案。 杀了几十个脑袋,才止住这种风气。 现在刘鹏准备在法上面大改,法要改,首先就要独立。 其实原来刘鹏就有这个意思,只不过那个时候国家初立,只能搞了个刑部,以官制法。 目前来看,官制法,越制越乱,最后搞的徇私枉法,冤案繁多,弄的很长一段时间,刘鹏都要亲自看看最近的案子,看看是不是有纰漏,以及冤假错案。 还别说,还真有几个大案,最明显的就是龙武九年的一次商业纠纷案。 这个案子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场因为专利而导致的纠葛。 甲公司涉嫌侵权了乙公司的科技专利,但最终乙公司却被判处罚金二百万,并放弃对那项科技的所有权。 给出的解释是偷盗,但是真实情况则是甲公司买通法官和调查员,以诬告获利。 这又是一项治权滥用的典型的案例,除此之外,像这样的案件还有很多。 如财产分割,土地纠纷,财产大战,甚至包括更加复杂的股权交易。 看似没有权利,但处处却显示着权利所带来的弊病。 以至于汉国作家董云升在自己的罗刹密林的小说中写过这么一个桥段。 一个荒诞的王国,里面的人物,以动物代替,贪婪的哈巴狗,狡诈的兔子,精明的狗头商人,狐狸模样的法官,蛇头警长。 这些人物所治理的对象就是王国那些勤勤恳恳的牛羊。 牛羊吃着廉价的青草,产着高质量的奶,到了快要宰杀的季节,王国所有人都兴奋的扑向那些瑟瑟发抖的牛羊。 而那些年长的牛羊还发出了: “孩子,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忍忍算了,下辈子投个好胎,就不用受苦了!!” 是啊,一切都是命啊!! 而刘鹏自然是看过这本小说的,初看他怒不可遏,我大汉怎么可能像你说的这么差。 最后出的事越来越多,刘鹏突然明白,他这个所谓的大汉王国,就算不是那个动物王国,估计也是有了些毛病。 人有毛病要医治,国亦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搞督察员,搞帝国议会的原因。 但刘鹏要搞,不代表下面的人就会同意。 这不,这帮阁臣聚在一起就是想方设法打算让陛下收回成命。 但直到现在都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归根结底,还是这件事确实不好反对,毕竟西方都是这么干的。 而且搞的也还行,也没有想象中的天下大乱,而且汉国是督察员,有督察无意,从客观上讲,也是保住了他们文官的一部分权利!! 这也是刘鹏敢大大方方搞帝国议会改革的根源。 以督察员代议员,去督察,法制之权,关虎严密,虎难叫。 说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 革新是假,借新夺权是真!! 革新二字算是被刘鹏玩明白了,做的滴水不漏,以至于这帮聪明绝顶的文官,硬生生找不出反对的办法,如此可见一般。 一众人相顾无言,最后还是工商部的南运秋,南大人开口说了一句话: “以我看,陛下这是不信任我们,非要以督察之权,律法之权,制我等文臣……”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人都眼皮一跳,此言就是他们刚才所想,但却是谁也不敢说出来的话,没想到这位南大人倒是胆大,什么话都敢说。 “所谓的议会,西人谓之公议,何谓公议,不过是给一群人吵架对峙之场所,背后阴暗何人可见??” “今我大汉开帝国议会,设立督察员,看似是陛下不放心我等,实则是我等这些年做的太过了!!”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脸色一变,这话可真是指着他们鼻子骂他们是祸害了。 “而那些督察员又有何人可担,小民,还是清流??” “权术重在平衡,最后肯定是各占一半,到时候他们肯定斗起来,没准比咱们斗的还狠呢!!” 南运秋的嘴角露出一丝讥讽,在他看来想,这帮督察员最后肯定会弄的一团糟,糟了,就是他们文官的机会了。 