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连蒙带骗(2 / 2)
见周默问起医书来,张戎脸上露出了傲人的神色,昂首道:“没错,这些都是医书,大部分都是先父所着。”
故意提及先父所着,也是张戎少有的主动自夸,可见这些医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堪称无价之宝。
只可惜,像周默这样的外行人,根本不懂得它们的珍贵之处,与他们谈此书之妙,好比对牛弹琴。
想到此节,张戎本来想要多说几句的冲动,也是强行咽了下去。
“可是令尊所着《伤寒杂病论》吗?”只听周默随口问道。
“周刺史,你……你怎知此书之名?”张戎大惊,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八度。
“张公为何如此惊讶?”周默笑道,“怎么我连这书名字都不配知道吗?”
“不是,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张戎道,“吾父一生钻研医道,着述等身,但他临终之前,却唯独对这《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念念不忘,嘱托我一定要好好保存,流传后世。”
“父亲的着作,许多都已经流传在外,但寻常庸医,显然更喜欢浅显的《妇人方》,《五脏论》,《口齿论》等书,而对这本相对深奥晦涩一些的《伤寒杂病论》则敬而远之,很少有人单独提及此书。”
“他们这些庸医根本不知,只有这本书,才是先父一生医术的精华啊!”
“不用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周默道,“我也是听一江湖游医说过此书,那是滔滔不绝,赞不绝口,所以我才记忆深刻。”
“想不到,江湖游医之中竟也有高人。”张戎叹道。
周默道:“张公,此去洛阳,要不带上这些医书吧,倘若遇到疑难问题,也好及时查阅。”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想着:“好书不印,天理不容啊,印出来,都得给我印出来。”
简牍书卷十分沉重,不便携带,周默正想着若是张戎拒绝之后,自己该怎么忽悠他,却见张戎却是毫不犹豫点了点头:
“这些简牍虽然沉重,但既然车上还有地方,这些书还是带着吧。虽然我从小随父亲学医,里面的内容早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既然是给诸葛丞相看病,谨慎一些总是没有错。带上医书,可以查漏补缺。”
张戎一番话,周默不由得肃然起敬,心想,这要是换做其他所谓名医,一定会拍着胸脯大笑,医书全在我肚子里啦,不必带了!
医道深似海,人力有穷尽,只有像张戎这样的好医生,才会实事求是,明白自己不可能次次都做到完美,所以要时刻保持谦卑谨慎的态度。
张戎虽是名医之后,但却隐居乡村,不问世事,所以家境比较贫寒。经过周默一通忽悠,这也要带那也要带,本来家里也没多少东西,这一下基本就全都给带上了,徒留四壁。
临走之时,张戎的儿子正要锁门,张戎却拦住了他,说道:“儿子,家里已经没什么东西了,还是不要锁门了,倘若有过路的穷苦人没地方去,还能到咱们家里遮风挡雨。”
张戎的儿子也是笑了笑道:“没想到,咱家此次出门,竟跟搬家一样了。”
周默在旁听见,心中暗笑:“搬家好啊,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省的你们到了洛阳以后,还惦记着家里的东西,吵着要回来。”
车队一路北上,路上也是相当滋润。每到一处驿站,驿官们见到周默,都恨不得叫自己夫人亲自来伺候端茶倒水。
周默也是对张戎尊敬有加,一路上嘘寒问暖,叫驿官们当爷爷一样小心伺候着,并找了专门的奶妈照顾他的小孙子,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给的足足的。
张戎虽然性格孤僻,家境贫寒,但他毕竟也是官僚家庭出身的读书人,在天下大乱家道衰落之前,小时候也过过几天好日子。
见周默一路给他家人吃的用的东西都是毫不含糊,说话也是颇合他的胃口,如此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就是铁石心肠也会融化,自然是生出了不少好感。
一路过宛城,南阳太守马谡亲自出城接待,过鲁阳,南阳都督王平亲自带兵开路,七日之后,车队开进了伊阙关,走永桥渡过洛水,绕道城西白马寺,然后自西阳门入城。
“快到丞相府了吧。”张戎扒拉开车窗,看着外面房屋鳞次栉比,行人车水马龙,有些紧张地问道。
“先安顿下来,不急于一时。”周默道。
他早就派人提前打点好了,在城中永济寺腾出一处幽静的别院来,给张戎一家居住。
这地方虽叫永济寺,但如今却是刘禅的皇家别苑,里面没有和尚,环境优美,禁卫森严。
周默正是看中了禁卫森严这一点,所以才选的这个地方。
车队刚刚驶入永济寺,一人便快马来到周默车驾身边,附耳低声道:“将军,我去打探过了,那王朗从昨晚开始病势加重,恐怕快要不行了。”
周默面露忧色,看了一眼身边的张戎,见他正探出头去望着外面。
只见外面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亭台楼阁无不美轮美奂,张戎有些犯嘀咕:“周刺史,随便找个客栈住就好了,没必要安排到这种地方来住。”
“有必要,十分有必要啊。”周默道。
“真没必要。”张戎道,“还是赶紧给诸葛丞相看病要紧。倘若真能看好了,这一路受你这许多的好处,我也能稍稍心安一些。”
周默咳嗽了一声,终于还是开口道:“在给丞相看病之前,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张公一定要答应我啊。”
“请说。”
“东海王景兴……”
周默刚说出一个名字,张戎便面色一沉,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我早就该察觉到不对了,你骗我来洛阳,就是为了给这姓王的看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