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特殊对待(1 / 1)
第157章特殊对待 三国时候有一场非常有名的战事,叫做火烧连营。这一把火,就把刘备辛苦一辈子创下的家当给烧没了。 之所以如此,就是刘备攻打东吴时候被拖到了夏季,酷暑难当,打仗基本上打不成,又太热只能把营地移到树林里,才为陆逊的火烧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气候条件对战争的影响真的非常大。 如果手下都是机器人的话,他不介意继续追杀流贼,甚至是趁胜追击,然后把静海那边的流贼也干掉。 可实际上,在炎热的夏季,要想连续作战,真的不大可能。 崇祯皇帝的旨意传下,全军便停止了追击,重步兵就开始休整,轻步兵则打扫战场。这时候,随军出动的兰陵营,并没有参与进攻的,也有活干了。寻找伤员,救治伤员。战场上到处活跃着她们的身影。 投降的大顺军军卒,自然也是一身的汗,遇到朝廷官军打扫战场,他们是非常配合,让干嘛就干嘛,不只是因为不想死,还因为热得受不了,想要早点结束。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战报便出来了。 朝廷官军这边,一共战死了一百五十六个,伤七十八个。之所以战死的比受伤的还多,其实是因为压根没有短兵相接。当朝廷官军冲到的时候,大顺军的军卒都选择了投降或者逃跑。 因此,战死的将士,基本上都是在冲锋的时候被火炮或者火铳给打到的,这种基本上不死也救不活的。 而大顺军这边,一共被杀七百八十多个,受伤三百多人,五万步军,基本上都没逃掉,全部俘虏,另外还有三千骑军没逃跑,选择了投降。 就这战果来说,无论如何都是大捷中的大捷了。 崇祯皇帝知道,京师那边肯定非常担心,便派出了锦衣卫校尉前往报捷。 不过大军却没有凯旋,此时的崇祯皇帝,正在召开军议。 大顺军军卒的营帐,就成了朝廷官军的,这里还有粮草可用,只是主人换了而已。 在刘宗敏用过的这处中军帐内,崇祯皇帝正给手下将领说道:“建虏逃跑,差不多可以确定,该是吴三桂、孔有德所部攻打辽东的消息已经传回关内,因此建虏才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去救老巢。” 刚处于大胜喜悦中的这些将领一听,顿时非常惊讶。 因为崇祯皇帝安排吴三桂的事情,并没有几个人知道。此时听到,刘九卿就连忙奏道:“陛下,末将也愿领兵前往光复辽东!” 换成以前,朝廷官军去辽东那是绝对地谈虎色变,可如今,胜仗打多了,信心有了,这不,就有主动请战的了。 宁龙听了,也是立刻请战,就怕落后于别人一般:“陛下,末将亦愿领兵攻打建虏老巢!” 其他人还想表态,崇祯皇帝微笑着摆摆手道:“如今还不是收复辽东的时候,朕也交代过他们,让他们估摸着关内建虏要得到消息回援的时间就撤回来,这一次,只是收点利息而已。等时机成熟,朕便带你们一起领兵收复辽东!” 听到这话,一众将领都有点遗憾。 不过他们还没来得及再说话呢,就听崇祯皇帝又对他们说道:“留在天津卫那边的建虏,肯定也是要逃回辽东了。朕这次军议的主要目的,是看怎么打败这支建虏,再削弱辽东建虏一分!” 一听这话,周遇吉便立刻发言道:“陛下,以这支建虏的位置而言,他们从清水明月关出关的可能性最大!末将愿领兵立刻赶往清水明月关埋伏!” 清水明月关就是后世的冷口,也就是永平、迁安等地的北方关卡。之前建虏从喜峰口破关,然后横扫了永平、迁安等地,对他们来说,清水明月关肯定是被他们破坏过的。而且从清水明月关走,也能更大限度地避开京师。 不愧是周遇吉,一下就猜了个和崇祯皇帝一样的结论。 于是,他看着周遇吉赞许地点点头,然后才开口说道:“留在关内的建虏,大概是六万左右,他们不敢在关内多待,肯定也要急着回去救辽东!能尽量把他们留在关内,就尽量留在关内,如此便能沉重打击辽东建虏的实力。” 贺赞听到这里,便出列抱拳奏道:“陛下,在静海那边还有李贼大军,他们会如何,也不得不防啊!” 这个不用崇祯皇帝开口,周遇吉就回答他道:“建虏拔营而走,必然会让李贼惊疑不定。等到这边的败军逃回去之后,建虏又走了,那李贼绝对不敢再在京畿之地逗留!” 另外一个总兵魏师贞听了,便出列发表意见道:“陛下,不如柿子捡软得捏,一如这次一般,我们先灭了李贼再说?” 这一次定下的策略,就是先打实力更弱的李贼大军,然后再和建虏决战。虽然说,建虏最终逃跑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大捷。这样的胜利还是很吸引人的。因此,魏师贞便想着再来一回。 不过他这话才说完,周遇吉就摇头说道:“李贼大军在静海一带,要想围剿甚为不易,四处都能逃;甚至我军赶过去时,可能李贼大军已经逃了。建虏这边不同,我们就在昌平,可沿长城一线赶路,建虏又要从天津卫那边北归,因此要堵住建虏却是更容易一些。” 说到这里,他似乎想了下,便又马上补充道:“如果建虏真的从清水明月关出关的话,距离上应该比我们还要近。