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无量天尊?(1 / 1)
第220章无量天尊? 玉廷观并不大。 比大怨寺那种宽院大殿,院落层叠差远了。 不光是地方小,里面的道士也非常少。 满打满算只有三个。 一个老道士,一年轻道士,还有一个中年道士。 中年道士也就是徐默半路上遇见的那位。老道士老态龙钟,头发胡须都白了,穿着一件有些褪色的道袍,头发用一根盘出油光的树枝束成道簪,看似随意,实际上却有一种浑然天成。 中年道士徐默是一路跟过来的,还对过剑,知道对方厉害。 至于年轻道士,应该还挺稚嫩。 但也是相对而说,因为这个‘年轻’是对老道士和中年道士讲的,如果和徐默比,这个年轻就必须要加引号。 毕竟,谁知道这‘玉廷观’是什么时候被卷入怨怨山的,如果是上一次怨怨山出现的时间,那就是六十年前,按照这个来算,看上去年轻的道士,也要比徐默大得多。 不能小瞧。 怨怨山里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小瞧。 此刻徐默和水去海都是一脸好奇,四处打量。 老道士只是刚才抬起树皮一般的眼皮瞅了一眼,也没说话,不知道是不爱说话,还是故作高深。 年轻道士也很闷。 只有中年道士和徐默交谈。 “这位大师,看上起并不是大怨寺的僧人。”中年道士关注了一下水去海,说了一句。 水去海双手合十道:“小僧的确不在大怨寺修行。” “你体内并无恶灵,道爷我也是从这一点看出来的。对了,既然你们去过大怨寺,那么,那边的秃头们现在如何了?”中年道士又问了一句。 言语当中带着一种不屑。 但这只是一种性格和说话方式,可能,并非真的瞧不上。 当然,也有可能就是瞧不上那些和尚。 “情况不妙,基本上都变了!”徐默这时候说了一句。 中年道士神色一黯。 显然嘴上说那些秃头,实际上心里还是颇为关心。 徐默能理解。 在怨怨山,想找个正常一点的同道中人,比较难。 变一个,就少一个。 这时候他看向徐默问:“你是僧是道?” “都不是!”徐默摆手。 “御剑的手段倒是不错,与我玉廷御剑法有些类似。” “我叫徐默,这位是水去海大师,不知道长怎么称呼?” “道爷玄真子!” “玄真道长,有一件事徐某不解,可否解惑?” “有话就问,咱道门不讲那么多繁文缛节,以后说话,随心所欲。” “如此正好!”徐默觉得对方的说话方式挺符合自己的性格,当下也是丁点不拘束:“之前,玄真道长说了一句‘无量天尊’,不知这四字何解?” “何解?施礼时,常唱诵“无量天尊”尊号,此乃三清弟子之礼,如问好,有什么可奇怪的?” 徐默目瞪口呆,如遭雷击。 那感觉,和他头一次发现死后可以回到八角亭重生时一样震惊。 不。 可能比那个时候还要震惊。 “玄真道长说什么?三清弟子?” “徐先生知道三清?” “莫不是玉清上清太清?” “原来徐先生知晓,只是我三清道门极少,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先生是如何得知的?” 徐默没说话,他突然看向前面道观内供奉的神像。 之前,他真没注意。 此刻细看。 果真是那三位。 一瞬间头皮发麻,手软脚软。 太吃惊了。 问题是,怎么会? 徐默对这个世界的道门也算是了解颇深,此处道门种类有很多,大多诡异,正乾教就属于道门中相对比较大的。 可无论哪个,实际上都和自己原本世界中的道教不相干。 这也正常。 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但现在发现这个摆着三清神像的道观,徐默脑袋直接懵了。 这是巧合,还是有内情? 巧合应该不可能。 巧合一个或许有,但三个都巧合,连打招呼用的话都一样,那基本不可能。 所以定然是有内情。 这‘玉廷观’绝对不简单。 自然,徐默的‘反常’反应让玄真子和水去海都是一愣,尤其是水去海,他是比较了解徐默的。 之前大怨寺那般危急形势下,这位都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淡定如常,即便与诡异攻杀,也是一样。 可此刻,那种震惊和不可思议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究竟是什么事,居然能让这位徐禅师面色狂变? “徐禅师,你怎么了?” 徐默摇头。 这事情肯定得搞清楚。 “玄真道长,请问玉廷观传承自何处?” 问传承,应该能看出端倪。 “这个,倒也不是什么隐秘,玉延观传承自三清大教。” 没听说过。 细问,果然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于是徐默又问,可知《道德经》。 “那自然知晓,乃是三清大教第一道经,不过,此乃隐匿,徐先生是怎么知道的?”玄真子一脸好奇。 这次,不用徐默说话,那边水去海已经是将《道德经》全文念诵而出,直把玄真子惊的说不出话来? 忽然一阵风袭来,水去海被一只手扣住。 是那边静坐不动的老道士。 此刻,老道士双目含光,沉声问:“你怎知我道门秘经?说!” “道长莫急,此乃徐禅师所讲,我也是记性好,听了一遍就记下了。”水去海赶忙把锅甩了出去。 老道士立刻看向徐默。 玄真子赶忙道:“师叔莫急,不过此时关系重大,还望徐先生如实告知,究竟是从何处知晓我道门秘经。” 人家说的很清楚,‘秘经’。 何谓秘经? 秘而不宣,只有专门的嫡传弟子才会传授的东西。 既然如此,徐默一个外人知晓,那他们紧张诧异和怀疑也是正常。 只不过此刻徐默也是心乱如麻,他自然不信这世上有如此凑巧的事情,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居然也有和自己原本世界中一样的道门神话体系。 甚至,徐默以为《道德经》是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可实际上并非如此,《道德经》早就存在了,而且,还是所谓三清大教的秘经。 这是怎么回事? 眼下不能乱说话,不然容易引起误会。 徐默想了想,于是换了一种问法。 “几位道长先别急,我有几个问题,还请告知。首先三清大教,是什么时候创立,何人所创?”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键。 因为三清大教信奉的是三清,《道德经》也是从三清大教里流传下来的,那么只要探寻起点,就可以推断出一些端倪。 这时候,玄真子那师叔开口:“三清大教源自八百年前天元道祖,诸多道经,也是那时流传下来的。之后几百年,三清大教又分出多个支系,玉廷观便是其中之一。” 徐默眯着眼。 八百年前,天元道祖? 想起来了。 曾经相婴说起过,八百年前创立人道十九州的那位真仙。 徐默现在脑袋嗡嗡响。 如果,三清大教和《道德经》是那位真仙流传下来的东西,那这代表着什么? 答案在徐默心中呼之欲出。 “前辈!” 徐默嘴里喃喃自语。 旁人不明,问什么前辈,谁是前辈? 徐默不理他们,此刻表情诡异,双目睁大,浑身颤抖,似疯癫,像癫狂,咯咯咯笑个不停,旁边道士和尚皆是感觉毛骨悚然。 只有徐默知道,他口中的前辈有一个前缀。 重生界的前辈。 也可以称之为,穿越异界的先驱者。 这位徐默想到的唯一可能性,那个八百年前的真仙,创立三清大教的大佬,和自己一样,是穿越到这个世界的现代人。 只有这种可能性才解释得通。 而想通了这一点,就不怪徐默如此激动了。 他感觉,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同类,哪怕这个同类可能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它给了徐默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和现实意义。 八百年前的那位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而且,能做得更好。 另外一个问题是,八百年前那位后来神秘失踪,徐默相信对方没死,那么,是登岸了?还是,回去了? 这第二种可能性,才是徐默此刻咯咯怪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