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考题变了!(1 / 1)
第11章考题……变了! 时间终于来到6月27日。 星期二。 河元二中199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天。 为了避免考试的时候犯困,苏杭昨夜不到11点钟就躺在了床上,但心里想着事情,患得患失之下,怎么都睡不着,又爬起来看了大半个小时的语文课本,终于迷糊过去。 早上没设闹铃,还是五点钟准时醒来。 苏家夫妻两个都看到了儿子最近的努力,也知道这几天期末考试,不仅精心准备了早餐,苏杭临出门,苏全民还掏了二十块钱递过来。 苏杭一手扶着车子,见状,只接了一张10元钞票:“爸,这就够了。” 即使家里状况还好时,苏杭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人,何况现在。三天考试,无论如何用不了二十块钱。 见儿子不要,苏全民正不知怎么说,何芬抽过剩余的10元钞票强塞到儿子手里,笑着道:“小溢不是说你交了女朋友吗,这几天也请人家吃点好的,男孩子可不能小气。” 苏杭握着两张钞票,没再推回,也没打算乱花,心里再次K了下张溢的大嘴巴,反驳道:“都说了,不是女朋友。” 苏全民也凑热闹,笑呵呵道:“两个是多了点,咱可不兴这样,挑一个就行。” 苏杭:“……” 何芬继续:“等考试完了,带回来给妈看看。” 这是早恋啊! 你们应该坚决批判啊! 还要看看? 苏杭默默吐槽几句,直接推车出门:“你们忙吧,我走了。” 苏全民看着儿子往外走,笑着没动,何芬却追出来:“妈觉得和你一样高那个就不错,又是咱一片的。能坐车上学那个,还是别攀了,将来你受委屈。” 这都哪跟哪? 苏杭假装没听到,无视路况地骑上车,还有种朝巷口已经在等待的某个家伙撞过去的冲动。 叛徒! 你还有什么没和我妈说的? 与张溢汇合,又在桑河桥头接上甘欣,三人来到学校,还是早上的七点钟不到。 教室内课桌已经提前散在各处考点,大部分学生个人物品也带回了家,今天没有早自习,因此很多学生都还没来。 进入校园,张溢去了他在后面操场上的考点,甘欣比较幸运,考位在教室,苏杭则来到高一教学楼东侧自己的位置。 开始临阵磨枪。 27日到29日三天的考试,大致时间安排是上午一场,分别为语文、数学和外语三大主科,语文是两个半小时,另外两门为两个小时。下午则是两场,政史地,理化生,考试时间都是90分钟。 不知过了多久,当苏杭感觉周围人越来越多,再次抬头,找到自己没了表带的黑色电子表看了眼,已经8点13分。 上午的语文考试9点钟开始,不过,苏杭知道,提前半个小时监考老师就会过来,随即进入准备时间。 于是去了趟厕所。 回来时,恰好碰到某个今天穿了一件白色长裙的娇俏姑娘赶到,两人对视,陶暖瓷笑着说了句‘加油’,才走向侧前方自己的位置。 这一句招呼,却是又引来周围一片目光,基本还是上周四谭晓磊那句话之后的别样眼神。 苏杭依旧无视。 最后短暂复习,就听到监考老师提醒准备的声音。 苏杭只留下必要的文具,还有那只没有表带的黑色电子表,然后与很多同学一样把书包放去不远处的花坛上。 提前十分钟,语文试卷送达,监考老师一边分发试卷和草稿纸,一边提醒,到时间才能开始答题。 试卷从前面依次传过来。 苏杭拿到试卷,把剩余一叠传到后面,立刻看向卷面。 目光找寻第二道选择题。 记忆中这是一道成语挑错,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成语,因为这是曾经苏杭最怵的一类语文考题,原本时间线上,考试结束立刻翻书确认,这才有了更多印象,重生后记忆锐化,得以想起。 曾经的答案是‘C’。 另外三组成语,因为在习题册上有原题,哪里出错,苏杭也一清二楚。 然而,这一次,虽然第二道选择题还是成语挑错,但,只看第一组成语,本来的错处该是‘鸠占鹊巢’的‘鹊’,用了另外一个‘雀’字,但……眼前却没有‘鸠占鹊巢’这个词。 不仅如此,苏杭迅速扫过整道题,都没有找到‘鸠占鹊巢’,或者‘鸠占雀巢’。 确认这一点,苏杭只觉脑子嗡了一下。 有些乱。 迅速翻页,寻找另外一处之前也记起的古文填空……算了,不填空了,大题,那道《包工身》选段的大题。 再翻。 然而,《包工身》也没了,本来的位置上,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选段。 