不过他们目前并不知晓情况,收到消息需要时间,做出决断也需要时间,拔营而走也需要时间,因此,我们应该是能来得及的。” 从昌平这边直接赶过去的话,大概有五六百里路远;而从天津卫那带赶去清水明月关,大概是四百来里。但是一如周遇吉所说,建虏那边消息有延误,还可能耽搁,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有可能把剩下这支建虏军队堵在关内的。 不过周遇吉皱着眉头,显然是还有难题。这不,犹豫片刻之后,他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为今之计还有这俘虏怎么办?五万多的俘虏可不是小数,必须留下足够的兵力看守。但建虏的战力也确实强,如果我们去伏击建虏,军队少了可能伤亡就会很大!” 朝廷官军出京师时是七万两千,经此一战,大概还有七万多点,如果留下兵力看守五万多贼军的话,至少要一万,分为两个五千轮流看押。 而建虏那边,大概兵力是六万左右。就这个兵力对比来说,其实是差不多的。周遇吉相信朝廷官军能赢,但是建虏毕竟是精锐,可能朝廷官军会损失惨重。 说完之后,他停顿了下又补充说道:“如果陛下按照以往一样,允许这些贼军从军,虽然我们兵力会多,但是时间肯定不会够。要编到各军中,需要时间。如果时间不够,会拖累原有军队的战力,还不如不用!” 这是有经验的将领才会知道的,他提出来这事,倒也不是说皇帝不懂其中的道理,而是他作为皇帝最信任的手下大将,有必要把他想到的注意点都说明下,这是他的责任。 崇祯皇帝听到他担心的是这个,当即微微一笑道:“既然按照原有的编法无法在短期内完成,那就不编了!” 说到这里,看到他似乎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又补充说道:“也无需派人看守!” 听到这话,中军帐内的这些将领顿时就不明白了,既不编进军队里,也不派人看守,难道是放这些流贼回家?这数量也太多了,肯定不能直接放了的,组织去屯田都好过放回去。 看到他们的神态,崇祯皇帝便知道他们误会了,便又对他们说道:“这支流贼军队基本上是成建制投降的,那就让他们依旧按照原有建制,随我们一起去打建虏便是!” 周遇吉等人听了,一个个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多是诧异。 刚投降,就能原样帮着去打仗?还是要去和精锐的建虏大军打仗,不可能吧? 似乎以前的时候可从来没听说过这种事情,说不通吧? 一般而言,成建制投降的军队,那是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管是普通军卒,就连军官都一样。这种军队,肯定不能马上打仗。最为稳妥的,就是抽调其中精锐的军卒,补充到现有军队中,且也只能少比例的补充,如此才算是合理利用降卒,也就是以前的做法! 说真的,皇帝说出这个话,没一个人觉得可以,不过就是没说话反对而已。 但是,崇祯皇帝这边,他说这个话,当然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依据的。 李自成的这个军队,是刘宗敏、李过和高一功这些李自成嫡系所领的军队,其军卒的军事素质肯定是有的,这点不用怀疑。 只是这支军队要干缺德事,不得军心,士气就不高,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是崇祯皇帝对李自成军队一直采取的策略影响,更是进一步打击了这支军队的军心士气。 崇祯皇帝在和李自成大军作战的时候,几次都是重申,除李自成外其他人都可以赦免,只要不抵抗,就能活命!这可不只是口号,更有实际行动在做的,比如真定释放的三万军卒,这就是大手笔。 如果反过来说,崇祯皇帝抓到流贼就杀,那这一次的流贼就不可能这么投降。因为投降就是死,那肯定是要抵抗到底了!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崇祯皇帝已经建立了威信,他说出去的话,不但手下的官军相信,就连李自成军队的军卒也相信。 还有崇祯皇帝想方设法保自己手下的将士,死了的设立忠烈堂,残了的安排去衙门等等,这些福利对于李自成的军队来说,同样是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在这种种背景之下,以正义讨伐不义,终于在朝廷官军展现出无敌气势,李自成军队知道必败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选择投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是一如刚才所说,这不代表这支军队是没有战力的。 崇祯皇帝根据手下反馈的种种消息推测,他是完全可以试试的。 