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沈飞尘的眼光不错(求订阅)(1 / 2)
高华江便开始低头操作了起来:“下面我要在升主动脉前壁做横切口。”
吴远点了点头:“明白。”
高华江朝器械护士要了一把小号手术刀,便开始操作了起来。
高华江这操刀的手法仍然很有气质,不仅稳,而且让人感觉到雷历风行,极其精准。
高华江一边损伤,一边说道:“上过多少次手术台?”
吴远怔了怔:“……我?”
高华江:“对,你。”
吴远:“这个……经常上。”
高华江:“谁推荐你来的?”
吴远:“沈飞尘沈主任。”
高华江完在了横切口,将手术刀放回了托盘,抬头看了吴远一眼,但没有再言语。
无形当中,高华江感受到了一股气势,非常奇妙。
真不愧是国家级医学院士,拥有强大的自信,光是站在这里,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
接着,高华江的动作就越来越快,令人眼花缭乱。
在手术监控室旁观的那些年轻的外科医生,发出阵阵惊叹声。
“太厉害了,太不可思议了!”
“真不愧是高华江教授!”
“国家级医学院士,这哪是开玩笑的!”
“我的天啊,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你?我看算了吧,这需要天赋。”
“唉,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天赋也不差的……”
“你天赋再好,也不能跟高华江教授相比啊!”
这边看着看着都快要吵起来了,不过他们很快就顾不上吵架了,因为高华江的手术操作越来越精彩,越来越让人叹为观止。
吴远的眼力已经够强的了,但是仍然不敢放松精神,稍不留神就会有遗漏,可见高华江的手术操作有多么有看点。
吴远记得在医学院的时候,经常会有人跟他们这些学生说任何手术做到了一定程度,越熟练,给人的感觉就会越平凡,越没有什么看头,因为都是一些常规操作,只是做得更精准了,速度更快了。
吴远一直以为这话很对,但是今天近距离看了高华江的手术方式以后,却开始怀疑起以前的观念是不是对的了。
不过这也可能就是高华江的个人风格,走的就是华丽路线。
吴远也看过沈飞尘的手术录像资料,整个过程就要显得平实了很多。
这时,主动脉瓣修补手术已经进行到较为关键的时刻了。
心脏外科手术极其复杂,毕竟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风险当然也是最大的。
就算高华江是专家教授,是医学院士,但是在做这种手术的时候,也比这不敢有任何大意的心态。
此时已经可以看到患者心脏的主动脉瓣。
吴远看了一眼,心头不禁又不是一震。
以吴远对心脏的了解,这位患者的情况应该属于二瓣化狭窄,属于相对来说不太常见的病例。
主动脉二瓣化狭窄的发生率在人类心脏中约占百分之一,虽说不能算很稀有,但是这样的病例一般都会集中到一线的大城市专科医院。
以燕江来说,能够做这种主动脉瓣修补手术的医院,恐怕不会超过三家。
而高华江教授则是这方面的专家,这也是为什么这台手术他会亲自操刀的原因。
吴远看着高华江教授一步一步进行修补,如此难的手术,动作却非常顺畅,令人叹为观止。
在吴远的眼睛里,主动脉瓣一端有两块红色,这就是需要修复的地方。
而随着高华江的手术操作,那两块红色正在迅速减小,甚至有一块已经濒临消失。
不仅是吴远,其它的旁观者也看得如痴如醉。
就在这时,吴远的眼睛中忽然闪过了一个红点。
这个红点非常小,非常细微,如果不留意,吴远甚至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
然而吴远很清楚,就算是这么一小点儿,对于任何一台手术来说都很重要,很可能就会影响手术的成败。
那个红点,来自于一根比较粗的血管,也就是右冠状动脉。
吴远出声说道:“高教授。”
高华江头也不抬,手上没停,仍然在操作着:“什么事儿?”
吴远:“右冠状动脉可能有一些阻塞的情况,要不要做处理?”
吴远说的很小心,他不想让高华江认为自己正在挑战对方的权威。
不过无论怎么样,吴远的说法还是会让人觉得奇怪。
再不借助心脏冠动脉CT的情况下,吴远是怎么知道右冠状动脉有阻塞的?
高华江看了吴远一眼,又看了看右冠状动脉。
高华江果然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高华江抬头看了吴远一眼:“你确定?”
吴远怔了怔,马上应道:“我确定。”
这时,在监控室旁观的几个人也都面面相觑起来。
不明白高华江为什么停了下来。
“那个人好像正在跟高教授沟通什么事情。”
“这小子也太托大了吧?能跟他沟通什么啊?”
“可能是高教授正在给他解说不明白的地方吧。”
“那倒是有可能。”
周莹莹和叶健伟此时也是好奇地要命,想知道吴远和高华江在说什么。
尤其是叶健伟,如果吴远真的在问高华江问题,那可就太令人嫉妒了。
同时叶健伟也暗恨自己顾虑太多,如果自己上去,应该也不会比吴远做得差!
然而,就在这时,叶健伟却忽然发现,吴远居然朝器械护士要了一把手术刀。
叶健伟有些懵圈,吴远想干什么?难道要跟高华江一起做手术?
众人也都面面相觑起来,觉得吴远简直太自大了。
他在高华江面前动手术刀,那不是搬门弄斧嘛!
而且高华江应该不会让那小子乱来的吧?
然而事实狠狠地打了叶健伟等人的脸,吴远拿到手术刀马上就埋头操作了起来。
高华江则在继续主动脉瓣修补手术,这需要集中精力才行。
刚才高华江居然真的信了吴远。
当然,他不是相信吴远的能力,而是看了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