呆呆看了一会儿,虽然吧,很快反应过来,这道《故都的秋》,恰好也在习题册上做过,但,苏杭还是感觉有些无措。 计划中语文至少保底的20分增益,以及,其他各门课程的先知考题。 我的重生福利啊! 大概率,都没了! 苏杭也很快想明白怎么回事。 记得有个词,叫‘蝴蝶效应’,细节上的微末扰动,就会影响全局。 于是,往前推。 自己是6月13日回到这个时代,距离期末考试13天时间,那些日子,很可能正是期末试卷的拟题阶段。 这又不是高考。 自家学校的期末考试,试题当然是自家老师来出。 而那几天,自己这只‘蝴蝶’,连校长都‘扰动’了,更别说各位老师。 然后就是现在。 苏杭很后悔,强烈后悔。 早知道,就应该悄没声地苟着啊。 现什么现! 那么一折腾,至少稳稳的一两百分,没有了! 无措、后悔、纠结、彷徨…… 当听到监考老师可以开始答题的提醒,苏杭又怔了一会儿,才做了个深呼吸,努力调整心情。 既然如此,有多少本事,就用多少吧! 大不了,下次再来。 反正,自己已经改变了化肥厂那边的事情,父亲工作有望恢复,也不会再有曾经的某些隐患,何况,接下来的暑假,乃至以后,自己也能做很多事情。 打定主意,苏杭呼了口气,拿起一旁的圆珠笔。 重新翻到之前,还是打算先做第二道的成语挑错。 迅速浏览。 第一组,看了两遍,没找到错误,苏杭又有些慌。 转向第二组。 轻松抓到。 插科打诨的‘诨’,这里用成了三点水的‘浑’。 第三组,委曲求全的‘曲’,用成了‘屈’,这个太容易了。 第四组,群英汇萃,这个有些难,但苏杭还是轻松找到,因为在之前的习题册上遇到过,‘汇’字错了,应该是‘荟’。 选‘A’。 填上答案,苏杭转向第一题,拼音挑错。 同样要求选择拼音全对的一组。 稍微看了眼,一时间不知道有没有原题,就觉得非常熟悉,因为‘A’、‘B’、‘D’三组的错误之处,在苏杭眼里简直一目了然。 因此选‘C’。 再次填上答案,苏杭想了想,转向刚刚的《故都的秋》阅读理解。 这篇课文选段附带三道题。 前两道与习题册上一样,最后一道也只是略微调整。 苏杭稍稍确认选段内容和问题都没有太大偏差,重读了一遍题目,就开始写下记忆中的标准答案。 总计12分的一道大题,不到五分钟就已经搞定。 语文考试时长是150分钟,相当于平均一分钟回答折合1分的题目。 这下就省了至少7分钟。 回答完这一道,再看另外一道古文阅读理解,《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一段……这个,印象更深刻。 同样的三道题12分,苏杭这次用时更短。 这么流畅地答完了几道题目,苏杭感觉自己的心情已经放松下来。 好像,没什么难的。 于是没再急着继续答题,而是转向了最后的作文。 按照语文考试惯例,60分的作文题目,要留足一小时的时间,还要提前阅题,提前构思。 作文题目很简单,两个字,‘故乡’。 看到题目,苏杭记起,这一次……倒是没变,曾经应该就是‘故乡’。 只可惜,因为当初的印象太浅,提前没能想起来。 不过,显然适合写成抒情文的一个题目,对于重生前多年在外打拼习惯背井离乡的苏杭来说,倒也容易,转眼已经有了诸多感悟,以及一些可用的诗词、名句等素材。 迅速将灵感记在一旁的草稿纸上,苏杭分了一点心思偶尔构思,更多注意力重新转向前面的试题。 最终,除了选择题,其他全部都使用了工整小楷进行答题的情况下,完成作文以外的题目,苏杭依旧只用了堪堪一个小时时间。 留给作文时间将近一个半小时。 于是,800字的作文,苏杭先在草稿纸上细细列了一份提纲,又根据提纲在脑海中大致勾勒文章全貌,十多分钟后,才终于开始落笔,时间充裕,为了卷面整洁不出错,也为了字体更漂亮一些,苏杭写得更慢。 当语文试卷全部完成,看了眼时间,还剩18分钟。 苏杭没有提前交卷,又从头开始检查,仔细斟酌。 或许是锐化的记忆还在起着作用,从头到尾,苏杭对各种客观题的思路都很清晰,加上过去一段时间的填鸭式学习,很多都如同复印般刻在他脑子里,哪怕少数没见过的完全生题,也能从记忆里找到类似的参照。 检查了两遍,苏杭都没有发现明显的错漏之处。 不过,苏杭还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才和周围同学一起交卷。 等监考老师收走了试卷,苏杭依旧坐在座位上,没有了无措,没有了后悔,没有了纠结,却还是彷徨。 现在…… 这算个什么状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