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说媒蔡琰(1 / 1)
第99章说媒蔡琰 兄弟有难,当两肋插刀。 张和的婚事问题,自然几个兄长也是特别关心。 可要说良配,那也的确没有,就张和现在的名头,除非是士族女,否则的话没什么帮助。 倒是张家摆了一桌,邀请刘备等人喝酒,算是完成纳妾的步骤,纳卞玲珑为妾。 卞玲珑娘家那边,也就卞秉过来饮宴。 卞玲珑的父母,依然留在张家老宅那边,说是呆习惯了,不想乱跑。 最后张和做主,把那铁铺转给张远,还他一家自由身,也算安卞玲珑和卞秉的心。 张飞对此是支持的,以张和现在的资产,把那铁铺买下来完全不成问题。 再说本来就是他托管于张家,他要拿回去也没人能过问。 尤其他这个族长都不过问,谁敢过问? “公孙瓒之妹,前年七月生了个男孩……”刘备突然说了句。 要说当时公孙瓒的确是有打算,找人接盘自己的妹妹。 一开始不知道她有孕,就把目标打在刘备和张飞这边。 后来知道这事,就想着要不找张和接盘。 如今孩子生出来,是个男孩,公孙瓒已经动用关系,去和严家交涉。 最后严家认可这孩子,不过孩子还小,再加上家主已经更换,就没有抱回来养。 作为代价,严家无条件支持公孙瓒,新家主严纲投入公孙瓒麾下。 同时严家的姻亲关靖,也投入公孙瓒麾下。 “公孙瓒之妹就算了……性格不合!”张和当即拒绝,这买一送一不赚反亏。 “说起寡妇,洛阳倒是有个非常出名的寡妇。”牵招过来,“经学大家蔡邕的长女琰,表字昭姬,是生命在外的大才女。只是刚刚嫁给河东卫仲道,在新婚前夕就没了,最后被赶了回来。” 要说公孙氏还好,好歹是在行房过程出问题,还留下个遗腹子。 蔡琰更狠,还没过门就克死丈夫。 要说这年头要出名,应该有不少人对蔡琰趋之若鹜才对。 可蔡琰心灰意冷,再加上蔡邕不知所踪,她的婚事就一直搁置。 实际真要论起来,没名气没才华的人家看不上。 有身份有背景的看不上她这望门寡,尤其还是个才女,夫妻关系一定不和睦。 还有就是蔡邕这问题,蔡邕是被流放到朔方的,结果他却半路跑了,不知所踪。 刘宏没有任何表示,但很难说以后不会有表示。 谁都不愿意和蔡邕有瓜葛,于是都避开蔡琰。 牵招也是说完,才意识到这点,连忙闭嘴。 却没发现,张和双眼一亮,他是真没想到,这个时期蔡琰已经寡居在家。 那么个历史美女,而且年纪也差不多,自己没理由错过。 “怎么,感兴趣?”张飞看向张和,“要说你是兵法大家,她饱读诗书,也算是良配。只是她那父亲,唉……” “无妨,反正怎么牵扯,大不了我辞官。”张和回道,“有大哥在,我害怕没机会复起?” “怎么,你以前知道蔡昭姬?”刘备疑惑的看向张和。 “我总要成婚,可年龄家世合适的没几个,难得遇到,那为什么不要?”张和反问。 主要他清楚,蔡邕其实是躲到吴郡,过程可能是走泰山羊氏的关系。 羊氏家主羊衜娶了蔡邕的小女儿为续弦,双方也算姻亲。 在羊氏的帮助下,蔡邕来到江南,还收了个弟子顾雍,在顾家噌吃噌喝,通过羊氏了解时事。 刘宏没有追究他擅自离开,也看得出对蔡邕是宽厚的。 什么时候条件允许,还是能复起的。 可蔡邕大概也没想到,刘宏至死都没有能启用他,反而是董卓征辟了他,最终也因此而死。 换个角度来说,把蔡邕叫过来给刘备帮忙,治政也好,治学也好好歹是个人才。 运气好,把顾雍也忽悠过来,那可是孙吴的丞相啊! “这样啊……”刘备点头,“那我请恩师说媒,看看能不能成!” 严格来说蔡琰有些隐患,不过对张和来说也算良配。 隐约也觉得,自家五弟好像喜欢清白的女子,话说回来,谁不喜欢呢? 流行娶寡妇,娶生产过的寡妇,也只是为了确保第二胎能顺产。 现代人看重第一胎,可这个时期的人,更看重的是第二胎。 毕竟第一胎难产,导致母子双亡的情况太多。 已经生产过一次的,第二次就顺利多了。 娶妻纳妾到底是为了繁衍,否则偌大的家族没人继承怎么办? 