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先治内宫,这就叫攘外必先安内!(1 / 2)
“大伴、以后没有外事,上午朕主要巡视内监、下午去万岁山盯学宫建造。你这会去把在宫里的几个大监叫过来,咱们议一下今后宫里的工作安排。”
“皇爷、你是管治国的大事的,怎可把精力耗费在内宫里哪!奴才们这粗浅差事,不值当专门劳心!”
“大伴这你就说错了,现在朕想管宫外的事,诸臣也未必有那个意思哪。治国的事,有贤臣盯着,朕就不需要多操心了,前些年朕为国事操了多少心?现在来看,很多都没操对。上次晕过之后,朕也想明白了,与其急切的去操心国事,还不如静心把宫里先打理好。治不好家,怎么能治好国?想治国有作为,就得先把家治好。这就叫攘外必先安内!”
把主要经历放到军校和内宫里,是崇祯一直想做的事,之前外边的事牵扯太多,现在倒是清闲自在了。皇宫有近万太监和宫女,有二十四个大机构,还有无数小机构和外围机构,除了太监宫女和侍卫以外,还有两三万工匠、外围服务人员,算上围着大明皇宫转的人可能最少得五万。这可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和后世的大型国企没啥差别。能把这个机构管好,就已经相当有难度了。
内宫里各工匠职业都有,还有很多外围皇庄,工农牧商兵是齐全的,就是一个不小的小社会。崇祯把心思放到这上边,一方面是整合现在自己能直接掌控的力量,后世的经历告诉他明面上属于自己的并不是真的属于自己,好些个大老板听身价都过千亿,但真正要用钱的时候,连一亿有时候都拿不出来。所以听着自己是大明的天子,实际上自己这个天子的政令不要说出北京城了,连出紫荆城都费劲。现下也就皇宫里的这些人,能当自己是个大瓣蒜。先把这里整明白了,才有可能有希望。
另一方面,当然是想通过整拾内宫,找出一些赚钱的门道,先弄些钱出来。最迟明年初,无论是皇宫还是外廷,财政收入都会大减,那时候要是没有新的财源支持,就得先行破产了。作为一名穿越客,不想办法搞些赚钱的门道,怎么说的过去?内宫手下,有那么多工匠,而且水平不会差,这就有发展产业的先天优势啊!只要能找到几个快速赚钱的产业,搞钱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不一会儿,王承恩就把宫里几个重要部门的头都叫了过来。
“诸位、今日朕叫你们来,是有要事吩咐,皇宫大内作为国之首重,必须要有秩序,要为朕分忧。为了让大内运行更有序,特别是太子即将南下宫里有不少眷属要离开的特殊时期,朕决定对宫里的管治做个调整。成立一个像外廷内阁一样的机构,把内廷的管治权集中起来。因此朕决定在二十四监之上,设内事堂,替朕专管宫内杂事。内事堂设正堂主一名,由司礼监王掌印任职,另外设左右督堂各一名,由御马监王掌印和首席秉笔王承恩出任,另外再补堂事四名、杜勋、杜之佚、方正化、高宇顺任之。由于王德化太监掌国玺需要常驻文渊阁、王之心太监掌御马监兵事,亦无瑕专营内宫,固由王承恩为内事堂庶务总理,带另外四名堂事主理内宫日常事务。平时,你们五人合议定事,若是有事难决,可着人去请两位王公公共议,或者直接来找朕圣裁。”
与太监谈事,自然不需要像外臣那样客气。因此崇祯不是用商议的态度,而是直接用吩咐的口吻把事给定了下来。若是这事,再像朝廷的事那样需要斗智斗勇,还怎么好意思称自己是皇帝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