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亲政之论(2 / 2)
“陛下亲政,虽是好事,但程度却不好把握。放权少了,陛下一言一行依旧在丞相视线范围之内,这不仅会削弱陛下身为皇帝的权威,更会显得丞相专权。放权多了,陛下本身倒是还好,但朝廷尚书台、九卿、宦官内侍等众臣僚,却势必闻风而动,各怀心思,到时候,我怕会出现两个朝廷啊。”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说的没错。我也是这些日子愈加老眼昏花,才意识到岁数大了。倘若哪天我突然不在了,以陛下现在这个样子,如何能撑得起这个局面?”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陛下天性仁孝,心地纯良,朱紫难别,这是天性,若在太平时代,足可做个守成之君。但如今大争之世,曹魏虎视眈眈,孙吴貌合神离,这样的性子,实在不足以成大事,就算丞相手把手再教导二十年,陛下也撑不起这个局面。”
“先帝识人之明,远超你我。当年先帝临崩,为何将朝政委托于丞相,为何又让陛下以父事丞相,并授予废立大权,就是看出陛下不是这块料。”
诸葛亮道:“可是,陛下终归是皇帝,我诸葛亮因有先帝临终遗言背书,才能够不落人口实,以丞相身份摄政。但背负这副重担,谈何容易?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呢,整日战战兢兢,敬小慎微,其中苦楚,不足为外人道也。若我亡故,其他人等,包括你周思潜再内,倘若再行摄政之权,便有擅权之嫌,如何能够服众?随着陛下年纪渐长,倘若想要插手朝政,谁又有权制止?”
周默沉默了。
他本想说些什么,比如东晋的皇族世族共治,唐代的三省六部,宋代的二府三司,明代的内阁,清代的奴才军机处。将他在历史书上学到的皇权和相权斗争两千年的发展脉络,全部告诉诸葛亮。
还比如希腊的民主,罗马的共和,英国的君主立宪,日本的幕府天皇,所有世界上曾经有过可取之处的政体,也全部告诉诸葛亮。
凭借诸葛亮聪明过人的头脑,他会不会想出一种完美的解决方案出来?
可想来想去,周默还是放弃了。
因为他最终发现,无论什么制度,都只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仅符合当时社会情形的复杂而动态的平衡,根本不可能现成套用。
制度不是凭空创造的,是一定要符合当时时代大多数人的想象的。
超前的制度,不是进步,而是灾难。
汉人的思想,汉人的价值观,不仅与现代人截然不同,与唐宋之人,明清之人,也都大相径庭。
一个人只能活几十年,前二十年,他的脑袋里装上了windowsXP,那这辈子,他就是XP,不是win7,更不是安卓和ios。
你将一个很棒的ios应用,非要安装在XP上面,就算这个应用再牛皮再好用,就算XP这台机器是i9+4090,不兼容,又能如何?
将这些一股脑灌输给诸葛亮,只会让他像自己一样,心乱如麻,并提出更多的疑惑,却解决不了任何现实的问题。
一切的一切,在巨大的历史惯性和沉重的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
“丞相说的没错,世间万事,又岂能尽如人意?”周默长叹一口气道,“等陛下来了长安,还是让陛下稍微上手一些政务吧,至少会比不学要好一些。至于遇到什么具体问题,我们再具体处理即可,至少丞相还在,问题便不会太大。”
诸葛亮道:“这件事,我最担心的,就是你的看法。如今你能答应,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有你能支持我,从旁协助,我也能稍微安心一些。”
“能为丞相分忧,我乐意之至。”周默突然笑了笑道,“要我说,丞相今后千万不要这么操劳了,活到八十岁,到时候天下已经一统,让陛下做个守成之君。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唉,谁又不想长寿?可活多少岁,岂是凡人能决定的?”
……
建兴五年,春二月。
大汉皇帝刘禅偕宫室禁卫数千人,来到长安城,入主未央宫,宣告大汉国正式定都于此地。
刘禅以最隆重的礼仪,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汉景帝刘启的阳陵。
从此以后,刘备建立的汉政权,再不局限于蜀地,所以可以光明正大地自称一声大汉了。
数日后,黄权,徐庶归汉,前来长安拜见刘禅。刘禅以黄权为尚书令,徐庶为光禄勋,纳入自己的新政府,皆封都乡侯。
八千多益州子弟,也陆陆续续完成了交换手续,时隔五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
魏国方面,刘禅迁都长安,锋芒毕露,强烈的压迫感直逼而来,引发了士人们的大讨论。
本来曹魏代汉,就颇受非议,如今朝野上下,怀疑之论更是大兴。
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汉祚是不是还没有绝?当年光武中兴的故事,是不是还要重演?
曹叡得知此事之后,郁闷不已,数日食不知味,暗自发奋,一定要励精图治,屯粮强军,笼络士族,让人们知道,他才是天命所归的真命天子。
曹真则在潼关屯兵数万,秣兵历马,日夜西望长安,翘首以盼,等待一个时机,可以一举收复关中,一雪前耻。
司马懿则默不作声地继续笼络手下将军,并上书朝廷,以调走八千蜀兵为由,持续在荆北南阳等地招兵买马,短短数月时间,便强征暴敛,又征集到一万多士卒。
东吴。
孙权派遣诸葛瑾为使者,携带大量礼物,绕道上庸,走子午谷出使长安,重申了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
但私下里,孙权却再次派遣密使前往洛阳,与魏国开始了沟通……
陆逊攻打襄樊不成,却也看出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不好对付。他意识到,只要司马懿在襄阳一天,他便几乎没有可能拿下荆北。
然而,陆逊并没有因此而太过失落。毕竟,他在吴国已经功成名就,也并不着急再立什么功。保证自己陆氏的家族利益,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西北。
魏将郝昭带着他的一万多败军,见到了河西鲜卑首领的拓跋力微。
郝昭在河西地颇有威名,竟说服拓跋力微与之联合,待春暖花开之际,共同南下行动,劫掠汉国北疆,抢钱,抢粮,抢女人。
而在遥远的大月氏国,阿谢的大哥,大月氏王波调的日子也不好过。西方波斯人建立的萨珊王朝兴起,不断侵略大月氏国的领土,而大月氏连遭败绩,损兵折将。
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内部的问题也愈加尖锐,一场内乱,在大月氏国的内部开始酝酿。
而此时的周默,还并不知道这些复杂的情况。他站在长安城头,遥望西方,心里盘算着,如何尽快打通西域,建立起伟大的丝绸之路,以将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宝,输送到大汉的心脏——长安。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