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风雨将至(1 / 1)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到了太安宫,李世民躬身行礼,说道: “儿臣见过父皇!” 四年没有搭理过李世民的李渊破天荒的点点头,说道: “坐” 见李渊果然搭理自己,李世民脸上便露出笑容,独孤老夫人欲站起来行礼,李世民摆摆手,笑着说道: “老夫人不用多礼,说起来朕也有两年未见老夫人了,老夫人一向安好?” 独孤老夫人笑着说道: “托陛下洪福,老身一向健朗!” 长孙皇后在旁边笑着说道: “老夫人眼看着就要抱重孙了,当然得养好身子!” 独孤老夫人笑着说道: “娘娘说的是!” 李世民问道: “朕听皇后说老夫人是想请父皇给曼玉赐婚,这个王宁可是朕的福将,有能力,知进退,老夫人可见过其人?” 独孤老夫人笑着说道: “老身倒是还没见过,不过大郎和二郎都见过,都说是难得的俊彦,老身这才进宫请太上皇赐婚!” 李世民点点头,对李渊说道: “父皇意下如何?” 李渊到了这个年岁,给亲近喜欢的后辈赐婚,当然是乐意的,只是在发现李世民比他更适合做皇帝这个事实后,李渊也想开了,这终归是他李家的江山,自然不想在这个时候显示自己这个太上皇的存在感。 毕竟对天下百姓来说,自己这个太上皇终究还是不光彩的事情,自己赐婚倒是无关紧要,可旨意发出去,天下人又会想起来,皇宫里还有个被李世民从皇位上赶下去的皇帝。 只是犹豫了片刻,就朝着李世民淡淡的说道: “你是皇帝,那个王宁又是你的臣子,还是你下旨赐婚吧!” 李世民点点头,道: “儿臣遵命!” 独孤老夫人也恭声说道: “老身谢过陛下!” 事情讲完了,李渊又让人也给李世民上了酒菜。 如五年前一样,李世民把案几搬到李渊另一边坐下,在李渊边上和长孙皇后一起给李渊倒酒布菜。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渊和几个成年的儿子都是父慈子孝,如今宠爱的儿子只剩下李世民,李渊想起往日种种,忍不住一杯杯的酒往肚子里灌,不知不觉间竟已泪流满面,嘟哝了两声便缓缓睡去。 独孤老夫人见状便告辞离去,独孤曼玉则留在了李丽质寝宫。 李世民召来太安宫的内侍,让他们扶着李渊去休息。 从太安宫出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说道: “这些年多亏了你,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面对父皇!” 长孙皇后一脸温婉的说道: “臣妾十三岁嫁给二郎,父皇对臣妾一向宽容,臣妾不过是尽了儿媳的本分!”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独孤老夫人进宫的时候就带来了王宁和独孤曼玉的生辰八字,第二天,李世民便召来了太史局的官员,让他们好生测算。 独孤氏一直站在他这边,家主独孤彦云又在灭突厥之战中战死,如今独孤家还帮他缓和了和李渊的关系,他非常看重这样的情分,也喜欢这样的臣子。 想起独孤彦云还有一个独子独孤谋承袭了独孤彦云历阳郡公的爵位,而自己女儿众多,干脆选一个赐婚于独孤谋! 李丽质舍不得,剩下的年纪也只有十四女比较合适,便让太史局测算二人的生辰八字,到时候一起赐婚。 仅仅过了一天,太史令袁天罡就亲自把测算结果送到了李世民手中,言两对新人皆是佳缘良配。 三天后,李世民的两道旨意便到了独孤氏,一封是封皇十四女为安康公主,同时赐婚历阳郡公独孤谋,等安康公主及笄再完婚。 另外一封是赐婚寿安县公之女独孤曼玉与三原县侯王宁,两家可自行商议完婚日期。 这两封圣旨都经过三省传诏天下,无一不显示李世民对两家的恩宠,特别是独孤氏,一时间王宁和独孤氏吸引了所有朝臣的眼光。 王宁在李家庄子带着人一次次的失败,始终没有把水泥烧出来。 大唐的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在李世民的带领下,管理着庞大的帝国。 太极殿偏殿的烛光每日都是子时方灭,李世民每日都有看不完的奏章。 长安城外,越来越多的灾民聚集,短短半旬的时间,城墙外已经聚集了一万多人,监门卫中郎将不得不往每座城门增派士卒,以防灾民冲进长安城。 同时,长安、万年两县的县令一边派人在城外赈济灾民,一边上书朝廷,请求朝廷拨粮赈灾。 李世民命兼着雍州牧一职的李承乾亲自主持赈灾一事,同时命相关部门尽力配合。 一万多人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他是皇帝,不能把心思全部放在一万多灾民身上。 但出于帝王的本能,他还是命百骑司派人前去调查此事。 长安城外依然不断的有从北方逃难而来的灾民,为此,李承乾又从监门卫中抽出不少人手维护秩序。 同时命太医院派人前往城外为灾民治病。 有手巧的灾民找来木材,倚着城墙搭起一个个简陋的茅草屋。 同时一大批紧急赶制的帐篷也发到灾民手中。 有地方栖身,还有稀粥果腹,长安城外虽然已经有接近两万灾民,却丝毫不乱,朝臣纷纷上奏为李承乾请功。 李世民却看着百骑司送来的密报皱眉不语。 晋州、绛州一带确实近四个月滴雨未下,但进入五月中旬后,这两州已经陆续有雨水降下,旱情已解,可这两州依然有灾民一路往南逃往长安。 百骑司密探在密信中报:似有“朝廷将为没有土地的流民重新丈量口分田”传言在灾民中流传。 仅凭着着这一句,李世民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阴谋,而且几乎已经把矛头指向了陈、柳两家。 朝廷自有法度,不可能为流民重新丈量口分田,这些灾民到了长安发现流言是假肯定会闹,但仅仅两万人,其中还大部分是老弱,能闹起多少水花? 而派太子去赈灾,虽然有朝堂大臣的全力支持,但李承乾做得确实不错。 更让李世民疑惑的是,百骑司还接到密报,山东、河东大族有不少士林文坛领袖已经在进京的路上。 这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老学究们进京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