其余几人听后,皆是眼前一亮,刚开始只是想着保全,没有想到之后的事情,现在看来,这才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既然不是结束,就凭他们的经验,这帮所谓的督察员绝不是他们的对手。 到时候架空帝国议会,最后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胡均定听后,眉头微皱,随即问道:“南大人,若是他们报团结社如何应对??” “假若他等以西人之法结党抗之,我等又该如何是好??” 胡均定这句话把南大人问住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是啊,要是他们以昔日明朝东林党之法,结社对抗我等,岂不是养虎为患,以身饲虎??” “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怕不是自食其苦,悔不当初!!” 这个时候,基建部任同庆,任大人也开口问道,脸上尽是担忧,毕竟这别到最后,议权未空,自己等人的权利却徒有其表了!! “是啊,如何是好啊……” “此事难上加难,怕不是难有对策??” “唉,为什么陛下不能消停点,垂拱而治,以历代圣君做榜样,不好吗??”(嘉靖:指的是我吗??) “依我看,汉之文帝可为千古之明君,今上大兴改革,却是越看越像武帝了!!” “武帝虽有赫赫之功,但却苦了天下,今上如此胡来,怕是……” “卢兄慎言,若是被调查局的鹰犬听去,恐怕脑袋搬家之日,不远矣!!” “唉……国事如此,罢了,等此间事了,我就辞官,回南门老家种田钓鱼,也不负平生之愿!!” “卢兄高洁,愚弟所不及。” 听着周围那些人的议论,还有所谓的推辞,胡均定第一次感觉到这帮人确实恶心,一个个口口声声要以国事为重,最后,却也是这般!! 现在的胡均定越来越明白刘鹏以革削权的做法,只不过目前他贵为宰相,屁股天然要站在文官这边。 “唉……” 胡均定看着周围还在争论不休的阁臣,发出了一声轻叹。 最后,这次的会议没有任何结果,倒是达成了一项意见,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以缓待新。 其实就是蛰伏,暂待时机,既然不好反对,那就加入,等待瓦解的时刻。 打不过就加入,算是被这帮文官玩明白了。 而在回家后,胡均定坐在堂中的软榻上,望着墙上的劲松,寒风独立,不屈不挠,就像他的仕途一样。 以南洋富家子弟起家,搞过第一次移民,做过移民部长,算是汉国少有的从头干到现在的人。 也因为如此,胡均定一直以此图警示自己,要屹立不倒,要万风吹而不透,万雷击而不破!! 原来的胡均定,无论是历经督察院创立,还是后面的朝局变幻,都能稳坐钓鱼船,一路做到宰相,成为继续严俊之后,第三位汉相,光宗耀祖已不足以形容其荣,但现在的他真的感觉难了。 阁臣,文官,革新,陛下,良心,他的内心已经繁杂如柳絮,愁思万千。 有所感应下,拿起笔墨写下: “人生别别已成秋,” “恍惚鬓角磨通透,” “未见功成驰马时,” “但见事事以烦忧。” 最后在底下写道: “惜十二年侍王事。” “呼……” 胡均定呼出一口浊气,最后喃喃自语: “官做久了,便没了书生!!” 最后,这副诗词,被胡均定收进房间,不示于人。 (作者自己的诗) ……………………………………… “胡卿,坐,别这么生分了。” “给胡大人拿把椅子来,要软面。” 刘鹏看着眼前的胡均定,有些感概的打了声招呼,随后就命人找来张椅子让胡均定坐下。 “谢陛下!!” 胡均定对刘鹏抱了抱拳,随后坐了下来。 “胡卿啊,你对这督察员之事怎么看??” 刘鹏拿起一本奏折,边看边对胡均定问道。 “陛下,开帝国议会,立督察员,乃是好事,臣与其他几位大人,绝无异意!!” 胡均定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刘鹏的做法。 