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太子(4)(1 / 1)
第41章太子(4) 无论赵煦此刻的心态如何,也不管他是否情愿。 总而言之,左右内臣,很快就上前,将赵煦扶起来。 让他站到他父皇的病榻之前。 有人来他面前,给他擦去眼泪,为他正好衣襟,也为他梳理好腰间的配饰。 然后,群臣们就持芴到了他的面前三步之地。 左相王珪低着头,右相蔡确则持芴微微抬眼,知枢密院事韩缜则似乎有一点心不在焉。 两位宰相和西府执政,按着礼法的要求,率领着群臣,持芴而拜,伏地而起,再拜,再起,再拜,再起。 三拜礼毕,群臣持芴而奏:“臣等伏问皇太子殿下万福无恙!” 君臣之礼毕矣! 上下尊卑定矣! 帷幕后的高太后和向皇后,对视一眼,然后各自垂头落泪。 尤其是高太后,她知道的,从此刻开始,哪怕她的皇帝儿子还活着。 但在群臣眼中,在天下士大夫眼中。 却和死了没有区别! 就像治平四年的先帝一样,就和仁庙晚年一样。 天子! 能御殿视事,能处置国事,能断人生死的,才是天子! 卧疾于病榻之上,不能说话,不能动弹的皇帝,即使还能写字指挥,也只是一个病人。 何况,皇帝现在,连写字都不能。 而且,他是中风! 在群臣眼里,在士大夫们眼中,中风的皇帝,必然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这个时候,君权实际上已经从皇帝本人身上,转移到了士大夫群体之中。 这些日子来,国事朝政,皆三省两府集议决断,就是明证! 赵煦流着眼泪,一边抽泣,一边‘极不情愿’的接受了群臣的礼拜。 然后,他就看着,那些持芴而立,在他面前的宰臣们。 大部分人,赵煦都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样子。 可还是有那么一两个,赵煦是认得的,也是很熟悉的。 视线在他们身上一扫而过,赵煦就转身,看向他的父皇。 他流着眼泪,再次跪到了父皇御前。 孝子的人设,决不能丢。 纯孝笃礼的形象,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瑕疵。 父皇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赵煦知道的,他记得很清楚的,上上辈子,那个命运之日后,他的父皇就陷入了弥留。 最后,在中风的痛苦中,驾崩在这福宁殿内。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又有怎样的不舍和遗憾? 现在,赵煦重归少年。 无论如何,赵煦都要让自己的父皇,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体面、安详、平和。 他不会再让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在他父皇面前再现了。 也绝不会再让人来打扰父皇最后的安宁。 “自父皇服药以来,儿未能侍奉汤药于御前,此儿之不孝也!”赵煦静静的说着。 “从今日开始,儿乞侍汤药!” 说完,赵煦深深一拜。 御榻上的赵顼,听着自己的儿子的话,深陷的眼窝中,一滴泪水涌出。 帷幕之后,高太后听着赵煦的话,流着泪感慨:“真是个好孩子!” “祖宗保佑啊!” 皇子孝笃如此,日后,也必定可以孝顺她这个太母,也必然会听从太母教导! 高太后想起了,她赐给这个孩子经义,这个孩子立刻认认真真的去读、去理解,还向她请教的事情。 老怀大慰! 向皇后也是流着泪,附和着说道:“娘娘所言甚是!” “这孩子,孝顺明礼,聪俊好学,真是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向皇后回忆着,母子这些日子来的相处。 内心的柔软被勾动。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而无论是高太后,还是向皇后,在此时都忘了或者说有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情:太子既立,然而幼冲年少,皇帝卧疾,不能视政。 那么军国大事,谁来处置? 但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后宫太后和皇后,都是无法干预的。 只能让外廷大臣来提议,来主张。 可帷幕外的宰臣,却在这个时候,各自起了心思。 王珪自不用说。 他心里面清楚的,等太子储位稳固后,御史台的乌鸦们是不会放过他的! 都堂上,他虽然只说了一句:此他家家事,外廷不要管它! 虽然他后来找补了一句:官家自有儿子! 可是,对御史台的乌鸦们来说,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如今,储君新定,正是乌鸦们表忠的大好时机! 平素,乌鸦们无风尚且能够掀起三层浪。 现在,他王珪都露出破绽了。 不围着他,将他打死,都只能说明,乌鸦们学艺不精,不如嘉佑、治平、熙宁的前辈。 传出去会被人笑死的! 何况,王珪还有一个天大的蠢事! 那个事情一旦被人纰漏,他王珪乃至于整个王家,都会被拖进来。 妄议国本,窥伺神器,不忠不孝!天下士大夫会将他开除出士大夫籍! 能够和丁谓一样,老死州郡,都算他王珪运道好。 不然,曹利用的下场,就是他的下场! 所以,王珪现在满心,都是如何避祸,如何消灾,如何在这个事情上全身而退。 那里还有心情去关心别的事情? 蔡确呢? 他当然,起了心思了。 什么心思? 谁来当左相的心思! 反正,他蔡确蔡持正,是万万不愿依着传统去递补那个左相的。 现在的左相,就是个图章! 连都堂堂除官员差遣,左相都只能是‘预闻’,都需要打着集议的幌子,才能参与进来。 可真正需要三省集议的堂除,一年下来,又能有几个? 所以,蔡确如今,满心都在算计着,将哪个冤大头,坑骗到左相的位子上去? 是从朝堂上的宰臣里选,还是在州郡的重臣元老里选? 可真是个难题! 至于剩下的宰臣? 自然各自有着各自的算计和心思在里面。 譬如说,知枢密院事韩缜,他现在就是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思。 韩缜很清楚,随着太子确定,大宋进入全新时代。 他若不机灵点,主动点自请出外。 那么,他屁股下的那些事情,肯定会被人翻出来,放在太阳下面晒晒,也拿来给天下人开开眼。 而他在朝堂上,做的那些事情,能拿出来给人看吗? 不能! 旁的不说,当初,熙宁割地,尽弃东关五百里予契丹这个事情。 那可不止是旧党在骂,新党也都在骂,江宁的王介甫,一直对这个事情耿耿于心,以为生平之耻! 过去,有着官家替他遮挡,这个事情还能掩饰。 如今,官家眼看着宫车要晏驾了。 他韩缜要是再不机灵点,主动请郡。 御史台的乌鸦们,肯定会扑将上来,撕咬他的。 借口和理由都不用找:祖宗之地,尺寸皆为王土!韩缜竟弃之于北虏?人神共愤!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韩缜在心里说着,反正,韩家又不止他这一个重臣! 乃兄韩绛、韩维,皆是天下名望之士,可堪宰辅的元老! 两府长官,各自算计着各自的心思。 剩下的人,自然不敢也不会牵头提议。 事情就这么僵住了。 直到,高太后命人,将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和翰林学士曾布,传到殿中。 事情也才终于有了变化。 感谢:終於有時間了,打赏的3000起点币。 感谢:孔春申,打赏的1500起点币。 感谢:书友20170304212226644,打赏的500起点币。 感谢:牧云桓、缺ab、龙浩淼打赏的100起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