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小说 > 王阳明(全集) > 第44章 格物致知 迎刃而解

第44章 格物致知 迎刃而解(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太阳与雄狮  原神,雷电真加入聊天群  说好黄毛,却成了仙子的白月光  温情陌陌龙飞天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爆!黑红顶流多了个妹  咸鱼夫妻在逃荒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我的红楼生涯  全球神祇之无限推演 

“得”,就是明德。整个天下都是一心,山河大地,万事万物,一草一木,鸡狗牛马,甚至小到一个蚂蚁,都是心里面的东西,人会不亲它们吗?有“明德”,自然就会“亲民”。那什么是“至善”呢?至善就是时时处处处于这种“明德亲民”的境界中。

真想不到,心竟然有这么大的量,天地不缺丝毫,心就完美无缺,心,是天地间最富足的主人。

过去为什么那么傻,会去格竹子呢?《大学》的“止、定、静、安、虑、得”,我走到了“明德”和“亲民”,只要我功夫纯熟,一定可以达到至善。过去格竹子,现在想想真是可笑。“格物致知”,“格”什么物?格去心中的杂念就是“格”,让心中的杂念头和歪念头,变纯变正,就能“致知”。

既然《大学》“格物致知”有这么简单的捷径,为什么程夫子却说《大学》是道德修学的入门功夫呢?是不是登天梯子,有直梯,有斜梯,有胆有识的攀登直梯,像六祖慧能大师,这种方法叫顿悟;胆小力弱的人爬斜梯子,像神秀大师,这种方法叫渐悟。是呀,十个指头伸出来都有长短,人的智力体力确实有差别,要不为啥有的人短短几年从最低层级,噌噌爬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有的人一辈子一直做一个小小的书吏。《大学》是为了修身,书中明确说,从高高在上的圣天子,到不分白天黑夜一年四季忙活在地头田间、大字不识的升斗小民,都要学《大学》,学修身。我得承认,我是个聪明人,是个有智慧的人,之所以以前格竹子能格出一身病,是方法路径不对,是我当时过分崇拜先贤的缘故。现在看,朱熹先生这种格遍天下万事万物的路径,自己这个有智慧的人走不通,那些乡间耕读传家的乡绅小民,更走不通。但是《大学》怎么让小民修身呢?古人记录《大学》这册修身总结,总得有个让小民们修身的方法吧?过去孔圣人删减诗书,态度是很严谨的。既然朱熹先生这个“格物”方法不可取,那就意味着朱熹先生改了《大学》的结构,并私自加进去了章节,也是不可取的。要破解这个修身方法,还是得从古本《大学》下手。

在《大学》的第一段,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句,这里《大学》文本中出现了第一个“物”字。“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近道”,不是见道,更不是得道,这意味着没有“明德”,只是接近了。从我的体证看,顺着“止、定、静、安、虑、得”这六级台阶,是可以见道的。由此可见,第一段中,“物有本末”以上两节,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功夫有境界,完全可以见道、得道。它与“物有本末”以下四句没有多大关系,那四句只是说“近道”,这要比前九句低一个层次。这四句应该是启下段的,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以上古本《大学》第二段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的八目。我是从《大学》第一段中“止、定、静、安、虑、得”这个功夫阶梯走过来的。“格物”对我来说,只是格去心中的杂念,正一正念头,念头一纯,直接达到“直觉”智慧,根本不需要后面的“诚意”和“正心”,这无疑是顿悟,是捷径。现在既然我要立志传布道学,教育学生,学生有快有慢,就需要摸索出来这个渐悟的方法门径。既然“物有本末”以下四句只是为了启第二段,那就要与第二段联系起来看。第二段中的“格物”,说不定格的正是这个“物有本末”中的“物”。要格的这个物究竟是个什么物呢?确定不是朱熹先生说的万事万物,那就意味着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物”。“物有本末”,此“物”是“身、家、国、天下”,身是根本,家国和天下是末节。古本《大学》第三段说得非常明白,修身是“本”,知道了这个,就是“知本”,就是“知之至也”。

“事有终始”,是什么事呢?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事,这是事业,其中修身是开始,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是之后的事,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说终始,不说始终。

我知道了!

我出定了,待我疾步走出洞外,一轮圆月直挂中天,万籁俱寂,四野祥和,天地和谐圆融,我在这一圆融中。

(本章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离婚后,豪门太子爷拉着我领了证 她用妹妹的18岁,找回一切 病娇人夫是反派 重生大师姐美飒,清冷师尊偏执宠 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的老爸是傅总 风起澳门,暴富的道路有点坑 替身男友扶正记 别跑!让我砍你一刀! 我是九世单传的天才幸运糖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