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客临门(1 / 2)
辞别李罗二老,张安返回家中。
看到院子里多了两辆车,看到其中一辆,张安就知道大姨姐苏璇一家已经来了。
因为这车是陈泽的,大部分时间都停在这里,张安不要太熟悉。
连陈泽都来了,那想必他哥陈诚一家子也一起来了。
果然,张安走进院子,里面传来一阵热喜笑盈盈的热闹声。
进到屋里,丈母娘吴秋萍欢喜的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家伙,一脸宝贝的样子。
想必这就是被她一直念念叨叨的那个外孙,大姨姐家的小儿子陈邵宇了。
而一旁的苏璇跟陈诚两人,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
埋着头,被丈母娘吴秋萍左一句右一句的说道。
张安见状,也知道这是为何,这么久的时间接触下来。
张安早就知道自家丈母娘是一个多么喜欢孙子的人。
估计以前大姨姐两口子也没少被催,最后才有了陈邵宇。
可外孙是已经有了,但吴秋萍却不高兴了。
因为她费心巴力的催了那么久,结果这外孙一年到头只能见两三次,她怎么能高兴得起来。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估计是经历了不少次,都已经习惯了。
“大姐,姐夫,你们来了,啥时候到的?”
张安笑盈盈的走进屋里,跟他们打起了招呼。
“嘿嘿,刚来没多久呢。”陈诚也笑起来回应道。
两人是连襟,已经是一家人了,亲近一些才算正常。
而且陈诚觉得张安算是他们两口子的救星。
因为张安一来,丈母娘就停下了说道,可谓是将他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邵宇,你不是一直吵着要见小姨父嘛?怎么见了反而往外婆怀里躲啊,害羞了?”
看着往吴秋萍怀里钻的儿子,苏璇把他给拉过来说道。
这小家伙一看到张安,就有些怕怕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张安长大比较魁梧,小孩子看到了有些害怕。
“怎么了邵宇,不想看梅发鹿和大老鹰了啊。”
小家伙看起来太腼腆,不如打电话的时候,听起来那么有活力。
“诶,真的是小姨父啊。”
小家伙听到张安跟他说的话,便没有之前那么害怕。
反而睁着两只大眼睛,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看着张安说道。
小家伙的眼睛遗传了他妈妈的良好基因,双眼皮,而且又大又圆。
“哈哈哈,那也不能是其他人啊。”
大着胆子的小邵宇跟张安唠嗑了半天以后,姨侄二人也算是熟悉。
这时候的小邵宇就没有那么腼腆,反而嘴巴不停地跟张安问着这样问着那样。
“小安,你怎么送个香送这么久啊?”
张安早上出门之前,就跟家里打了招呼。
只不过王芳看到儿子快到中午了才回来,还以为张安去干嘛了。
“有个去上香的老人,突然在观里中风昏倒了,我在那里帮忙呢。”
张安一解释,大家都知道张安怎么去了那么久。
“那现在中风的老人情况怎么样了?”
王芳一听是中风,便问起后续情况。
“老人家的情况不算很严重,经过我们刺针急救之后,已经醒过来了。干爹给他开了个方子,后面熬药罐子配合针灸,就能痊愈。”
这是张安第一次参与抢救,还是这么棘手的疾病。
要说他心里没有点成就感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那可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
只不过刚才张一行在大家面前,都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也只能忍着没有喜形于色,暗自内心激动。
这会儿在家里被问起,就再也憋不住了,给大家说道了一番。
“啥?没去医院,只花了半个小时,就把一个陷入垂危的中风老人抢救回来了?”
王芳和张建国倒是没有太过惊讶,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对张一行的医术也有一些了解。
反正以前张一行还在村里的时候,大部分村里人生病了都是找他。
熬几天药罐子,或者找他扎上几针就好了,不用去医院。
而极少部分特别大的病症,可能因为太严重,或者说药材不全,所以才会去县医院。
但旁边的其他人就不一样了,都两眼震惊的看着张安。
包括苏颖也是一样被震惊到了,即便她知道张安一直在跟着张一行学医。
也听着家里说过张一行的一些事情,可这会儿还是觉得自己了解还是少了。
中风在后世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急症。
就算是在医院,也都不一定能够抢救的回来。
而且大多数被抢救回来的,都无法痊愈,还面临着半瘫甚至全瘫或者其他残疾的风险。
在这个年代,那更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
在他们心里,在长箐这个远离医院的地方,中风几乎可以理解为等待死亡。
可听了张安细说以后,他们都不淡定了,尤其是一直居住在省城的陈诚两口子。
对于他们来说,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都是去医院里看。
“中医治病是咱们国家几千年前就传下来的东西,要不然以前没有医院的古人们怎么办呢。”
张安摇摇头,难怪后世中医跌落谷底,从这会儿开始,就有很多人忘了这一块瑰宝。
那等到后面的几十年里,西医横行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还记得呢。
就像在那场疫情之中,中医从头到尾一直在全力付出。
不管是大家聚集在一起,研究古今方子,用了各式各样的中医治疗手法。
可到最后呢,简简单单的提一句,感谢中医的参与抗疫就完事了。
在抗疫过程中,中医找出了哪些有效治疗的方法,又有什么重大的贡献,那是一句不提。
截然,中医跌落谷底的原因很多,首先传承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医的学习过程,不输现代医学生的艰辛,再加上各种原因,导致人才的传承青黄不接。
中医圣手蒲辅周一生推崇一人一方的理念,但现代人多是急功近利。
都想着把工厂批量生产的理念用到这方面,所以不出问题才怪。
当然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药材的问题。
很多方子在古时候可以用,但在现在来说却用不了。
因为动不动挖到什么,都是国家保护植物。
这也是张安现在一直在收集药材种植的原因,他可不想等到以后,想找的时候却发现没了。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工种植的东西,可他们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就是药材的产地等等各种因素都很重要,不是随便找块地种下去长出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