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泉证道 四句教言(2 / 2)
王阳明道:“耐着性子不叫聆听。好了,说说吧,争论的什么?”
王畿说道:“我们争论的是,心体无善无恶还是有善有恶。我说心体无善无恶,既然心体无善无恶,那么,意,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知,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物,也应该是无善无恶。这样,等于说良知是天生俱来的,不需修正,天生就是,当下就是。”
王阳明静静地看向钱德洪。
钱德洪说道:“心体无善无恶,是先生说过的。心体原本是无善无恶的,但是,”碧霞池四周成排的桂树,飘散着清香,一丝清香飘进了钱德洪的鼻孔,馨香沁人心扉,钱德洪看着桂树,说道,“就像桂树,它的根虽然完美无缺,也难保树身和树枝不被虫子蚀咬。”桂树下是一丛丛的广玉兰,一片一片洁白的广玉兰,在如水的月光下,像一群默默赏月的淑女,悄无声息地贡献着自己梦幻般的恬美。一阵清风吹过,碧霞池东西两侧挺直的修竹林发出了连续的沙沙声,像一群小伙子在为这群淑女暗暗喝彩,又怕惊扰了淑女的恬美和幽静,沙沙声很轻柔。竹林里不时响起秋虫的鸣叫,更衬得碧霞池和天泉桥十分幽静。银色的月光洒在三个人头上和身上,王阳明有些陶醉,他想起儿子白胖的笑脸,想起了张夫人那张像嫦娥仙子一样恬静的慈祥的纯真的笑脸。
钱德洪也陶醉在月色中,但王阳明从桌子上端茶杯的动作惊动了他。钱德洪从香中、秋虫的鸣叫中、竹林的沙沙声中,收拢心神,继续道:“无善无恶的人心受俗世的习染,变成有了善恶。先生说的为善去恶是格物,正是为了恢复本来的无善无恶。孔圣人说过,自己是学习得来的智慧,并没有说自己的智慧是天生的。如果说意、知、物,都是无善无恶,哪里还需要做功夫!那还做什么学问!先生说过,您也是从千死万难中摸索出来了良知。”
王阳明放下茶杯,哈哈笑出了声,说道:“你们的争论,不早不晚,正是时候。我就要离开了,有你们这一争论,有你们这一疑问,良知学说该有个定论了。”王阳明仰头看向天上的半月,说道,“德洪,汝中,看看这半轮明月。”钱德洪和王畿各自仰头看着半月。王阳明说道,“你们两个的观点,各是半个月亮。半个月亮和半个月亮合到一起,就是个圆月,就圆满了。”
王阳明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弟子。钱德洪和王畿一起看着王阳明。钱德洪忍不住,请教道:“弟子愚钝,请先生明示。”
王阳明说道:“汝中所言,心、意、知、物,无善无恶,这话不错。良知中没有善恶,良知的本体就是太虚。”王阳明再次仰头看着夜空,“你们看,太虚中有月亮,有太阳,有北斗七星,有满天星斗,可是这些,都没有成为太虚的障碍。人心本来也是这个样子。德洪,你要好好做功夫,功夫成熟,就是本体。汝中,你有这种见解,只可自己默默修养功夫。你掌教书院,不要轻易教人这个。良心、良知,偶然灵光一现不难,难的是保持,难的是长久。从吾道人写诗作赋,灵感有时候就是良知,但是灵感总是像闪电一样,一晃而逝。我修习了多少年,现在也不敢自夸时时刻刻是良知。就在去年,会稽山中有座别墅,别墅主人找上门来,要出售。我当时心思,身外之物,最好不贪不占,就婉拒了。谁知道,今年春上我们踏春游山,路过这座别墅,我竟然心生爱慕,流连徘徊。去问,却已经出售了。这个爱慕的念头,爬了半座山后才消融掉。由此可见,良心和良知保持起来有多难。这件事,我跟从吾道人说过。所以说,本体是本体,功夫必须做。悟透本体,分三个层次:第一是解悟,就是从理论上理解了;第二是证悟,证悟是从静中来;第三是彻悟,彻悟必须是日常生活中,接人待物,时时刻刻处于良心和良知状态。汝中,对这样的要求,你不做功夫行吗?”
王畿郑重地点点头。
王阳明继续道:“汝中一直好奇禅家的东西。那我就举禅家的例子,慧能悟透后,为什么还要在厨房舂米半年?为什么还要在猎人队伍里磨炼十五年?为什么过去和尚开悟后还要跟在大和尚身边好多年?汝中,驯服这颗心太难了!”
王畿缓声说:“谢谢先生教诲,弟子会踏实做功夫。”
王阳明对钱德洪说:“德洪,你走的路子没错,只管踏踏实实做功夫,功夫熟透,水到渠成。这个最保险。德洪,汝中,良知是知,致良知是功夫,是行,知行要合一,合一才圆满。刚才我说了,你们各是半个月亮,合起来最圆满。现在理解了吗?”
王畿和钱德洪说道:“谢谢先生教诲!”
王阳明继续说道:“好,听我四句教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修学要按照这个方法来,教学良知,也得用这个方法。聪明人、愚钝人、中等资质的人,都得用这个方法。从初学到成贤成圣,都是这个功夫。德洪、汝中,你们还有争执吗?”
王畿拉起钱德洪的手,两只互相握着的手向上抬了抬。王畿说道:“先生,您看,现在半月合成了圆月!”
王阳明笑呵呵地说道:“天上是半月,心月要长圆。怎么能长圆?记住四教言。”
王畿和钱德洪一起重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柔和清凉的月光像一层轻纱,笼罩在天地间,普洒在王阳明师徒身上,月色朦胧而清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