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华阳书肆(2 / 2)
从试验田回到长安,已是傍晚时分。周默心情十分不错,急忙来到丞相府,向诸葛亮报告了种植棉花之事,言语之间自是十分兴奋,还忍不住吹嘘道:“有了此物,天下百姓将再不会冻毙于风雪之中!”
诸葛亮捏着那朵棉花仔细瞅了瞅,暂时也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来。
不过一块田和两百屯田兵的事,出于对周默的信任,于是诸葛亮毫不犹豫就点头同意了。
诸葛亮道:“棉花的事,就先搁置一边吧。眼下有一件更紧要的事,我需要跟你说。”
“丞相何事要交代于我?”
“吴子远和李正方不日就要从成都赶来长安,商讨明年春天的军事部署。”诸葛亮道,“我的意思是……”
周默道:“丞相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应该是军队的事儿吧?”
因为明年出兵攻魏的事,周默在诸葛亮的授意之下,这些日子里频频出入张嶷、孟获等老部下的军营,意在商讨一下军务,磨合磨合默契。
但这些,自然是吴懿和李严所看不惯的。
周默掌掴天子,被削去一切军职,贬为丞相府户曹掾门下书佐,这已经是一桩公案。
而一力促成罢黜周默的,正是以吴懿和李严为首的东州派。成功让周默退出军队管理层,也是东州派成功限制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的一次有力的政治博弈。
如今吴懿和李严一个是益州刺史,一个是永安都督,二人掌管着整个益州的军政,位高权重。
诸葛亮此番出兵攻魏,势在必得,自然需要二人的大力协助。
如果在这个关键当口,让他们知道周默与军队还在藕断丝连不清不楚,自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大战在即,诸葛亮需要团结一切力量,一致对外。人民内部矛盾,尽量是能缓和就缓和,最起码也不要再激化。
让周默暂时远离军队,保持低调,是最好的做法。
周默道:“从明日开始,我每日在丞相府点了卯,再去经营经营火药坊,还有照顾照顾我那书肆的生意,绝不会再踏入军营半步,免得让两位大佬多心。”
诸葛亮道:“这事儿就只能先委屈你了。待我慢慢和吴子远他们说清楚了,想来他们也不会置大局于不顾,非要为难于你不可。”
“明白了,丞相。”周默笑了笑道,“我是个厚脸皮,倒是不觉得有多委屈,只是委屈了丞相,又要因为我这点破事儿,去迁就别人。”
诸葛亮道:“我曾经听你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政治?简单说,政治就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话说得太妙了,我一直都在反复思考,并付诸实践。可你这家伙,却是光会说,却一点都不会做啊。”
周默惭愧地笑了笑道:“丞相教训的是。”
……
第二日一早,周默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尽量保持低调。在丞相府点了卯之后,就早退离开,先去火药坊看了看,有张老道盯着,也没啥需要他的地方。
回到长安城,周默没有回家,命马车夫径直转到了华阳街。
自从把雕版印刷作坊搬到长安之后,周默在未央宫北边的华阳街,开了长安城第一家印刷书店,名为华阳书肆。
这家书肆名义上的老板,不是周默,而是诸葛乔。
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一直是周默的原则。诸葛乔对书籍出版事业充满热情,让他来做这个事儿,自然是最适合不过。而雕版印刷作坊的一应事务,也都是由诸葛乔在负责。
周默只是负责在幕后出钱,以及在大的战略方针上面把把关而已。
周默对于印刷书籍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尽最大的能力,大力推广之。
书籍这东西,和火药不同。它的影响,是绵长而深远的,它的益处,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也不怕它传到魏国吴国去。
周默已经将所有的雕版印刷技术和油墨配方,全部无偿公开,到现在不过一两年,长安城便开了四五家印刷作坊。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政治上的。周默向诸葛亮建议,提倡百家争鸣,不禁止民间着书立说。
诸葛亮是个开明的人,自然是同意这个观点。毕竟每个读书人都向往春秋时代的百花齐放,而不喜欢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
而自从周默将印刷术免费推广开来之后,长安城已经陆续出现了五六家的书肆。
其中有两家最为火爆。
一家就是周默在华阳街上开的华阳书肆。
另一家开在不远处的章台街上,叫做谯子文华阁。
这谯子文华阁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蜀中名儒,益州劝学从事谯周。
谯周虽出身益州大族,但他自己的小家庭不算十分富裕,只是名声大,且托了父族的阴荫,家中有海量的藏书,堪称蜀中藏书家之首。
雕版印刷,成本非常低廉,谯周借了周默的光,掌握了印刷技术,把家中藏书几乎全部都印刷了出来,在长安城开了这家书店。
谯周的名声,在士人圈中家喻户晓,于是先天便自带人气,前来购书的人是络绎不绝。
靠着经营这家书店,谯周快速致富,已经成为长安城的顶级名流,名利双收,并很快被诸葛亮提拔为儒林校尉,从成都搬来了长安。
谯周的书店,以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以及其他儒学为主,夹杂以谶纬阴阳学,都是两汉时期最主流的学问。
而周默的书店,则是包罗万象,种类极其庞杂。很多书哪怕明知道卖不出去几本,只要周默或者诸葛乔觉得新鲜有趣,也将之付诸刊印。而雕刻雕版的成本,是一本书成本的大头,因此,周默的书店其实并不是很赚钱。
不过周默也无所谓,毕竟他的追求不是赚钱,只要整体上不亏本就行,尽可能多印几种书并且将之传播,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周默走进“华阳书肆”后堂,只见诸葛乔正坐在案前,看一本小书。
只是诸葛乔的表情,却是不太对劲,好好看书不行,却是时而露出愤怒的表情,时而狰狞地握紧拳头,咬紧牙关,仿佛要吃人一般。
“伯松,看啥书呢?为何还看出这么大火气来?”周默笑眯眯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