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反托拉斯法案,《Now you see me》(1 / 2)
第227章 反托拉斯法案,《Now you see me》
“当然,他还让我捎话,向您问好。”克里斯汀连忙说着。
她的父亲目前已经成了PB影业旗下电视部门的负责人,查理算是两个人共同的老板。
“嗯,聊聊片酬的问题吧。”查理看向斯图尔特身边的经纪人。对方来自The Gersh Agency,这是一家拥有悠久历史的人才公司,公司创始人从指导《音乐之声》的着名导演罗伯特怀斯那里大赚了一笔,由此创立这家公司。
只是经过多年发展,这家公司已经逐渐衰落,无法跟好莱坞几家大的经纪公司竞争,另辟蹊径做起了文学经纪人领域。
《暮光之城》的影视改编权交易,正是该公司的手笔。这家公司从四年前就收编了几位文学经纪人。
至于克里斯汀,她早在2002年就和大明星朱迪福斯特一起拍了《战栗空间》后,就被The Gersh Agency签下,中间的几年拍摄了四五部影片,直到进入了暮光之城剧组。
“我们希望克里斯汀能够获得和罗伯特帕丁森相同的待遇。一千万片酬,外加续集的签约。”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罗伯特在女性观众的口碑中非常出色,但是克里斯汀并没有类似的号召力,她并非是不可取代。类似年轻女性演员我手上有很多,如果没有一个合算的价格,我会考虑弃用克里斯汀。”查理看着对方。
“你这是卸磨杀驴!”果然克里斯汀的经纪人发出咆哮。
“我这是用符合好莱坞传统规则的方式在和你们沟通。”查理当然要否决对方的指控。
其实就算给克里斯汀一千万,甚至一千两百万片酬又如何?只是查理需要试探出对方的底线。
接着查理看向了克里斯汀,耐心地解释:“影片的预算就摆在那,我需要保证影片的质量,当然,如果你肯降一些片酬的话,我会很乐意继续让伱来当女主角。”
克里斯汀试探性地说道:“800万?”
一旁的经纪人立刻发出抱怨。
“噢,我说了,你不该主动开口的。”
“是500万,如果还有第三部的话,我会让你获得盈利基数的分成。”查理无视对方,直接开口道。
有了父亲的关系在,克里斯汀并没有多犹豫,就答应了查理的要求。
只是她的经纪人就显得不大开心了。
“稍后我会让法务跟你签订具体的合同。”让其离开。
至于接下来的一位泰勒,虽然是片中的男二号,但在观众之间讨论度就并没有那么热烈了,远不如两位主演,对方也颇为识时务,给出了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
而最后一位阿什丽·格林尼还未进门,查理就听到了经纪人和她争执的声音。
“我这是在为你的利益考虑,不管查理罗西之前跟你说了什么,那都是幌子,你值这个价,就应该拿这么多钱。”
等进来时,查理还看到两人脸上带着搵怒,非常罕见的情况,谈判的对象内部出现了内讧。
“要不,我再给你们两个一些时间,等你们两个商量出结果?”
“不需要,我同意你的要求。”阿什利主动说道。
来自“星光天使”人才管理公司的经纪人懊悔起来,嘴中不停的出现抱怨。
这也反应了如今好莱坞艺人经纪领域的一些现状。
有别于日韩娱乐圈,经纪公司高度控制艺人的合约、演出内容、价格、训练有所不同。好莱坞的经纪人权利和义务相对较小,且只能做一种生意:为艺人谋取工作。
同时还要受到加州当地法律,与各个协会的监督,绝不能参与任何制片的工作。分成最高10%,首次签约的时间只能是一年,之后每次续约最多三年,种种条条框框为的就是保证艺人的权益。
原则如此,但具体事实情况就出现了差错。2000年全美艺人经纪协会ATA就与制作人联盟的谈判破裂,到如今有一部分经纪公司就持有制片厂的股份。
至于查理的维纳斯,从一开始就走了另外一条路,并没有受到这方面的限制。
但不管怎么样,经纪人对于演员本身的约束是非常低的,当经纪人的想法与艺人发生冲突,经纪人会从各种角度尝试说服对方,如果说服失败,那只能按照对方的意思来。
“你错过了一个好机会。”她的经纪人摇头,现在也只能选择接受。
最终查理以极为低廉的价格签约了这个女配角。
至于阿什利为什么能同意,其实也很简单。查理许诺了她另外的好处,而这一切都是在没有经纪人参与的条件下进行的。
当阿什利离开,最终的片酬谈判终于尘埃落定,除了让查理省下了几百万美元外,更重要的是让他见识到了目前经纪公司的现状。
查理看向身边的鲍勃,询问他的想法:“你觉得这两家经纪公司如何?”
“你想收购这两家经纪公司?”
“没错,维纳斯目前只在更为下沉的市场活动,只能接一些客串,是时候涉足传统的艺人经纪领域。”
查理无心为好莱坞增添多少荣光,只想可持续性竭泽而渔,当地主垄断,躺着挣钱。这也是他希望回归“大制片厂”制度的核心原因。
而其中艺人经纪是必不可少的一块拼图。
现在也正是个好时间,ATA不再甘心受到其他协会的制约,监督的压力消失了不少,他完全可以浑水摸鱼。
“我无法替你做决定,但我得告诉你,这涉及到一定的风险。”
“反托拉斯法案嘛?我知道。当年MCA收购了环球,深陷反垄断调查,最终只能放弃了艺人经纪业务。”查理随口说道。
MCA曾经是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经纪公司,正是这家经纪公司,在当时创新性地提出了演员票房分成,这种交易形式沿用至今,后来又随着电视行业的兴起快速壮大,并在上世纪50年代末成功收购了环球,达到了经纪代理公司的巅峰。那个时候CAA还没有出现。
而结果,却是在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的压力下,被迫放弃了经纪代理业务。
从派拉蒙被迫剥离院线,到MCA放弃经纪代理业务,再到三大电视新闻网“制播分离”,反垄断法在好莱坞三次出手,每一次都会改变原有格局,直至形成了现在的好莱坞运行制度。
而现在,查理准备向反托拉斯法案第四次发起冲击。
这会抑制好莱坞的活力,甚至会让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失去竞争力,但这统统不是查理在意的事情。
“就这么决定了,我会试着接触这两家经纪公司,如果两家不同意,我可能还会寻找其他潜在的收购对象。”查理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