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看这盛世光景万千灯火(2 / 2)
“快和我说说娘娘长什么样?”
“我就看了一眼,没敢多看,你不是也见过娘娘吗?”
“我在这里守大门近十年,我还没在现实中见过一次娘娘咧,你真是走了狗屎运。”
苏浩也不去管眼前狂热的两人,此行任务完成,直接打完收工。
……
一天后的下午,苏浩领着蒋小雅出现在吉林省青木县公安局门口。
他只知道谭腿陈的全名叫陈建国,来至青木县下面的陈家墩,像陈家墩这种名字,苏浩估计整个青木县没有七八个也有五六个,若让他一点点找,恐怕花费个十来天都不一定找对地方。
找人这种事儿,当然是来公安局或者派出所最方便了。
“你好,同志,我是来麻烦你们帮我找一下人的,我要找的人叫陈建国,他是本县居民,四十多年前离开家乡去了港岛,在港岛去世,我是他的一位朋友,特意将他的骨灰盒送回老家安葬,也好让他落叶归根。”
苏浩来到公安局大厅负责户籍管理的一个窗口前,透过玻璃窗,发现后面的女警一手握着手机不停划着屏幕,用的还是目前最为时尚的苹果手机,另一手正在往嘴里递瓜子。
此番被苏浩打扰,女警满脸的不悦。
她扫了一眼柜台上的骨灰盒,脸上表情瞬间晴转多云,“拿走拿走,这东西拿出来干什么?找人不归我管,你去大厅综合服务台那边去问问。”
苏浩满脸错愕,指了指柜台上面的‘户籍管理’几个大字,“找人就是查户籍,不正好归你管吗?”
女警颐指气使的指了指附近墙上的闹钟,“跟你说你怎么不懂呢?现在已经五点半了,下班了,所以让你去综合服务台那边问问,明白了吧?”
苏浩一路走来,靠着英俊帅气的相貌,外加礼貌得体的言谈举止,加上毛爷爷开路,所过之处都是笑脸相迎,没想到在这儿吃了瘪。
他顿时换了一个嘴脸,从怀中掏出港台身份证朝着对方举起,口音也从普通话变成了粤语,“我系港岛来的啊,你就是这么办事的?我要投诉你啊。”
女警见了苏浩手中的港岛身份证,脸色马上变了,连忙起身道:“哎呀,原来是港岛同胞,你等一下,我叫我们科长来。”
苏浩点燃一根烟,郁闷的留在原地。
很快,一名穿着制服的男警出现在苏浩面前,他疑惑的接过苏浩身份证扫了一眼,问道:“你们有入出境申请书或者回乡证吗?”
苏浩朝蒋小雅使了个眼色,后者将入出境申请书递交过去。
男警看完后指了指墙边的一个不锈钢垃圾桶,义正词严的说道:“同志,这里是警务大厅,不能抽烟,请你先将烟头灭了。”
苏浩照做,紧跟着他和蒋小雅被男警请到了里面的一间办公室。
男警将他们此行的目的重新问了一次,面色微微和蔼了一些,随后叫来刚才的女警让她去查询下陈建国的户口所在地。
等待的过程中,男警主动介绍他姓蒋,是户籍管理科的一名科长,同时解释类似陈建国这种名字,全县估计有几百号人,想要查到真的户籍所在地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而且还是四十多年前就离开了本地的居民,说不定户口都被注销了。
期间主动给苏浩发了一根烟,又解释外面是公共场合,抽烟影响不好,像苏浩这种千里送骨灰盒的义士他一向是很尊重的。
同时询问苏浩,这位陈建国还有没有其他信息可以提供的。
苏浩想了想如实说道:“陈建国是我师傅,他会功夫,擅长谭腿,老家好像在陈家墩。”
听到‘会谭腿’和‘陈家墩’几个字样,蒋科长脸色马上变了,“你先等一下,我去看看她查的怎么样。”
蒋科长扔下这句话离开了办公室。
蒋小雅虽然听得懂几人的对话,可她不会普通话,只会粤语,没法和本地人交流,这会安耐不住好奇问道:“这内地的警局比我们港岛还要气派,师兄,你干嘛不说你也是警察咧,说不定他们会热情一些。”
苏浩给她上课道:“内地和港岛情况不同,港岛的警察在内地办不了案,如果公开我警察身份后反而会受到一些约束,别忘了我们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你爹办理后事的。”
蒋小雅又问道:“你说到了我爹出生的地方,会不会有一些堂兄堂妹阿伯阿婶,要是见了他们我该如何称呼咧?”
苏浩琢磨了一下,谭腿陈去世时六十多岁,未娶妻,即便在老家有哥哥姐姐,差不多也是这个岁数,那个时候的农村人每家每户都是孩子一大堆,不可能是独生子女,谭腿陈大概率会有兄弟姐妹在。
不过这和蒋小雅有什么关系?
她到目前只是接受了谭腿陈是她亲生父亲的事实,并未对这位素未谋面的亲爹有什么好感或者好印象,对待谭腿陈的亲戚那就更疏远了。
苏浩心里一直在琢磨,谭腿陈20来岁时只身前往港岛肯定有什么内情,搞不好是闯了祸跑过去避难的,若是单纯为了发财或者出人头地,为什么这么多年不和内地联系?
这里面的破绽十分明显,先前苏浩只是没往这方面深挖。
至于曹达华给他的那个联系人身份,据说是吉林省某市公安系统里面的一个领导,苏浩并没有第一时间联系。
这位领导和曹达华估计也就是泛泛之交,苏浩贸然找过去等待他的说不定是一番假客气,这种虚头巴脑的应酬苏浩是最反感的。
除非这次行动遇到了什么绕不开的困难,苏浩轻易不会主动联系他。
苏浩回答刚才蒋小雅的提问。
“你都不会讲普通话,你怎么和人家打招呼?你还是省省心吧,我觉得你继续装哑巴更好。”
两人在办公室内斗了一会嘴,门被人推开了,一下子从外面涌进来好几名穿着制服的警察,领头的蒋科长面色严肃,不等苏浩询问主动解释道:“找到陈家墩陈建国的户籍了,40年前他在老家和人斗殴,将同村的一个叫陈大炮的村民踢得半身残疾,最后畏罪潜逃,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捕他,没想到他跑去港岛了。”
苏浩虽有些错愕,但并不意外。
自古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说法,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若是他前世年轻时有谭腿陈这等功夫,家门口的老树都要被他踢散架,路过蚂蚁窝都要踩上一脚,想要不飘很难。
做出一些打架斗殴之类的事实在是稀松平常。
苏浩没想到的是,陈建国居然是一名重大刑事案件的逃犯。
他悻悻然道:“我是陈建国在港岛今年上半年才收的徒弟,他犯了事和我没啥关系吧?”
蒋科长面色松了松,解释道:“自然和你没关系,就是请你进去和我们一起做个笔录,等笔录做完你就可以走了。”
“如果陈建国真的死了,这个案子自然就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