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二讲,羲和斩尸(1 / 1)
第197章二讲,羲和斩尸 距离紫霄宫二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少神圣也离开了洪荒。 可以看到道道神光穿过天涯海角的界壁。 穿过洪荒界壁并不难,但一穿过界壁就是无尽混沌。 混沌之中的凶险远超过洪荒任何一处禁地,便是拥有至宝的大罗金仙在洪荒中也要小心翼翼。 当然,若是混沌级跟脚就会好很多。 而混沌级跟脚则是混沌魔神。 话说,洪荒之大,无奇不有,也有很多生灵梦想着修成混沌魔神。 像鸿钧,太元圣母和望舒等,要修成混沌魔神并非难事,却都放弃重修混沌魔神这条路,可鸿钧等人不稀罕的却成了很多生灵苦苦追求的。 就说鸿钧,他之所以选择在洪荒成圣,其实也是为了证得大道。 盘古证大道是失败了,但也铺了一条路。 顺着盘古铺就的路走下去,证大道也会容易很多。 昔日鸿钧为混沌魔神时,自己摸索着修炼,历经不少混沌劫的苦修都没能达到‘路尽级’,否则未必不可与盘古抗衡。 而盘古开辟洪荒,身化万物,又有三千魔神的血肉和法则大道能完善,可想而知洪荒的潜力之大。 若能走到洪荒的顶点,无疑也就超越了曾经的盘古。 超越了盘古,证大道就未必会失败。 如杨眉重修成混沌魔神,即便少走弯路,但就是给他几个混沌劫,也很难达到盘古那层次,更别说是超越盘古了。 而在洪荒谋划得当,用不了一个混沌劫的时间就有可能超越盘古。 这么一看,鸿钧的选择就无可厚非。 当然,杨眉也是志向远大。 紫霄宫在混沌中的位置早就不是秘密了。 洪荒还不知道紫霄宫位置的神圣不能说没有,但却少之又少。 比起上次,这次去紫霄宫的神圣却是更多。 混沌中一光年是遥远,但对大罗金仙却没什么。 因此,可以看到不少大罗金仙还带人前往紫霄宫。 例如某个大罗金仙带个玄仙一起去紫霄天。 带徒弟的,带手下的,带子女的……,不一而足。 当然,前提是要有能力。 当三清来到紫霄天时,发现紫霄宫外已站着好几个人了,有红云和镇元子,有鲲鹏和赤阳,还有帝俊,东皇太一和太元圣母等。 红云还想和三清攀谈一下,但三清却不太愿意搭理红云,这让红云悻悻然。 在三清之后又陆续有神圣赶来,如东王公和西王母等。 自龙汉量劫之后,东王公在东海可是名气不小,俨然洪荒顶级神圣的姿态。 虽说东王公跟脚不凡,但洪荒跟脚能比上他的也不少,跟脚比他好的也不是没有。 目前,东王公有不少称号,例如东华木公青童道君,东华紫府帝君,方诸君或青提君等。 与东王公对应的西王母也是称号不少,例如太华西真万气祖母元君,九灵太妙金母,太灵九光金母。 能够直呼西王母为天瑶的放眼洪荒也并不多。 对于能够化身万千的先天神圣,拥有各种称号并不稀奇。 就是十三祖巫都有好几种称号,在巫族是青帝,黑帝,白帝和雷帝等,巫族之外又有别的称号。 随着时间,紫霄宫外的神圣也越来越多。 众神的修为不等,强大的有准圣,最弱的才玄仙。 玄仙显然不可能自己前来,就算知道紫霄宫在混沌中的具体位置,再有先天至宝护身,玄仙也不能活着来到。 当紫霄宫的大门开了时,门外等着的生灵就超过三万。 两个童子引众神入内。 紫霄宫内只有一大三小四个蒲团,鸿钧的身影出现在那大蒲团上。 三清先拜了鸿钧,接着各坐一个蒲团,其余众人就只能站着听道了。 鸿钧睁开眼,目光扫视了下一众听道者,接着就开始了讲道。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自然之理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天地大道,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圣人讲道,有天道异象伴随,而随着所讲之道的变化,异象也在变化。 上次鸿钧所讲乃大罗之下的道,如今却在讲大罗之道,异象自是不同。 就见天花乱坠,地涌瑞祯,紫气氤氲,玄妙神光,又有异香扑鼻,仙音阵阵。 鸿钧虽然讲了各种道,但仙道为正宗,其余都是旁门。 此时看一众听道者,根据修为道行和悟性的差别,反应各异,又听的如痴如醉的,有喜笑颜开的,有愁眉苦脸的,也有云里雾里的。 讲完大罗之道,鸿钧也就讲起了准圣之道。 而鸿钧所讲的准圣之道主要以斩三尸为主。 大罗金仙斩一尸为低级准圣,斩二尸就是高级准圣,三尸都斩去可为准圣巅峰。 至于三尸合一的成圣之法,鸿钧下次讲。 一些先天神圣边听着鸿钧讲道,边修炼鸿钧版本的斩三尸。 陆阳的不少分身也在,听着鸿钧讲道,还是有点收获的。 鸿钧版的斩三尸和陆阳版斩三尸存在不同,陆阳如今去芜存菁。 忽然,鸿钧停止了讲道,目光看向羲和。 众多站着听道的人中,羲和双目紧闭,身上的气息在变化。 突然,一个身影从羲和身上走出,一袭素白宫裙,相貌和羲和有八分相似,慈眉善目,满身祥和。 