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各方反应(2 / 2)
建安二十年(215),七月中旬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孙权捂得再严实,但江东兵围而不攻的诡异行为,还是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而后一打听,好家伙,他们没听错吧!。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江东孙权举十万兵马誓师北伐,而后在合肥城下折戟沉沙,被张辽领八百死士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几进几出的消息,传到了荆州曹仁、诸葛亮,徐州臧霸的案头上。
不管是谁,在看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都惊掉了下巴,十万人和八百人是什么概念,就是站着不动让八百人砍,一个月估计都砍不完,真不知道是张辽太强了,还是孙权太弱了。
曹仁接到消息后,立即让人在整个南阳、南郡二地宣传,一来振奋逐渐低迷的士气,二来震慑不轨之徒,好让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安心事曹。
曹仁的做法,的确让曹军士气大震,在均县牢牢的挡住了吴懿军的攻伐,让吴懿不得寸进。
吴懿军见此情形,自知不可能再攻入南阳,随即带上“自愿”跟随刘备的万余百姓,浩浩荡荡的返回上庸,留下在汉水之畔欲哭无泪的世家大族。
很显然,因为孙权在合肥的失败,让法正的谋划告破,襄樊之危不攻自解。
同时,攻打襄阳的关羽在留下了一句鼠辈之后,便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全军从襄樊前线撤军,返回江陵、公安、荆南等地,防备孙权恼羞成怒转攻荆州,发起第二次荆州之战
诸葛亮的担忧,也不是没道理的,毕竟有第一次荆州之战的前车之鉴,谁都不能保证孙权会不会发起第二次荆州之战。
另外,诸葛亮也认为,汉中之战已经进入尾声,最迟会在两个月后,即十月初结束,与其在这里对峙浪费时间,不如回荆南开河来得实在。
随着干旱的加重,大汉各地的粮食都大幅度的减产,让各地粮价持续攀升,作为最大的粮食出口地的荆州,产粮赚钱才是第一要务。
……
和荆州相比,徐州才是反应最大的。
臧霸,作为徐州地头蛇,现在的徐州刺史,大汉的镇东将军,从陶谦时期起就活跃在泰山郡,在徐州拥有巨大的声望,可谓是位高权重,看起来深受曹操信任,但恰恰相反,曹操对臧霸只有防备。
当初曹操在扑灭吕布后,考虑到泰山险峻的地势、袁绍在侧虎视眈眈等原因,随即招降了臧霸让徐州名义上归曹操统属,但实际控制权在拥有军政大权的臧霸手里。
而后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在南皮扑灭袁谭,完成虎据中原的宏图伟业后,割据徐州的臧霸十分恐惧生怕被曹操清算,为此,他便让亲子前往邺城为质,同时主动出兵协助曹军扑灭昌豨反叛。
在这之后,他虽然升任徐州刺史、镇东将军,但曹操屡次南征孙权都要来一次徐州,让他的部属泰山兵南下作战,一来二去曾经威震天下的泰山兵,如今只剩下几千人臧霸怎么可能不恨曹操。
所以,在江东攻伐合肥时,臧霸便找了个借口推脱,想待合肥失陷后再做计较,然而孙权在合肥的失败,让臧霸的美梦破灭。
为防曹操事后清算,臧霸集结兵马从广陵向九江出兵,威胁江东军的粮道、后路,迫使孙权分兵以解合肥之围。
只能说孙权凭一己之力,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让魏延、法正的谋划付之东流,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