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避战求和(1 / 2)
郭嵩焘试探过彭玉麟,确信彭玉麟值得信任,开始与之密谋对抗英法之策。
彭玉麟说:“晟武皇帝认为,以当前的形势看,满清决不可轻启战端。
一旦开战,清军必败无疑,英法必将逼迫满清签订条约,结局无外乎开口、割地、赔款!
“因此,满清不管是为中国干秋百年计,还是为爱新觉罗一姓计,都应当避战求和。
帝国将拿出实际举措,支持满清对抗英法,除了封锁港口、断绝后勤补给,还将派舰队北上,向英法舰队施加压力。”
郭嵩焘已经相信了彭玉麟,亦忧心忡忡地说道:“雪琴,实不相瞒,亭翁(肃顺)亦主张避战求和。
但亭翁的政敌特别多,很多人明知清军不可战,故意与亭翁唱反调,叫嚣着整军备战,一雪前耻。
“咸丰皇帝本不想战,但主战派占据了道德高地,动不动就上书,前不久还有个穷翰林唱了出尸谏,令咸丰帝烦不胜烦。
“另一方面,崇厚督师进入朝鲜,一路大获全胜,令咸丰备受鼓舞。
北洋大臣文祥扩编天津洋枪队,八旗神机营亦有模有样,无形中也增长了咸丰帝的信心。”
翰林都是进士中的佼佼者,亦不乏不通事理、顽固保守之辈。
其中有红有黑,学问好、差事多、靠山硬、受到重用的翰林称为红翰林,反之则为黑翰林。
地方督抚每到立冬前后,都会提前派部下进京活动,或为了结公事,或为疏通关节,维持靠山。
因此,每到立冬前后,京城都很热闹,店铺生意红火,好点的客栈一房难求。
地方官员进京,都要向当朝的大佬、六部堂官、大小军机、六部核心部门的司官、红翰林、言官贿赂银子,公开的叫法是“节敬”
、“炭敬”
。
清朝的官场最是势利。
黑翰林不受待见,地方官也不给他们送节敬、炭敬。
他们没有差事,捞不到银子,却也维持京官的体面,就要四处借贷。
因此,穷京官一到立冬前后,就能有人上门讨债。
做了京官,穷得欠下一屁股债,真是斯文扫地。
肃顺改革官制,官员灰色收入减少,穷京官的现象更加严重。
有名姓张的黑翰林,年已四十好几,放缺无望,积欠了几百两银子,年也过不成了。
碰巧家乡的妻子去世,张翰林接到家信,万念俱灭,也就不想活了。
不过,他既要死,却想效仿古人尸谏,好为自己留个好名声。
于是,张翰林炮制了一篇文章,说肃顺误国,请咸丰杀肃顺以除奸,再整顿兵马,御驾亲征,与英法联军决一死战。
官员尸谏,又是个翰林。
掌院学士不敢隐瞒,只得把他的遗书上达天听。
咸丰听了大为恼火,下诏驳斥一番,又赏了家属三百两银子作丧葬费。
至于崇厚,全名为完颜崇厚,字地山,号子谦,别号鹤槎,满洲镶黄旗人。
崇厚出身高贵,先祖是金世宗完颜雍,父亲完颜麟庆做过河道总督,哥哥完颜崇实做过刑部尚书。
崇厚年轻有为,是满人少有的洋务人才。
他受文祥委托,选派八旗精锐,在天津创建洋枪队,章法森严,一扫八旗弊病。
满清在朝鲜搜刮无度,引起朝鲜反抗。
在肃顺的强烈建议下,咸丰决定在朝鲜用兵,将朝鲜设为行省,对督军大将人选犹豫不定。
肃顺大胆保举崇厚,一方面,崇厚一手创建了天津洋枪队,指挥兵马更为顺手。
另一方面,东北设省之前,崇厚的哥哥崇实担任八旗盛京将军,如今正担任东三省总督,会倾力支持崇厚。
于是,刚刚三十岁的崇厚,带领三干天津洋枪队,又从东北八旗、绿营中抽调了九干兵马,凑成一万两干之数。
这一万两干人马,进入朝鲜后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在朝鲜外戚集团丰壤赵氏的内应下,清军先扑平壤,再占汉城,逼得朝鲜王室举旗投降。
崇厚完全占领了朝鲜,又飞函与清廷来往密商,一不作、二不休,废黜朝鲜李氏王朝,在朝鲜分设行省。
从北向南,清廷把朝鲜分为乐浪、真番、三韩三个行省,以分其势,又增设朝鲜总督,统管三省。
乐浪、真番皆为汉朝征服朝鲜时设置的郡名,三韩则代表朝鲜南部的弁韩、马韩、辰韩。
朝鲜人认为,其先祖发源于三韩地区,后来从箕子那里接受了中原文化,才发展成为现在的异域中华。
崇厚只有三十出头,却一举征服朝鲜,一时风头无两。
清廷上下也大为振奋,不明事理的人,误以为八旗振兴,同兴大清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