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东山脚下炮声隆(2 / 2)
“这倒也是个办法。”教导员也接话道:“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被我军两面夹击了。也怪不得美军会集中这么多的兵力了。”
“再看看吧。”梅生并没有下结论。
这样全面进攻的方式的确能规避掉我军这边的优势(比如夹击的问题),但同样的,也将美军的火力给平摊掉了——从刚刚看到的美军的炮火而言,虽然依旧猛烈,但显然没有达到真正的饱和状态。
换言之,美军调集的炮火,并不足以对五个阵地同时进行饱和式的打击。
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没有足够的火力的前提下,将有限的兵力、火力再度分散,显然是不对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冒然进行全面进攻,更是弊大于利的,梅生可不认为美军的指挥官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梅生暗自揣测:这个情况,最大的可能,或许是美军的这次进攻,只是试探性的进攻。
倒也符合美军一贯的作风。
当即,三人不再多言,纷纷都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开始观察起美军即将的进攻来。
说实话,美军的进攻方式也很简单。
或者说,从始至终,美军的进攻就这一种方法:用海量的炮火摧毁阵地内所有的工事,然后再轻兵突进。
而这次,虽然没能有重炮的加持,但大体的进攻方式还是差不多的。
但越是简单的战术也就越是有效,越是难以被破坏。
就是这套简单实用的战术,小日本子也好,朝鲜的人民军也罢,都纷纷在此战术面前折戟沉沙。应该说这套战术是经历过实践考验的。
尤其在经历过二战洗礼的陆战一师中,这套步炮协同的战术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
果然,一通猛烈的炮火还没有进入尾声,美军的大兵们已经在各自班排长的指挥下开始了队形的展开。
随即,踏着最后一轮的炮火声,美国的大兵们已经按照战术队形向着目标阵地发起了冲锋。
要知道,这样紧凑到窒息的进攻节奏,虽然能令对手措手不及,但对于己方的协同要求那也不是一般的高,稍不留神就有被友军误伤的可能,即便是我军的精锐,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完成(我军炮少,根本没有那么密集的炮火为步兵开路)
可这样的协同动作在美军这里,却简直就如同家常便饭一般简单。五个方向,五只美军队伍都完美地演绎了这样精密的动作。其战力之强可见一斑。
若是换了一般的对手,恐怕这一冲击之下即便是不被一举拿下,也势必要手忙脚乱一番。
好在的是,美军虽然足够的精锐,但他的对手却也非泛泛。
就在美军按照战斗队形向直属营的阵地突进之时,几乎在美军抵达火力范围的瞬间,轻重机枪便已经齐齐开火,数条火舌便已然驾临美军头顶。
又是我们基层的班排长们,几乎在美军炮火稍稍减弱的一瞬间就顶着还在轰鸣的火炮,从阵地中冒出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