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筹粮问题(1 / 2)
第160章 筹粮问题
魏延阅过阿谢的信,也是十分激动,问周默道:“这位阿谢,是否可信?”
“十分可信。”周默道,“当初我在冀县险些被郭淮活捉,便是受了此人庇护,才化险为夷。后来去长安见夏侯楙,也是由此人引荐。最重要的是,此人通过与我合作,在蜀锦贸易上赚了不少的钱财,却要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贡献给夏侯楙,他如何能够甘心?可以说,我们利益一致,自然是可信的。”
魏延点了点头,凝重道:“那么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是筹备粮草了。”
魏延沉重的语气已经说明,筹备军粮这件事,并不好办。
一方面,是无粮可筹。另一方面,则是时间紧迫,若要走子午谷,二十日内抵达长安,至迟也不能耽搁超过五日。
“事不宜迟,我大军先带着申仪奉上的这批军粮,即刻北上。”魏延咬了咬牙道,“然后命孟达的三千人强行在东三郡民间征敛,寻找一切可以作为军粮的东西。什么明年春耕的种子,家畜,家禽,肉干菜干,全部收缴以做军粮。如此,或许可以凑够数目。”
周默却是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道:“东三郡新附之地,民心不稳,司马懿大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如今又即将入冬,如果强行横征暴敛,夺了他们过冬的活命粮,很可能激起民变。就算他们没有造反,又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魏延道:“事态紧急,也顾不得这许多。如果我们能尽快拿下长安,等战事平定之后,再从别处调救济粮来,亦无不可。”
“战事何时才能平定?无粮的百姓又何时会饿死?谁能拿出一个准确的时间表来?若是百姓因此而饿死,我等之行为,与屠城又有何异?”
“这……”
“文长兄可曾听说过人脯?”
魏延一惊,脱口而出道:“杀人取肉,以为军粮?”
周默道:“大约三十年前,曹操与吕布鏖战于兖州,大军缺粮,程昱便在自己的家乡东阿县抢劫百姓,为曹军搜刮来三日的军粮。而这些军粮之中,便夹杂着不少人肉。”
魏延闻言,叹了口气道:“初平、兴平年间,天下大乱,百姓如同蝼蚁,我年轻时便曾亲眼见过白骨遍野,道旁野狗啃食尸首,百姓易子烹食。以小见大,若程昱真干了此事,也不足为奇。”
“程昱此举,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即便再过一千年,两千年,也会频繁被人们提起。”周默道,“给百姓一条活路吧。即便放弃子午谷之谋,我也绝不行此遗臭万年的禽兽之事。”
听到周默的话,魏延点了点头。他本非豪族出身,对底层民间疾苦,多感同身受,这也是他爱惜士卒,极受士卒们拥戴的原因。
片刻,魏延又想到一策,开口道:“思潜,若我们欺骗向朗,说回程路上,路过西城,申仪不服,率兵抵抗,我们需要时间来攻打西城县,请他速发军粮支援我等。你看如何?”
周默摇了摇头道:“向朗何等精明谨慎之人,岂会被这等低劣的谎言所骗?只需派一骑快马前来,一探便知究竟。难道我们还杀了他的信使不成?”
“那该如何是好啊。”魏延叹气道。
周默也是遗憾地道:“实在不行,便只有放弃此计策了。”
魏延再次看了一遍阿谢的信,叹道:“惜哉,惜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