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1 / 1)
大明天启元年的七月很快过去了。
在这接下来的十几天时间里,陆渊的工作除了承担起吏部尚书的指责对朝廷中的官员进行考核之外,就是组织人手编写准备交由书院学生使用的教科书。
由于被七月十一日那天在菜市口杀得人头滚滚的一幕震骇,朝廷中很多官员都自觉的提出要辞去职务。
而同时,在陆渊的威逼利诱之下,三十六姓和琉球本土贵族们纷纷掀起了一场分户的浪潮。很多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家族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分散成无数个中家族,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些旧贵族之间试图抱团取暖的梦想彻底的破灭了。
在淘汰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旧官吏之后,陆渊所提拔起来的基层寒门官员迅速的占据了各部的主要职位,琉球这个朝廷的六部终于全部掌控在了陆渊的手中。
而这个时候,朝廷官吏的短缺也已经成了问题。
所以,在陆渊的催促下,第一批编写完成的教科书被很快的发到了那些年纪最大的学子手中,这些人通常已经有了一些文化基础,年纪在十七八岁上下,是陆渊准备进行的秋季考核的主要对象。
这些教科书,主要以儒学经典为主,同时辅以此大明东林人士的著作节选,例外增加自然科学,史学等方面的课程,以传统的孔孟之道为形式,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为了方便教学,陆渊将三所书院中的其中一所设立为高等书院专门招收十六岁以上的学子,其中十六岁为一年级,十七岁为二年级,十八岁及以上的为三年级。各个年纪期末通过统一考核,决定是否升入更高的年级。而三年级毕业的学子则是直接参与吏部考核,并且在选拔中优先录用。
与此同时,另外的两所书院都是初等书院,准备编写的教科书也较为简单,分成三个年龄段,一年级是六岁以上十岁以下,二年级是十岁以上十三岁一下,三年级则是十三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第三年级的学子在毕业后会又一次统一的升学考试,按成绩决定是否升至高等书院学习。
按照计划,两个初等书院各自招收三百名学生,而高等书院则是招收两百名,三个书院共计八百名学子,招生范围涵盖南至宫古群岛,北至奄美大岛之间的琉球领域。对于负担不起学杂费的寒门子弟,则用减免的方式支持,并且设立各项奖学金,作为对他们中成绩优异者的鼓励。在这些制度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数年之内,朝廷各部的职位空缺就将被这些书院毕业的学子补满。到那时,国家之事大有可图。
在将吏部考核和书院的事务都忙完之后,陆渊又收到了来自大明的消息。
其中一个是情报人员从京师带回来的。
主要内容表示作为陆渊代表的礼部员外郎沈越押送着一百多门西式火炮抵达京师,受到天启皇帝的亲自接见。由于此时辽东战事溃败,沈阳等重要城池大都沦陷。大明朝廷以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赐尚方剑,驻扎山海关,经略辽东军务。此时正是作战的紧要关头,这些火炮很快就被运往辽东前线,而沈越也受到天子的重赏,并且不日就将返回琉球。
而另外一个消息则是来自与琉球近在咫尺的福建,福建巡抚商周祚在得到郑巍的书信和天子的诏谕之后,将在八月初一日,亲自前来视察琉球,同时蒙冤入狱的蔡一铭也将随船返回。
这样的消息传到陆渊的耳中,无疑是让他好好的高兴了一把。
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陆渊终于在半年的停薪之后,拿到了属于他的第一笔薪俸,一共五百两白银。
在梁博和林觉的帮助下,陆渊在城中的唐人町购置了一栋占地百亩的大院子,这个院子原本是属于琉球历史上威名显赫的毛氏一族的,但是在陆渊道当政之后,毛氏一族为了躲避战祸打都选择前往大明活着倭国生活,于是将这些庭院变卖给了琉球的商人作为仓库。
此时,陆渊花了一百两银子就将这间偌大的院子买了下来。
而聘请账房,管家,仆役,女婢等也花去了上百两银子。
这栋院子的面积并不是很大,比不上粱府和郑府,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和周氏兄妹所居住的院子刚好门对门,也算是有个说话的伴。
和陆渊一块搬到此处的还有郑云离,这个女人在郑氏一家覆灭之后,就已经是真正的无家可归了,虽然她察觉到陆渊和周梦蝶之间的关系,数次想哟提出离开,但是还是被陆渊留了下来。
这其实也是对陆渊心中愧疚的一点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