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意外考生(1 / 1)
第200章意外考生 这招揽人才的事情,前前后后忙活那么多天的,总算是能顺利进行。 公告从一个月前就送出去,凉州、兖州和司州,甚至荆州和豫州都发了过去。 二十几天的时间,收到消息有想法的人,该来的也该来了。 “怎么只有几百个过来?”张和有些不满。 “一开始几千个,按照要求把不学无术的刷掉,这才剩下那么多。”贾诩回道。 听说这边找来人才,不问出身,单凭真才实学,一时间多少人过来,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 谁知道这考核,居然是统一考试,几千人分成几个考场,交头接耳立刻取消考试资格。 转眼就让两千鱼目混珠的家伙,立刻原形毕露。 还有一些的学问不太达标的,考虑到刘备‘宁缺毋滥’的标准,最后没有录取。 可就算加大通过的标准,依然有数百人通过。 不得不说这汉末的寒门人才红利的确可怕,更别说里面还有不少世家子弟。 不说嫡系子弟,如今不少世家的旁系子弟也没有出路。 就说荀攸,若非何进征辟,怕是要等曹操招揽了荀彧,才跟着过去出仕。 历史上随着董卓被杀,人被放出来,最后到曹操麾下,也虚度了一两年的时间。 与荀攸情况差不多的,真就不算少。 眼看有出仕的门路,当即一拥而上。 “居然还有不少世家子弟……”张和感慨,“我还以为他们要在等局势明显一些,才开始投注。” “刘使君占据关中,偌大的地盘,汉室宗亲且武德充沛,本就是投注的上佳人选。”荀攸出面,“再说家中子弟多,真等家族安排,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说真的也是松了口气,来考试的人里面,偶然发现不少颍川那边的。 只说自己的族叔荀衍和荀錶就有过来,只是荀彧没来,这多少有些可惜。 实际荀攸写信回去的时候,荀彧带着郭嘉去了袁绍那边。 四世三公袁氏,自然是下注的重头戏。 颍川郭氏和辛氏都有投注,荀氏自然也把荀彧派过去。 郭嘉则是族兄郭图的关系,才过去看看。 人不在颍川,再加上家族见人已经去了袁绍那边,就不告诉他了。 主要刘备这边,不算荀攸,已经另外叫了两个过来,已经足够了。 再看好,也不能都把注都押在一个人身上。 “这就初步考核了?”张和有些诧异,本来以为今天才开始,谁知道已经结束。 “毕竟只是初步测试他们的学问情况,试卷也固定,就没必要浪费府君的时间。”张既出面。 张和整天‘不务正业’,偏偏这些东西,都关系到民生和发展。 三人商量过,张和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除非他真有那么一天,彻底摆烂什么都不干那另外说。 “要不接下来的考核,也交给你们了?”张和询问。 “接下来是比较专业的考核,这部分我们判断不太准,还需要府君亲自坐镇。”贾诩回道。 这年头主要是儒家,或者说主要是左氏儒。 可这六百人,就未必只是左氏儒。 可能有其他学派的,也有可能是诸子百家的传人。 牵扯到太多专业的知识,这些他们可没办法很好的判断。 另外什么时候能代劳,什么时候不能,这个心里要有分寸! “那么按照技艺,分成治政,律法,数算,农桑,工匠,医术和武艺七个范围好了!”张和回道,这是他早就预定的七个领域。 “武艺和工农还好,这医术是什么情况……”荀攸有些疑惑,谁出仕考医学的。 “想说以后开个医学院,专门培养医匠。现在的医匠大多都是家传,更多是出仕不成找了几个方子就去行医,不知道治死多少人……”张和抱怨。 不如说,如果当初有那么个医学院,张角大概已经从道士,成为一个真正的医生。 鸿都门学? 三人脑子里,这四个字一闪而过。 不过鸿都门学主要培养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以娱乐为主。 医学不同,没有谁不关心这个,毕竟到了四十岁以后,一场大病可能都能要命。 可比起大病,碰到庸医才是最可怕的。 一时间三人居然不仅不反对,甚至觉得很有道理。 问题也很明显,张和刚刚也说了,这真正的医术大多都是家传。 就算收徒,大概也没有把真正的本事传下去。 更别说因此出仕,大量收徒培养医匠什么的,这不培养一大堆竞争对手和自己抢饭碗? 张和没想那么多,有人来参加考试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实在不行,他亲自下场培养一批。 也不是没想过专门培养人才,也游戏化过。 发现低级游戏化,完美通过的结果,就是保证学生能把你教导的内容都记住,至于能不能融汇贯通,看他们的悟性。 育才这玩意,也不是说老师多牛就好,学生愚蠢或悟性不高也是个问题…… 若教导一节课,才有一节课的成果,那么全部培养出来,花费的时间就多了。 培养几个种子,然后开个师范还好,什么都自己培养,那可真得忙死。 于是几百考生就被召集过来,告知可以参加的专项考试。 “主官,这样分类主要是目的是什么?”有士人出面询问。 “有些职位需要有专门能力的人,比如说钱粮的统计入库,数算不合格不行。刑狱更不必说,律法不熟悉也不行。退一万步说,本官也没说只能报考一科,各科成绩越好,以后的升迁自然也越容易,同时可以选择的岗位自然也更丰富。”张和回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是谁都和他一样开挂。 24小时学一门科目已经很难,精通好几个科目的很少,除非是真正的天才。 可惜的是,大多都是博而不精。 可就算博而不精,好歹都知道一些,这样安排职位也轻松。 原来可以同时报好几个科目的吗? 士人们顿时了然,之前还纠结要报哪个,一下子除非自己真不擅长的,否则都给报了。 就说这医学,张和发现居然也有人报名。 只是人数不多,三两个而已,且都是报了治政之后,顺手报了这个。 也正因为报名的人少,所以有个人立刻引起他的注意…… 不,重点关注! 南阳张机,如果这名字觉得陌生,那么看他表字仲景,那应该就不陌生了。 今年三十九岁,医学基础已经全面夯实,暂时还没有编撰《伤寒杂病论》,却已经是医学大才! “仲景先生,没想到您也过来了。若是早发现这个,哪里还需要考核,直接安排出仕便是。”张和直接来到张机面前,郑重行了一礼。 “老朽既然参加考核,那么自然要按照规矩来。若连考核都通过不了,那还说什么出仕?”张机也豁达,主要是不屑走后门。 “那好,张先生的考核,由我亲自考校。”张和点头。 “哦,府君通医道?”张机有些意外,本以为是请京兆这边的名医来考核。 “瞎琢磨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要请张先生斧正。”张和谦虚回道。 张仲景到底有没有当过长沙太守,说真的一直存疑,甚至有人觉得他就是张羡…… 我的意思就是管他的,直接拉过来作为医学院祭酒再说。以后有机会,再把华佗给拉过来。比起张仲景,华佗的心更野一些。 可不管是青囊书还是五禽戏,乃至漆叶青粘散,这怎么说都不能放过。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