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嘴角鳞斑(1 / 1)
孟羽提出的几个疑点让我们不得不暂时将注意力从斑驴身上转移,考虑到以后有的是时间探索驯服斑驴的方法,也不急于一时。最起码这次出行,解开了烟雾之迷,再一次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发现斑驴的那天直到2月18日,大家伙儿一直忙于龙狮洞里里外外的琐事,打理家禽场、修整菜园、砍伐龙狮洞附近日益茂密的树枝,这些树枝不断向龙狮洞方向生长,已经严重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得外面的岩石平台无法得到充足的日晒。
我们的鱼干需要经常晒一晒,才能保证可以安全食用,而外面的平台正好是个不错的晒鱼场。另外,窑炉也要修补一番火房很久没用了,我们趁机清理了火房里的炭灰,最终清理的炭灰足有一米多厚,我和表哥用筐子将它们抬到很远的地方处理掉。
筏子和救生艇也做了两次养护,主要是清洗上面的污垢,在掉漆的地方涂上油脂,在此期间,我们设计了一张能够在救生艇上使用的风帆,这片风帆是用衣服、竹竿和椰子绳制作的,需要出海时,可以固定在船尾的发动机进油孔和栏杆上,我测试过它的坚固程度,比不上正规的船帆,但也不惧怕任何中级大风。
最后,需要说一下龙狮洞的新成员,也就是那两只猞猁,当初为了制作浴室的水箱,我们猎杀了它们的亲人,从我把它们带回龙狮洞后,大家就讨论过怎样抚养它们,表哥和迪亚娜的想法是:野兽野性难驯,应该在附近建个兽场圈养。而孟羽、叶子还有小鱼儿认为:它们太小,圈养不太适合,应该等它们长大一点再决定。
两方意见不统一,一直到最后也没个结果,于是这事先就这么搁下了,这两只小猞猁一直由小鱼儿和叶子负责喂养,这对姐弟俩走到哪儿,小猞猁就跟到哪儿,但不准出洞。一直养到现在,这两只动物已经跟所有人混熟,表哥再也不提圈养的事儿了。
后来我们给猞猁在洞口对面的树林边缘挖了一个大洞,它正对龙狮洞的洞口,一开始我们还担心它们太小,跳不过横在中间的排水沟,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的弹跳能力非常惊人,现在的它们再也不是当初眼睛都睁不开的幼崽,而是两颗毛茸茸的小弹球。
也许是我们平时对它们管的太严,小猞猁们只敢在洞口附近和龙狮洞里活动,每天晚上为了防止它们被其它危险动物捕食,我们会用木板封住它们的小洞口,第二天再拔起木板放它们出来活动一整天。
小鱼儿多次跟我提及,要带其中一只猞猁上床睡觉,但被我和叶子否决了,我们虽身处蛮荒,但时刻都不能忘记我们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有底线,如果和动物太亲近了,在遇到某些关键时候,往往会感情用事下不去手。
这几天里,偶尔还会看见西北晴天出现一股烟雾,每每看到它,就会回想起那片谷底里奇特的生态环境,那是大自然众多杰出的作品之一,我真想再次带着大家一起去一趟。
2月19日,我们的木耳和地皮菜已经初具规模,当初光光的石头上,有三分之一的面积覆盖了这些黑色的美味。
2月20日,我们行至集贤树林深处,找到了当初采集三九菇的地方。这一次,我们又收集了半篮子三九菇。和上次一样,采集完后用附近的落叶小心盖在菌丝上,让这些小精灵静静的在落叶下生长。
2月21日这天,我和表哥、孟羽、叶子前往家禽场开挖排水沟,这条沟很久没有清理,有几处地方已经塌了,还有不少烂树叶和小石子堵在了里面。
“昨天那菇子太少了,吃的不过瘾,不如今天再去搞点儿回来?”表哥意犹未尽。
“没啦,地上就这么多,其它的还太小,不能摘的,再说了,昨天就你吃的最多,一盘子三九菇,你一个人差不多吃了一半吧。”孟羽笑道。
“这种东西不能搞太多,就比如咱们昨天吃的这些菇子,从菌丝长到这么大,要整整7个月呐,长的特别特别慢,要都像你这吃法,那没多久,菇子就会绝迹了。”我从沟里掏出一把烂树叶说道。
“嗯?牧歌,你怎么啦?从昨天起,你就一直捏自己的脸,是不是牙疼?”孟羽直起身子说道。
表哥一脸无奈:“想是昨天吃坏了什么东西,咱这嘴一直痒,就左边嘴角这块儿,昨儿晚上就没怎么睡!”
我也站起身来,丢掉手上的一把烂泥说道:“这么严重?你手放下来,我瞧瞧……”。
借着阳光,我凑近观瞧:表哥的嘴角微微泛红,就像吃了辣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