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忠心仁政 不听乱命(2 / 2)
本职正在押送叛党赴京献俘的路上,已到广信府地方。叛党大逆不道,是朝廷重犯,不容有丝毫闪失。本职不知道“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朱”是何官何人,为慎重起见,需要查询兵部,落实明白,以免放跑朝廷重犯。
钦差提督南赣等处地方军务右副都御史王
王阳明同样的内容书写两份,打发了张忠和许泰的信使,之后向兵部发文,咨询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钦差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张、钦差提督军务充总兵官安边伯朱,各是何来历。
二十九日到草坪驿站,众人刚刚宿营,高睿就进来禀报:“王都堂,一位锦衣卫千户,说是奉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的差遣,来督促王都堂回转南昌的。”最后高睿小声说道,“这位锦衣卫老爷,比昨天那位更神气,说是万岁爷跟前的!”
王阳明沉吟一下,吩咐道:“通知陈副宪来!”
献俘途中,接到吏部公文,陈槐与伍文定、胡尧元因战功先行升官。伍文定升江西按察司按察使,陈槐升按察司副使,胡尧元升瑞州知府。
陈槐进来后,王阳明吩咐道:“陈副宪,锦衣卫信使,本院委托你出面接待。”
陈槐已经知道了这个锦衣卫千户的来历,他面有难色地问:“王都堂,听说是钦差呀!迎接圣旨,王都堂不出面,这,合适吗?”
王阳明严肃地说道:“不是圣旨,是威武大将军钧旨。军令紧急,陈副宪出面接待,本院准备回函,早些打发信使回去复命。”
陈槐问道:“请示王都堂,奉送锦衣卫老爷程仪多少?”
王阳明张开一个巴掌。
陈槐问答:“五百两?”
王阳明皱着眉,斩钉截铁地说:“五两!”
陈槐张了张嘴,见王阳明已经着手回函不再理他,只好怏怏地出去办差。
陈槐出去接待锦衣卫千户。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钧旨命令王阳明通知江西三司衙门、各府、各卫、各所、各县、各驿站,做好迎接平叛京军和边军的准备,叛党在南昌拘押,等候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查办。
王阳明在回函中不厌其烦地简述了平叛的经过和结果,说自己正押送叛党重犯赴京献俘,已经到浙江地界了。写罢回函,王阳明把信笺摊在桌子上晾墨,看着回函的内容,王阳明心里很沉重。这份信笺太重要了,信里面寄托着王阳明说服皇上结束亲征的愿望,寄托着江西六百多万老百姓免遭又一次兵灾的愿望。全省一百多万个家庭夏粮绝收,自己这颗仁心却长不出来一粒粮食,秋粮接不上顿的时候,怎么办?饿着肚子的老百姓,拿什么供应几万军队的吃喝?除了卖地卖儿卖女,还能怎么办?结果无外乎逼上梁山,打家劫舍。强盗与官府是天生的对头。自己能昧着良心镇压饿着肚子的强盗吗?满地都是强盗的话,靠谁去杀强盗?唉!王阳明叹了一口气。丰城遇险时没有现在的心情沉重,大战在即时没有现在的心情沉重,对付强盗,对付叛王、叛军,斗的是智、是勇、是力,自己能做到举重若轻,上万人的强盗,几万人的叛军,自己也没有似现在这般心情沉重。想到这里,王阳明心中很苦涩。豁免税粮,赈济活命粮,避免江西百姓再一次遭受兵灾,自己无能为力,有能力有权力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至高无上的万岁爷。十几年来,天下都知道万岁爷的脾性,就比如这次亲征,自己七月三十日的捷报,进京送信的千户已经拿回了回执,说明朝廷已经得了捷报。可是,亲征大军还是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自己一门心思要行仁政,想给老百姓造福。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儒家,都劝人清心寡欲,劝人不计较名利得失,王阳明自信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文名早就传遍了天下,已经尝过了名人的滋味,不稀罕了;南赣剿匪,立下大功,可谓功成名就,他早就想着功成身退;这次平叛纯粹是一次意外,可是,成功没有带给自己丝毫的喜悦。名利自己可以不计较,这不是还没退休吗?干一天就得负一天的责,眼看着老百姓受罪受苦,自己就不能不计较。计较,却又无能为力。王阳明抬头看见驿站墙壁上来往客人题写的诗赋,心中有了赋诗的冲动,于是和着墙上两首诗的韵脚,一气呵成,在墙壁上留诗《书草坪驿》两首。他将心中的沉重和苦涩,以笔墨注入诗中,泼洒在墙壁上。
第二天,锦衣卫千户来领回执。
锦衣卫千户三十岁出头,面相看起来有些老,脸皮松弛,眼角已经有了皱纹。锦衣卫千户多是赏赐得来的职务,凭的是父兄的战功或者官德,甚至是太监或者宫女亲人的恩典。正德皇帝嘴松,随便赏人当官。锦衣卫的千户百户一下子膨胀到十万人。因为这个出身,又因为锦衣卫千百户太多太滥,在北京这不算个什么官,所以他们多多少少都有些自卑心理。他们每天侍候的都是权臣高官,每天的功课是察言观色,每天的运动是躬身、哈腰、满脸赔笑,每天张口就是卑职遵命。可在北京天天压抑缩紧的心,一出京就格外膨胀,自卑变成了自傲、自狂。礼部礼制规定,千户日常有两个随从,出差公干的话,比平常多两个随从。今天这位千户名叫贾立功,四个随从两前两后,贾千户居中,像坐四抬大轿。他怒气冲冲、威风凛凛地来到王阳明行辕。
王阳明站在中庭,拱着手迎接贾立功。
贾立功挺着胸脯,道:“锦衣卫千户贾某前来求取大中丞的回执。”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锦衣公远来,辛苦辛苦!某早年在锦衣卫狱住了很长时间,与锦衣卫打交道,从来没见过像贾公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五两程仪是鄙人的意思,礼轻义重。贾公竟然婉拒,这令鄙人着实惭愧!鄙人别无长处,一笔文章在天下还有些虚名。日后定当为贾公传名!佩服佩服!”
贾立功气鼓鼓地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默默地接过回函,手拿回函拱了拱手,转身而出。
送别贾立功,献俘队伍很快就出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