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第146章 来一个杀一个(1 / 2)
乔菁菁摆摆手。
朱治赶紧让将士把孙暠从往兜子里牵出来,砍了。
这样的议臣贼子来一个杀一个。
若不将它杀明白了,就会有之后的后患无穷。
孙权留他们守吴郡守会计,他们必须守好了,守稳当了。
孙氏宗族之中,竟有人趁孙权领兵在外之机,又欺负孙权年轻,看吴郡空虚无人,发起叛乱。
孙暠最终被砍头!
身首异处。
至今不能葬入孙氏祖陵。
孙暠的父亲孙静一直闭门在家。
孙尚香在三嫂徐氏以及张大叔的支持之下,去干了她人生中第一件比较大气的事。
还有一次,她夫君告诉她一件怪事。
就因为大哥孙策出事了,她如今得在吴郡婆婆跟前侍奉,在这一大家子人跟前周旋,虽然徐氏十分担心她丈夫孙翊在乌程县的情况。
虽然一切是孙暠咎由自取。
如果今日胜出的是三叔家的那嫡子孙高,那她们这波柔弱的女眷又该如何?
徐氏也不好说。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却不敢明说。
“从此以后,三房的安危,我们将军派专人保护。幼台仍在老家好好读书,或是种田,或是养鱼,过些清闲的日子。
“三嫂,我怎么觉得三叔看起来很不对劲呢?孙暠死了,三叔连一滴眼泪都没有吗?他不记恨我们家吗?他怎么能这么痛快的服软?”
这三媳妇徐氏和其他儿媳妇又都不一样,平时也爱舞刀弄剑的,和老三脾气最合得来,又刚烈,办事又爽快。
张昭先乔菁菁之口说了:“叛军已被降服,主谋就地问斩。”
如此。
她夫君孙翊就想了个损人的法子,想把大嫂灌醉了,用绳子捆了,送到大哥的房间里去。
孙家宗室里都看着,亲戚们都看着,并不是说谁仗着当年有什么样的功劳,便可不顾忠孝仁义君臣之礼,起了贼心,都想要叛乱,那这世道岂能得了?”
徐氏多少年再想起当年的这件事,心里都不踏实。
理由有两条。
但大儿媳妇也是斩杀孙暠的主使者之一。
孙家女眷们听了都说是这班道理。
但三叔孙静可不一定会给大乔面子。
她对婆婆吴太夫人还有众弟媳妇小姑子说:
当年在庐江城里,大哥已经狠狠拿下了庐江城,要把庐江城的富贵之家人口财产都搬到吴郡来。那时,大嫂死死拧巴着,就是不跟大哥走。
孙暠叛乱已经被杀了,只有昏君暴君才会株连九族。何况三叔一家人已经率先请罪,自求成为庶人,从此不受俸禄,他们还能怎么样?
总不能再赶尽杀绝吧。
徐氏也十分具备这些美德。
还是孙翊他媳妇儿徐氏最明白这种理由。
往事不可追!
徐氏认为她夫君身边一定早有奸细。可怕的是边鸿孙高这些,都是常年跟着孙翊的,若是被人收买了起异心,你说可不可怕?
但当年那些事情,肯定不能再拿到大嫂跟前去再讨论。
爹一辈子都当老三,都活在老二的光芒之下。儿啊,是你给爹争了气,你放心,爹给你报仇。
这种形象,在一个小女孩心中,从小就很威严霸道。
吴太夫人正把所有的儿媳妇,孙子,孙女们召集到跟前,孙尚香带着婢女,再加外头有凌统带两千人守着。
大汉朝以孝治天下,以仁义道德为行事准则。
爹一定给你报仇…”
大嫂如果不放心,把凌统和他的人马借我用一用。
孙尚香十五六岁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心胸能耐,还真是受父亲哥哥们的影响。
也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是兄弟,能直接授意属下的人外姓家臣,还有就是一个寡妇主事?把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砍头了事?
都等着孙权回来之后再来,掀起一番风浪。
大哥孙策是那么勇猛,那么果决,那么聪明睿智的一个人,竟也难逃贼人的敌手。
是杀是剐,不是应该等着孙权回来亲自做主吗?怎么能够那几个人就把事情办了?”
张昭朱治这些是上了年纪的老面孔,不怕孙静倚老卖老孙静。
孙静在儿子孙暠战败的消息传来之后,他静静的坐在他静守了一辈子的房子里。
就是要让孙辅明白,孙权除了年轻之外,还很昏庸。孙权在那些奸臣的把持之下,孙氏宗族终是讨不了好处,大家不如早点弃暗投明,好好跟曹操一起干一票。
三叔如今闭门在家,还请子布和老三一起去一次富春。
尤其是孙权那堂兄孙辅,他早背着孙权跟曹操往来上了,只不过是把柄已经被张昭抓住,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还是张昭圆滑。
说白了,不过是看着死去的二叔孙坚的面子,给死去的孙策一个面子。
徐氏总是不踏实,就因为大哥孙策之死。
那些正直的,读书人也好,武将也好,一直受孙坚、孙策、孙权的恩情,他们立志报恩且心智坚定,都认为孙暠活该。
对着儿子常常耍的长枪短剑呓语:
孙尚香便自告奋勇。
本来孙尚香是来问罪的,问她三叔要个说法,要这三方保证,至少以后绝不起异心叛乱。
他三房的所有人口,孙暠的儿子媳妇等等,孙静都让他们在家中脱簪请罪,穿着普普通通的麻布衣服。
再来孙权初立,一切都还要靠着张昭周瑜以及孙策的遗孀大乔夫人主事。
孙静若蹬鼻子上脸来,到时候大乔又该如何处理?或是态度强硬,将这三叔一并处罚了?反而给江东六郡留下一个大乔残酷残忍的印象,于大乔这寡妇的身份形象多有不符合。
大家左盼右盼,终于等到乔菁菁张昭等安然回来报道。
有徐氏这一番话。
女眷们听说就这么杀了三叔家的嫡子。
“列位的意思是……我们趁此机会反攻吴郡?”
还有一些是孙氏宗氏,或是孙策孙权两兄弟的亲戚,他们反而不像那些读书人和武将那么明智明理。
这件怪事,其实还是大哥和大嫂当年的情事。
这不就是如今的形势嘛。
且先跟曹操继续联络起。
孙辅身边的那些近臣谋士,都在给孙辅出瞎主意。
吴太夫人想着大儿媳妇的羽毛还是得爱惜。
这些不怀好意的近臣就拿出孙暠叛乱的结果来说服庐陵太守孙辅。
吴太夫人抬眼一望,望到老三家的媳妇徐氏。
再来这些年,她与乔菁菁关系甚好,也知道一个女子切不可学当世人那般瑟瑟懦懦的模样,活敞亮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