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鹰视狼顾(2 / 2)
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天渐渐亮了,而诸葛亮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他不是优柔寡断,而是在等。等待能让他一锤定音,做出最终决定的消息。
清晨时分,汉军兵不血刃,渡过丹水,进入南乡县城。
清点城中资源,司马懿连本地的人口也早就转移了,南乡已经是字面意义上的空城一座,没有给诸葛亮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丞相,快下命令吧。拿下南乡之后,我军下一步要如何行动?”诸将问道。
“全军即刻整军,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诸葛亮却是轻摇羽扇,不急不躁。
“出发,去哪里?总得有个目标吧。”
“先做准备,目标嘛,再等等,不急。”
“等什么?”众将听从诸葛亮的军令,即刻回到各自营中,打包粮草军械,整顿队伍,准备出发,但他们都十分不解,兵贵神速,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为何丞相一直说要等,等到什么时候?
午后时分,将士们基本已经是整军待发,这时,一件来自姜维部的捷报,送达诸葛亮军中。
“禀丞相,宛城已经攻陷,杀敌两千余,俘获三千余,缴获城中粮草,物资,不可尽数!”
这,就是诸葛亮在等的东西。
诸葛亮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即刻召集全军将领,下达军令:
“全军即刻开拔,全速进军,目标宛城方向,全力追击司马懿军!”
“命赵云军即刻东进,向洛阳挺进!”
“命吴懿军放弃攻打襄阳,即刻北上,与我部汇合!”
军令所至,全军六万人,浩浩荡荡出发,向着南阳盆地挺进。
诸葛亮军的进击十分迅速,力求能追上司马懿军的殿后部队,有所斩获。但是尽管诸葛亮军的速度已经非常之快,但一路沿途所见,却是没有发现敌军的任何影子。
大军一路东进,三日之内,便接连拿下顺阳县,冠军县,在白牛邑与吴懿军汇合之后,继续挺进,再拿下安众县,涅阳县。
这一路十分顺利,直至进入宛城,与姜维军汇合,也没有遇到司马懿的任何军队。
却说姜维依靠“震天响”,顺利拿下宛城之后,考虑到宛城是南阳郡治,地位重要,司马懿不可能弃之不顾,于是加紧修补城墙,整顿军械,进行备战,准备在这里进行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城大战。
正在积极备战的时候,却没有想到最先赶来的一支兵马,居然不是司马懿的军队,而是诸葛亮率领的友军。
见到诸葛亮,姜维自是欢喜无限,双方汇总消息,互通情报,姜维才得知,最晚在昨日午后时分,司马懿便率军绕过宛城,一路北上去了。
姜维奇道:“这司马懿也太心大了吧,得知自己的老窝宛城丢失,他居然能不管不顾,绕过北上?”
诸葛亮道:“司马懿心思缜密,绝不是泛泛之辈,唯有一件事,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姜维思考片刻,眼神一亮,欣喜道:“定是周思潜,已经拿下洛阳了!”
诸葛亮微笑点头。
姜维道:“丞相,倘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天助我等啊,我看汉室之复兴,就在眼前了!”
诸葛亮微笑道:“伯约,此时还不是庆祝的时候。司马懿能够毫不犹豫地放弃南阳北上洛阳,这人之冷酷果决,远胜于我,实在是不可轻视。若是不能彻底消灭此人,此时谈论任何胜利,都是为时尚早。”
在宛城短暂休息之后,诸葛亮留数千兵马留守,保证后勤补给,同时带着主力继续北上,追赶司马懿,一路依旧十分顺利,先后拿下鲁阳,梁县,进入河南尹地界。
而与此同时,正在汉水南岸东吴大营的陆逊陆伯言,在得知洛阳失陷,司马懿回救,诸葛亮紧追其后北上的消息之后,眼中也燃起了亢奋的火苗。
陆逊的这种亢奋,已经多年不曾出现,上一次,还是在夷陵之战的时候。
“诸葛亮野心太大了,竟想一战拿下洛阳,真是天方夜谭。看他行军的动向,实在是有点顾头不顾腚的狼狈之态啊。”
一旁的诸葛瑾看到陆逊如此评价自己的兄弟,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伯言切莫低估了孔明。我这兄弟一向谨慎,他的狼狈,恐怕只是表象。”
陆逊笑道:“我自不会低估孔明。只是,如今整个北荆州已经完全空虚,只有襄阳一处文聘所部还在坚守。只要拿下襄阳,整个荆州全境,便是我东吴的囊中之物。我这个荆州牧,也终于可以名副其实了。”
诸葛瑾诧异道:“大都督想要荆州全境?可我们不是和汉军说好了,他们得南阳,我们得江夏襄阳吗?大都督莫非要变卦不成?”
陆逊道:“此一时彼一时也,诸葛亮已经连与我军配合的吴懿部都撤走了,摆明就是不想顾荆州,只想要洛阳的态度。子瑜你说,我们全凭自己的兵马打下来的荆州,凭什么和他们分?”
诸葛瑾面露难色,但还是点头道:“一切听大都督的。”
却说诸葛亮一路追击司马懿,进入司州河南尹境内,终于在洛阳盆地南侧的伊阙关,遇到了敌人的阻碍。
司马懿已经在此地陈重兵,设下铁桶一般的防御。诸葛亮见大军已经疲惫,敌人准备充分,便命大军在汝水北岸的阳人县扎下大营,观察局势,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此时此刻,天下的精锐力量,竟全都集中在这小小的洛阳盆地之中。
西侧,是赵云的两万大军,与曹真的残余部队,对峙于函谷关。
南侧,是诸葛亮的六万主力大军联合吴懿的两万人马,与司马懿在伊阙关相望。
还有北侧,周默的一万精锐部队,正在太行山深处蛰伏。而马谡、刘协、钟繇等人,还在因为“谁才是汉室正统”的政治过家家游戏,而整日苦思冥想,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