而听到这话的刘鹏,仿佛明白了什么,笑了一下,随即说道 “昔日我问严俊,何谓民,何谓官,他答,以下是民,以上为官。” “我后来问他,你是民,还是官,他没有说话,我知道他想说什么。” “陛下,这自古以来,官与民本来就是区分开的。” 胡均定插嘴道。 刘鹏闻言,看向他,眼神微动,随后问道: “伱认为法权与制权,该不该做区分??” 胡均定听到这话,眼皮一跳,随后拱手答道: “以臣微末之见,分,可制官,不分则受制于官,陛下分督察之权,散议政之权于民,何尝不是监官之举……” “若陛下问臣个人该不该分,胡均定答:该分,分的彻彻底底才好,若是陛下问臣下,则臣不同意区分,应为臣是人臣,不忍见君权如西方国王皇帝般旁落于商,于民……” 胡均定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哈哈……” “好你个胡均定,你敢如此戏弄孤!!” “臣不敢,臣都是肺腑之言,请陛下明见。” 看着眼前这个胡均定,胡宰相,刘鹏眼神中充满了欣赏,此人无论如何,他都要保。 现在敢做实事的人,少了!! “依你所见,议事之督察员,由何人担??” 刘鹏目光微动,问了一句要紧的问题。 “陛下问臣,臣就说实话,若行西方议事之法,则不出三年,必有党争……” 刘鹏听后,表情微微触动,没有做任何反驳。 “但若是以阁新之法,可缓。” “如何缓??” 刘鹏追问道。 “督察员,可考其德,才,行,三等,非西方之金钱会议可比。” “德从何来??” “才何监考??” “行从何处??” 刘鹏连续几个问题,如同炮弹般砸在胡均定心头,让他额头都冒出了冷汗。 思绪良久,胡均定抬起头,表情坚定的对刘鹏说道: “以臣见,德可按地方之名望,才,这个可由内阁与陛下定夺,至于行,可观后效!!” 刘鹏听后,眉头挑了挑,望着胡均定严肃的问道: “若德假造,才亦表面之才,行也假设,如何明查,岂不是又是一个汉代举孝廉,人人称颂,人人推举,最后推举出王莽,袁氏这等害国之臣,灭国之家??” 胡均定这个时候已经渐渐跟不上刘鹏的节奏了。 “依你所见,汉国最后也不是一个汉朝,门阀之国罢了!!” “与他等唯一的区别,怕不是我等有科技之力,其他的,孤看,没有什么区别。” “至于你刚刚想说的清流,清与不清,有时也由不得他们,孤看,这世上没有白,也没有黑,只有灰,大多数人的灰!!” 听到这话,胡均定额头上的汉国更大了,要不是准备了手帕,怕不是直接滴下来。 “哈哈……” “胡卿怕了??” 刘鹏看着胡均定这个模样,直接笑出了声。 “陛下天威,臣恐惧五内!!” “别吹捧我,我知道有些人怎么想的,他们想啊,这个汉王为什么总要和我们过不去,总要整我们,明明我们才是和陛下一起的,是防范底下人造反最好的帮手。” “胡卿,是也不是??” 刘鹏看着胡均定问道。 胡均定听后,吓的直接跪在地上,低着头回答道: “陛下乃君父,下臣怎敢欺君父!!” “陛下言重了……” “哈哈……” 刘鹏再次笑起,随即念了一首诗: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 听到这首诗,胡均定脸色变白,立马说道: “陛下,我大汉非前明可比,此诗万万不可于之相提并论,陛下……” “孤当然知道,孤的大汉没有到这种程度,但胡卿难道不觉得,有些人就像这首诗写的一样吗??” “陛下……” 胡均定还想说什么,最后却被刘鹏制止。 “回去吧,准备好建设一个新的汉国,一个改良的汉国。” “你和孤都应该看看,这样的汉国会怎么样!!” “谢陛下!!” 胡均定最后走了,走的很踌躇。 而在他身后的刘鹏看着他的背影,有些感概的说道: “唉,是个人才,可惜,可惜!!” ……… 六月二十号,汉国发布议会督察诏书,全国建三级会议,以选拔德,才,行,兼备的督察员,监督朝政,一时间举国震惊。 (三审,地方审核,内阁审,最后刘鹏审核盖章,但其实还有一道不为人知的审核,那就是调查局) 随之而来就是深深的暗流。 龙武十二年,新的开端,新的起点!! 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