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霍光对武帝的忠心,不过如此(求订阅)(1 / 2)
刘贺又非常谦卑地询问了一番上官太后起居上的事情,最后才有礼有节地与太后拜别,离开了长乐宫。
上官太后看着天子在郎官的护卫之下,消失在长信殿外,忽然就觉得有些疲倦。
虽然她身上的病已经好了不少,但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遇到这种正式的见面了。
大将军霍光来求见过几次,但是都被上官太后以身体有恙给挡了过去。
不过,即便身上有些疲惫,但是不知为何,上官太后又有一些兴奋和激动。
也许是新天子说的那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
“能看到先帝的遗愿得以实现,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上官太后在心中默念道。
更何况,现在能期待的,可能还不只是这些。
……
刘贺回到了清凉殿,他吸取了上次刘病已的事情,为了不让自己的亲信们胡乱猜忌,他立刻就将几个信得过的人召集在了一起,向他们通传此事。
在场的三个人当中,王吉的品秩最高,是九卿之一的未央卫尉。
但是,纵使是他,也只能参加大朝议,而不能参加小朝议。
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来一些人给刘贺提建议,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说不定可以就帮自己找出一些漏洞。
刘贺在大殿之中,毫无隐瞒地对自己的几个亲信说出了此事。
当他将整件事情全部说完之后,除了提前知道此事的禹无忧之外,龚遂和王吉都面面厮觑,有一些忧虑。
刘贺想起来了,他们也都是读儒经当官的儒生,说不定他们也反对给孝武皇帝上庙号?
“王卿和龚卿,你们二人不会也认为孝武皇帝不该上庙号吧?”
“老臣曾经见过孝武皇帝时的大汉,功远远大于过,老臣认为孝武皇帝应该有庙号。”
“孝武皇帝在时,微臣还年幼,但微臣也认为孝武皇帝应有庙号,单论功绩,孝武皇帝甚至在孝文皇帝之上,孝武皇帝未能上庙号,不合礼制。”
刘贺松了一口气,如果几个亲信都不同意的话,那么朝堂上的反对意见就可想而知了。
“那二卿为何似乎面有难色?”
龚遂和王吉一番犹豫,似乎在用眼神商量着什么,直到最后,才由年龄更长的龚遂将此事挑明了。
“朝堂之上,反对给孝武皇帝上庙号的人恐怕会很多。”
刘贺点了点头,说道:“朕明白。”
“陛下可听说过始元六年初春的那次文学贤良会议?”
始元六年,就是七年之前,这场会议对如今的大汉印象颇深,刘贺当然知道。
“朕听说过,王傅曾经与朕说过此事。”
这次文学贤良会议又被称为盐铁会议,因为主要的议题是讨论“盐铁酒”是否应该由朝堂专卖。
参加此次会议的人不仅包括了朝堂上的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大司马霍光,还包括由三辅、太常推举的贤良四人,各郡国察举的文学五十三人。
总计六十人整,因为除了三公之外,参加盐铁会议的人都是从民间察举来的贤良文学,所以又被称为贤良文学会议。
整个文学贤良会议前前后后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看似讨论的只是一个商业问题,但是却是一次暗藏刀光剑影的朝堂之争。
田千秋和桑弘羊等人认为,盐铁专卖是孝武皇帝早期定下的国策,增加了大汉帝国的收入,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提供了钱粮,按理应该要坚持下去。
而霍光则认为,孝武皇帝晚年下了《轮台诏书》,提出了要与民休息的新国策,取消盐铁专卖可以让利于民,才是真正符合孝武皇帝遗愿的决定。
这看似是经济路线的争论,其实是政治路线的争论。
虽然双方坚持的都是孝武皇帝定下的国策,但是后出现的《轮台诏书》显然更具法理。
作为孝武皇帝钦定的辅政大臣的霍光,当时在朝堂上还处于弱势,没有桑弘羊和田千秋的资历深。
霍光想要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想要压他们一头,就只有抓住了《轮台诏书》这个利器,为自己自己的辅政之路添砖加瓦。
所以,盐铁会议也成了霍光打击异几、树立威信的一次机会。
因此,霍光与从民间选拔来的贤良文学结在了一起,对盐铁专卖政策发起了进攻。
最终,盐铁专卖虽然继续实行,但是酒的专卖却取消了,关内地区的铁官也被一律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