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因为,你是我哥!(1 / 1)
对于他的这个提议,朱由校没有拒绝的理由。 随后,一箱箱的存档,就被送进了宫内。 六部的所有官员都是一脸懵逼,完全不知道为何要把这些存档送入宫中。 为此,工部尚书吴淳夫、礼部孟绍虞、刑部尚书苏茂相、吏部尚书王永光四人也一并赶了过来。 可是当他们看到养心殿里的情况后,都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温体仁在擦汗。 郭允厚瘫倒在地。 孙承宗倚着柱子坐在地毯上。 就连近来一直在放飞自我的信王朱由检都变成了闷葫芦,蹲在角落里不停的画着圈圈。 而魏忠贤、孙康旺和王承恩这三个陛下的心腹,此时也都沉声不语,只是耷拉着脑袋,脸上写满了恐慌! “来了?” 看到四人进来,朱由校只是冷冷的打了个招呼。 随后便指着那些被送来的存档向众人说道。 “既然这些都送来了,那就一起动手!” “朕倒要看看,那些洋鬼子的数据,和朝中的记录,有没有出入!” 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开始忙活起来。 一口口箱子被打开,一卷卷被从里面取出,翻找、核对。 时间久远,许多东西找起来都十分困难。 但是难归难,用心找,还是可以找到的。 两个时辰后,温体仁抬起头,无力的看向朱由校。 “启禀陛下,万历十三年的税收,和那本书上记载的,完全一样!” 又过了半个时辰,孙承宗也有了答案。 “陛下,兵马人数,一致无二!” 郭允厚那里也找到了相应的数据,整个人像是被抽去了骨头一般,再次瘫了下去。 不用说,他所找到的数据,也和那书上的没什么差别! 朱由校始终都坐在御案后面,未曾起身,也未曾开口。 直到这时,他才沉声问道。 “朕有一个问题!” “这些数据,如果让你们下去调查,需要多久?” 温体仁想了想,斩钉截铁的答道:“至少,一年!” 朱由校发出一声冷笑:“你们有着官面身份,下去统计尚需一年!” “可那些洋人,却只是在我大明转了一圈,就把数据弄的清清楚楚!” “告诉朕!” “这大明上下,和筛子又有什么区别?” “虽然这是万历十三年的事情,可是现在呢!” “你们谁敢拍着胸脯保证,如今的大明,没有西洋细作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朕听说过一句传言,传言西方人之所以会冒死远航,其实就是为了寻找大明的所在!” “以前,朕是不信的!” “但是现在,朕却深信不疑!” “因为他们,想要大明的财富,想要大明的疆土,想要大明的一切!” 听到这里,魏忠贤连忙上前几步,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老奴请旨,彻查此事!” “凡有牵连者,当以通敌叛国论处!” 温体仁闻言也跪了下去:“老臣附议!” 接着,便是郭允厚、吴淳夫等人,连孙承宗也跪了下去。 唯独信王朱由检,依然蹲在墙角,嘴里念念有词的画着圈圈。 朱由校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不止要查以往的!” “更要杜绝以后的!” “传朕旨意,诏告天下百姓:” “凡发现有行迹可疑之藩夷,于我大明境内行刺探之事,人人皆可扭送官府!” “一应核实,赏银千两!” “老奴遵旨!” 魏忠贤松了口气,直接起身朝着司礼监的方向跑去。 “你们也都起来吧。” “此事,没有理由怪到你们头上。” 看着殿中跪倒的众人,朱由校摆了摆手。 “但朕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大明,不是朕一个人的大明!” “也是你们满朝文武的!” “是我亿万大明百姓的!” “若不想重蹈南宋覆辙,希望你们能够警钟长鸣!” 众人忙叩头山呼。 “臣等谨遵圣诫!” 万历十三年的书,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四十余年。 朱由校有理由相信,中华大帝国史这本书,早已在欧洲流传开了。 或许,还不止一个版本! 而事实上,这本书在欧洲,已经被翻译成了四十六种语言,那些所谓的欧洲贵族,几乎人手一本! 直至21世纪,依然传承在世! 或许,这也是造成清末一系列灾难的诱因之一! “皇兄!” 墙角画圈的信王朱由检,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回来,站在御案边,眼神坚定的说道。 “臣弟请旨!” “此次向西班牙派遣雇佣兵,臣弟愿亲自带兵前往!”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将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 朱由校也大为意外:“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信王朱由检却嘿嘿一笑,满不在乎的说道。 “自然清楚,此一去,山高水远,有万里之遥,不亚于当年玄奘西行!” “但,最坏也不过就是死在那里,不是么?” “不过臣弟相信,皇兄定然会替我报仇的!” “因为,你是我哥!” “若真有那一天,臣弟的魂魄,将飘在欧洲上空看着!” “看我大明铁骑,踏遍欧罗巴的土地!” “看我大明帆船,停满欧罗巴的港口!” “而如果臣弟能活着回来,则必然带回关于欧罗巴的一切信息!” “至少,要比这本书上记载的,还要详细!” 朱由校愣在了那里。 他看着面前的这个弟弟,心中五味杂尘。 这个朱由检,和历史上的那个崇祯,越来越不一样了! 从当初入阁内政时的小心翼翼,生怕说错了什么。 再到放飞自我,信马由缰。 到如今,竟然都能主动要求担当重任了! 就在这时,温体仁却开口反驳道:“陛下不可!” “陛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信王岂可以身犯险,深入那虎狼之地!” 孙承宗也皱着眉头站了出来:“陛下,请恕老臣无礼!” “老臣明白,您和信王兄弟情深,不分彼此。” “可有一点却是不得不考虑的,藩王领兵,恐会招来非议!” “还请陛下三思!” 面对他们二人的反对,朱由校不置可否,只是目不转睛的看着信王。 “你确定要去?” “你有没有想过,若是你一去不回,你的王妃,还有他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朕可是听说你连名字都已经给他定好了。” 信王摘下腰间的酒葫芦,故作豪迈的饮了一通,擦干酒渍后,大声笑道。 “有皇兄在,臣弟自然不必担心那些!” “皇兄难道忘了在陕西时曾下过的旨意?” “从此以后,藩王的尊贵,得靠自己去挣了!” “所以,臣弟此番,便是要去替烺儿挣个前程!”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