此时,他也看出手下这些将领的不信,不过他也不解释,反正事实胜于雄辩。万一是自己想错了,这时候巴拉地多反而后面会打脸。 随后,崇祯皇帝便传旨,让降卒中总旗以上级别的军官集合。 大概五六百人,最终在营地空地上集结。 毕竟是刚投降,不知道朝廷怎么安排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一点不安,按照军职高低站好,等待朝廷处置的下来。 结果他们没想到,皇帝亲自过来了。 如今的他们,可以不认识其他人,但是皇帝是一定认识的。 两军阵前,皇帝一手举巨大的铁盾,一手握着大铁锤冲锋,这一幕是刻到他们脑海中了的。 一见皇帝的那身盔甲,他们就知道是皇帝来了。 这样的皇帝,由不得他们不敬佩! 立刻,每个人都站得笔直,似乎是等待上官的检阅。 崇祯皇帝打量着他们,看到他们的精神似乎不错,便开口说道:“朕说过的话,朕都是记得的,你们无需担心。今日来见你们,是想让伱们能证明给朕看,看朕是否值得把你们都招入京营,成为朝廷最精锐的将士,随朕征战天下,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又或者,你们可以解甲归田,朕也不会拦你们!来,让朕看看,想要解甲归田的人举手,朕安排你们回去!” 在场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职业军人了。都是军官来的,又怎么可能想着天下还大乱的时候回家当农民! 因此,没一个人站出来。很显然,他们其实是想要入京营的,毕竟对于天下所有当兵的人来说,随驾出征的京营,才是当兵最好的地方。 不过,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来,他们很多人其实是犹豫的。 崇祯皇帝看到,心中明白他们在犹豫什么,便直接说道:“你们或许奇怪为何你们的盟友没有出现?其实是朕派出军队征讨辽东,建虏就赶回去救老巢了!但是天津卫那边还有几万建虏,朕决定要留他们下来,你们如果能和建虏一战证明自己,朕就准你们入京营!” 听到这话,大部分犹豫的俘虏,立刻就松了口气。 他们其实并不怕和建虏打仗,而是怕皇帝要求他们去杀剩下的李自成大军。 这才刚刚投降,就要他们拿起刀枪去砍之前的同伴,好多人的心里还过不去,所以才会犹豫。 崇祯皇帝看到他们的脸色变化,心中有底,便继续说道:“建虏都是蛮夷,他们在辽东造反之时,看到汉人就杀。辽东汉人原有百万之多,都被他们杀得差不多。导致辽东地广人稀,没人帮他们干活。于是,他们又入关劫掠人口和物资,不知道又造成关内多少汉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朝廷为什么会无力赈灾,导致各地饥荒不断,也影响到了你们?说起来,也是这建虏造得孽。如果没有他们造反,杀那么多的汉人,朝廷就不会在辽东投入无数的钱和人,就能有钱赈灾!” “对于这样的蛮夷,留着对汉人都是祸害,因此朕要把他们留在关内,不能让他们逃回去。你们应该都是汉人吧,愿随朕一战否?” 崇祯皇帝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年轻人怒容满面地喊道:“我李来亨愿意杀鞑子!” 听到声音,崇祯皇帝转头看去,心中有点诧异,想着这个李来亨不会是历史上坚持抗清到最后的李来亨吧? “我愿意杀鞑子!” “陛下不知道,我们早看鞑子不顺眼了!” “就是,留着猪尾巴,看着就不顺眼!” “……” 几百个大顺军中的军官,一个个说着,表达他们的想法。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其实也知道。因为朝廷官军这边的夜不收打斥候战的时候,早就把看到的情况禀告上去了。 崇祯皇帝并没有马上说话,只是扫视他们,看到他们一个个都说了话了,他才点点头说道:“好,朕信任你们,就让你们回去领着原有部下,随朕大军一起动静去打建虏。你们可值得朕信任否?” 一听这话,这些大顺军军官顿时就激动了。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皇帝竟然不整编他们,让他们当着原来的军职。不得不说,这绝对是很大的信任才会有的事情。 一时之间,他们立刻激动地表态。 “小人誓死效忠陛下!” “小人这条命就交给陛下了!” “上刀山下火海,陛下一句话!” “……”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道:“好,既然如此,朕就相信你们。你们立刻回去,把这情况告诉你们手下的将士,只要打好这一战,你们便是朕的京营将士了!” 他在这些原大顺军将士的眼中,武勇盖世,又讲义气,对手下又好,说话算话,这样的好皇帝上哪去找,不比李自成强得多? 这要不跟,那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