显然,羲和听鸿钧讲道而斩却了善尸。 斩了一尸,羲和的修为道行都有不小精进。 人群中,望舒的面色阴沉,逆徒成了气候。 对了,羲和加入了天庭,望舒也是加入了天庭。 受天条的限制,望舒不太好收拾羲和。 当望舒和羲和的矛盾却是无法化解,这也是天庭内部的一大矛盾。 当然,天庭内部的矛盾多了。 天庭和巫族经常发生冲突,也是把内部矛盾往外转移。 斩三尸需要寄托,用先天灵宝来寄托是最好,如此不仅有大法力,还有道行。 若是用后天灵宝来寄托三尸,道行是上去了,却无大法力。 没大法力就有可能应劫。 只要未证大道,各种劫数是免不了的。 凡人的劫数无非是生老病死和穷困潦倒等,修仙之士的劫数就多了,而成仙了道也并非就没了劫数。 玄门弟子就是修成大罗金仙,要是迟迟不斩三尸,也会犯下杀劫,当然,鸿钧却没急着说。 洪荒世界的成长也有不少‘劫数’。 说大罗金仙历万劫而不磨是真的,说天道圣人历万劫而不磨也是真的,但两者却大有不同,是劫数的不同。 天道圣人历经的劫数给大罗金仙,大罗金仙就可能身死道消。 同样的,洪荒世界历经的劫数给现在的鸿钧,鸿钧也很难度过。 斩了三尸也有种种劫数,若三尸没大法力可不行。 所以,若用后天灵宝来寄托三尸还不如就不斩三尸呢! 羲和用了一件先天灵宝寄托了她善尸。 用同根同源的三件先天灵宝来寄托三尸方便三十合一。 而如果用来寄托三尸的先天灵宝并非同根同源,甚至有冲突,然后要三尸合一就会很麻烦,需要改变先天灵宝特性之类。 鸿钧又继续讲道了,却不见再有人斩尸。 …… 洪荒世界,随着众多神圣去了天外,洪荒就开始乱了起来。 但却没上次乱。 巫族。 十三祖巫商量着进攻天庭。 帝俊和东皇太一等人都离开洪荒,天庭力量空虚,巫族若不把握机会岂不可惜? 如今,妖族是巫族的最大威胁。 若能灭了妖族,巫族也就一家独大,想要成为天地主角也就容易多了。 当然,巫族也能想到天庭肯定有防备。 帝俊留下河图洛书在天庭,演化了混元河洛大阵。 东皇太一也把东皇钟留在了天庭。 另外,大量日月星辰之力被引入天庭,形成一层防御。 除了这些,天庭强者还都留下了分身。 但天庭强者的真身都去了天外,就算离开之前做了种种安排,在巫族看来也还是天庭力量空虚。 然而,鸿钧的一个分身也坐镇洪荒。 若是巫族进攻天庭,鸿钧的分身肯定会出手阻止。 简单来说,洪荒可以乱,但不能大乱。 若洪荒因为众多神圣去听鸿钧讲道而大乱,因果业力算谁的?对鸿钧的合道计划是有不小影响的。 一番分析之后,众祖巫也就有了决定。 虽然很想灭了妖族,但天庭有防备,又有个天道圣人的分身盯着巫族,想灭了妖族就不太现实,况且天庭的气运正盛。 只从气运层面来说,天庭还远不到覆灭的时候。 气运与天道运转密切相连,无视气运而为之却是神通改天数。 当气运少,也就是天道的‘小势’,以十三祖巫现在的神通就不难改这天数。 而像天庭那样庞大的气运,则是天道‘大势’,即便十三祖巫合力凝聚出盘古真身,以盘古真身的神通也难以改这天数。 然而,当盘瓠大谈天数时,一些祖巫却表现的不以为然。 不修元神,不明天数,免不了就有些狂妄自大,对天道缺乏了敬畏。 天道并不是一个生灵,而是一种规则,一种至高规则。 洪荒的天道是洪荒世界至高规则。 最后,决定两个祖巫带领大巫和小巫进攻天庭,主要目的是吸引天庭力量和圣人分身,另外十一个祖巫带着大部分大巫和小巫横扫大地上的妖。 大地上的妖很多,比巫族的数量多了太多。 而大地上的妖也是天庭的基础,源源不断的妖飞升去天庭,使天庭的力量不断增强。 若是大地上不存在妖了,或者大地上的妖都被巫族控制,天庭力量的增长也就会缓慢,长此下去,天庭还能和巫族抗衡吗? 比起集中巫族力量进攻天庭,这个方案无疑更可行。 一番商量之后,由句芒和强良负责带领一些大巫和小巫去进攻天庭。 句芒带领三十个大巫和二十万小巫,强良也带领三十个大巫和二十万小巫。 合兵一处之后,句芒和强良也就往不周山而去。 不周山是一条登天之路。 巫族中能够飞行的只是少数,就是大巫中也只有少数能飞去天庭。 所以,当巫族进攻天庭时就需要一条登天之路。 而不周山显然是最好的一条登天之路。 建木也是一条登天之路,此外还有别的。 在句芒和强良开始行动时,其余十一个祖巫也开始了行动。 巫族的计划不算周密,天庭看出来了,鸿钧的分身也看出来了。 看出来了,就不能让巫族得逞。 去天外听道的天庭强者回归之前,不能说巫族的行动一点收获也没有,只能说不会达到预期。 洪荒大地上还是有不少小妖惨死在巫族的刀下。 大荒某处,一个小鹿妖惊恐交加的逃跑,忽然,前方出现了两条路,她却是慌不择路。 没多久,一个小巫就追踪了过来,看着面前的两条路,一条路上残留着淡淡的妖气,于是果断选了这条路,可小巫不知道的是,当他做出选择之后,妖气却转移到另一条路了。 对小鹿妖来说,她是运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