扣除家族利益联姻的情况,接手寡妇真算不上什么。 别人说媒分量可能不够,卢植亲自说媒的话,那么蔡琰怕也要考虑考虑。 张和也不希望蔡琰继续守寡下去,否则到时候被董卓裹挟去长安,路上遇到南下劫掠的南匈奴军队,被拐过去居住十几年。 更糟糕的是,他和左贤王生下的阿虎和阿豹,实在让人怀疑这阿豹是不是刘豹。 如果是的话,那么她可是赵汉建立者刘渊的祖母了。 换个角度来说,至少自己让刘豹和刘渊没办法出生…… 就算出生也没什么,反正得不到蔡琰的教育,也成不了气候。 “那么事情就这样定了!”张飞点头,他这是以张家家主的身份,来确定这场婚事。 说完,却是看向太史慈,揶揄道:“子义,这下可就你一个单着……” “大丈夫何患无妻?”太史慈当即拒绝。 “这可不是伱说了算,伯母可答应?”张飞大笑。 太史慈只觉得头痛,怎么算计到自己头上来了。可真不好反驳,自家老母真在张罗他的婚事。 只是从东莱过来这边,人生地不熟,也没什么好的婚配。 毕竟自家儿子是河间相义弟,还是军中司马,怎么都要找个好点…… “要不……”刘备看向太史慈。 公孙瓒的妹妹,其实还不错,主要和公孙氏能搭上关系。 “……愚弟考虑考虑。”太史慈没有张和那么抵触,只要严家子不改姓,充当自己假子就好。 有些排斥的原因还是张和,自家五弟都不愿意的对象,怕多少有些问题。 开春,大家都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忙活起来。 没几天洛阳传回消息,张温代替皇甫嵩出战,带走了曾经与朱儁一起建功立业的孙坚。 张温哪懂什么行军打仗,让他去平叛就是个笑话。 偏偏卢植汉帝不想用,皇甫嵩刚刚犯错被革职,朱儁回家守孝,那自然是谁当太尉谁过去平叛。 出了问题就革职,顺便把崔烈扶上去,让他去统兵! 空出的司徒职位,又能卖一波! 刘宏也不是傻子,前几年板楯蛮造反就这样,自己派了好几拨人攻打都没用。 直至刘协出生,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家伙,派过去游说板楯蛮就投降了。 真有这能耐,早两年干嘛去了? 凉州贼乱就是个坑,什么时候平定都看世家们的意思,那就让他们慢慢玩吧! 尤其是这崔烈,居然主张弃守凉州,这事情被,议郎傅燮坚决反对,最后不了了之。 也因为这件事情,崔烈在刘宏眼里,成了彻底扶不上墙的烂泥。 顺便带回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蔡琰同意卢植说媒,即日启程前往河间国。 查了一下,有些资料说蔡琰是178年前后出生,可我怎么看,这怎么都应该是她妹贞姬出生的年月才是。反正就设定蔡琰已经十五六(虚)岁上下,十三四岁左右嫁给河东卫仲道。 对,这是我设定的结果,所以无关历史如何。 我查了《两汉刺史太守表》这本书,惊讶发现定襄郡,云中郡和朔方的太守,也就持续到桓灵两帝之间。倒是五原郡在献帝前后还有太守,不知道是不是吕布的关系,很难说…… 但是在献帝之后,五原郡也没有任命太守的记载。到整个东汉末年,曹魏,雁门以西一大片的四郡,都不在大汉的统治范围下,多少让我有些心痛。 不过这个时期朔方肯定已经不在朝廷管控下,所以当初流放蔡邕去朔方,摆明要坑死他。这样还不算,路上还各种暗害。 最后都不敢去朔方,只能在五原那边定居。 实际第二年就有赦免,蔡邕按说已经没事,只是又被阉党诬陷,担心又要倒霉,就跑到吴会之地,靠泰山羊氏来留意时局变化,直至被董卓征辟。 可实际上刘宏就没有任何实际行动,毕竟没什么背景,底线比较灵活的那么一个人,被重新启用也正常,只是到底是被吓坏了。 换个角度来说,这个时候娶蔡琰,倒不必担心被蔡邕牵连。 毕竟进谗言的宦官王甫,已经被阳球收捕磔尸于城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