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现场解决问题(1 / 2)
看到大家的情绪被点燃,林云接着说道:“刚才我说得那些都是虚的,下面我来讲讲真东西,各位想不想听?”
“想,想听,李教授您快说!”
很多人都拿出纸笔,大教授讲课当然要认真听了。
“我接下来说得就是干货了,什么是干货?那就是如何赚钱的方法。”
“赚钱的方法?”
一下子所有人都亢奋起来。
林云接着说道:“为什么大家都来深市?是因为深市的市场比其他地方要灵活的多,大家能感觉到在深市有大把的机会,这些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的。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所谓大把的机会本质是供需关系。
供就是指在坐的各位,大家都是做企业的,是要卖出自己的产品,无论是食品、衣帽、家电,甚至是知识,在市场经济下这些都是可以卖钱的产品。
需就是需求,老百姓需要食品、衣帽、家电等等,以前这些都是由国家来提供,只是国家都能力不够,只能勉强提供最基本的需求,采取的方法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不能完全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怎么办?于是国家放开权限,让个人去搞,这就是市场经济了。”
林云首先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非常明了,所有人都明白。
这只是开场白,接下来就是干货了。
“怎么赚钱?很简单,按照供需关系,如果市场缺少某种产品,只要你生产出来就能赚钱。
这个相信大家很好理解,没有吃的,你能搞到大米和白面就能赚钱,有了大米白面,可没有肉,你能搞到猪肉、鸡肉、牛羊肉还是可以赚钱。
衣、食、住、行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条件,谁能掌握这四个条件,那想不赚钱都不行。”
此时有个人喊道:“李教授,按你这么说,以后我就去种水稻卖大米就能赚钱呗?”
林云笑了笑回答:“那也未必,得看市场,如果市场上就你一家种,那一定赚钱,如果有几家一起种,那就得看价格和质量,市场经济下,各个商家需要竞争,赢了活下去,输了被淘汰,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性,咱们一会儿再说这件事。”
说到这里,林云拿起面前的水杯,大热天说了半天口干舌燥,结果杯里没水了。
立刻有几个人站了起来,其中一人最近,为林云倒了杯水。
“谢谢!”
林云对对方都表现很满意,这说明他讲的内容大家很感兴趣,于是接着说。
“其实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比改革开放前好了很多,虽然一些地方还很穷,但温饱也算不成问题,像首都、盛海、花都和深市这样的城市,居民的收入已经超出温饱状态很多,消费能力提高让他们对产品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个需求关系才是大多数企业要把握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之初,服装生意很好做,只要有点样式的衣服都能赚钱,有一家企业叫做海盐服装厂,厂长叫步新生。
步厂长带领工人把一家濒临破产的服装厂变成了本地最赚钱的服装厂,自己也成为了改革先锋,多次被电视台报道,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他的事迹吧!”
立刻有人回答道:“我当年就在步厂长的海盐服装厂工作过。”
林云笑了,指了指那个人说道:“那你说说,后来为什么这家企业破产了!”
对方挠了挠头说道:“说不太准,就是后来赚了钱又是盖楼又是买生产线,钱都花在这上面了。”
林云摇了摇头回答道:“你只说出了表面原因,其实真实原因是服装这种产品很容易生产,被取代性强,你能生产我也能生产,技术含量不高。
步厂长在改革开放早期能成功,是因为那时市场上同类产品不多,大家都穿那种不是白就是蓝的衣服,只要你的产品稍好一些就能赚钱。
但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浙省很多地方出现了大量个人服装厂,这些服装厂的产品不比海盐服装厂的产品差,价格还更低,步厂长的产品就不灵了。
此时海盐服装厂的问题是产品样式和价格不适合市场,根本就不是加几条生产线的问题,结果步厂长没有意识到,反而加大投入增加生产线,还扩建了厂房,这是雪上加霜,所以海盐服装厂轰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