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大战奖励,人才难得(1 / 2)
“学习!”
Lv1的勘探技能,只有简单的分辨矿石的知识,不过这些已经足够了。
苏泽接过胡公公递过来的草节铅矿石,只看到石块上有金属光泽的结晶,原来是方铅石啊。
方铅石是一种普遍的铅矿石,银和铅这类金属经常伴生,有些方铅石之中也能提炼出银来。
这银矿虽然没有多少银子,但是这方铅石中能炼铅啊!
苏泽立刻问道:“胡公公,这矿石中炼出的铅如何处理?”
“铅?杂家这矿只需要供银,炼出来的铅自行处置就行了,不过福建铅用的不多,那些炼出来的铅都在库房堆着呢。”
苏泽眼睛一亮,打了两场仗,长宁卫的铅弹也不多了,铅丸的储备也不多了,胡公公真是瞌睡了就送上了枕头。
苏泽从自己随身的弹药袋里掏出一枚铅丸,递给胡公公问道:
“胡公公,这样的铅丸能做吗?”
“这是鸟铳的铅丸吧?”
苏泽更惊喜了,这位胡公公竟然认识鸟铳。
胡公公说道:“这鸟铳杂家曾经在宫里见过,陛下也曾经下令兵部仿制鸟铳。”
胡公公看着铅丸说道:“这制作铅丸简单,这铅性软而质密,稍加热就能融化,再用圆铁夹夹出铅水,等铅液褪红就能制成铅丸了。”
苏泽一下子明白了,怪不得自己的“铁匠”技能弄不出铅丸,原来铅丸是铸造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
胡公公继续说道:“不过铅有铅毒,干这个差事的要经常轮换。”
苏泽更加佩服了,这胡公公不仅仅是勘探冶炼专家,还是合格的技术管理者!
这样的人才,竟然被发配过来采银矿,真是浪费人才啊!
实际上这年头宫里也卷的很,织造所的太监都是织布专家,营造处的都是土木项目经理,还有专门的金匠、瓷匠,不少太监都是技术人才。
不仅仅要卷技术,还要卷知识,不读书的太监也是没有出头之日的,司礼监的太监和读书人科举差不多卷了。
这胡公公就是从这样的卷王圣地卷出来的,他到任南平之后一直在研究改进采矿和冶炼方法,争取降本增效,给宫里上缴更多的银子。
只是这银矿实在是太贫瘠了,胡公公怎么做都还是亏空着,最后也只能躺平了。
苏泽更是坚定了要将胡公公绑上长宁卫战车的想法。
紧接着,苏泽又和胡公公一起参观了他的收藏。
之前说的赤铁就是赤铁矿,也就是氧化铁矿,也叫做赭石,但是看起来丰度不高,用来炼铁确实不划算。
不过胡公公又拿出一个瓷瓶说道:
“这山里的赭石虽然不能用于炼铁,但是用来做颜料是极好的。”
说完胡公公向苏泽这个新“知己”展示自己用研磨赭石制作的颜料。
苏泽看着色泽鲜亮的赭石颜料,惊喜的问道:
“胡公公还精通丹青之道?”
赭石是一种古老的颜料,中国古代画家更是很早就开始使用矿物颜料来涂色了。
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就用了石青和石绿(也就是孔雀石)为绿色,用赭石作为山体的褐色绘制,如今是皇室的珍藏。
胡公公连忙摇头说道:“残缺之人,哪里懂得丹青这种雅事,杂家是从染织所出来的,对于印染之术很有兴趣,搜集这些颜料也是为了印染。”
印染!
这下子苏泽更激动了,印染技术也是他为长宁卫规划的产业,这次遇到胡太监真的是捡到宝了!
苏泽这才想起来,在化学合成染料出现之前,矿石染料和植物染料一直都是衣服颜色的来源。
胡公公也不明白,为什么苏泽这个读书人见到矿石和颜料这么感兴趣。
不过他一直以来都是被人歧视的,虽然别人不敢当面得罪他这个宫里人,但是南平读书人看待他的眼神,让精通察言观色的胡公公明白,南平的读书人是瞧不起他的。
可是苏泽并没有任何歧视他的意思,还对他的研究真心的欣赏,这都让胡公公非常感动。
“苏相公喜好丹青之术,那这瓶赭石粉就赠与您了。”
苏泽连忙摆手道:“苏某也不好丹青之术,只是对印染之术感兴趣。”
胡公公惊喜的说道:“苏相公也喜欢研究印染之术?”
这更让胡公公觉得苏泽就是自己的知己好友,若不是他是个太监,恐怕就要拉着苏泽结拜了。
苏泽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大学印刷社团时候配置的蓝色颜料,他对着胡公公说道:
“胡公公,我有一个方子,你要不要试试能不能萃出染料来。”
苏泽在纸上写完制备方法,递给胡公公。
胡公公看着配方,牛血和草木灰煅烧?然后和绿矾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种抗晒抗洗的蓝色染料。
胡公公看着方子有些入神,他是宫里织染所出来的,对于染料很了解。
染料这东西出现的很早,宫里的织染所能够染出各种各样的色彩。
但是普通百姓的衣服一般都是灰白,主要原因是染料这东西,很容易褪色。
无论是植物染料还是矿石染料,天然染料在日晒和日常浣洗下很容易褪色。
皇帝的衣服一般也很少浣洗,因为洗几次就会褪色。
汉文帝穿浣洗褪色的衣服,都被大臣们说节俭。
听说是抗晒抗洗的染料,胡公公立刻来了兴趣,他恨不得立刻就开始研究。
苏泽看到胡公公上钩了,又说道:
“胡公公,我长宁卫克敌制胜都仰仗火器,如今卫所没办法制备铅丸,可以请胡公公出手帮忙吗?”
胡太监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长宁卫救了杂家一条命,区区制铅丸之事有何难,明日我就开炉炼制铅丸!”
苏泽大喜,两人又就着探矿和织染的事情讨论了半天。
苏泽又说道:“百姓日用即为道,胡公公虽然窝在山里开矿炼银,可也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这炼银之法听起来简单,也蕴含天地的大道理,能够穷究这些道理,胡公公功在千秋啊!”
胡太监从没有被读书人这么夸过,他改良冶银方法原本只是为了交差,研究印染也是为了兴趣。
但是在苏泽说起来,已经将他比作汉之蔡伦了。
胡太监也在司礼监读过书,被苏泽这样吹捧更是觉得全身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