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玄幻小说 > 寒门帝师 > 第560章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

第560章会试第三场,什么叫策问?(1 / 1)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缠绕  我家有扇时空门  累了,毁灭吧  玄门大佬在惊悚游戏卡BUG  虐文女配亲闺女  离婚后,总裁女友求我复合  我对承太郎一心一意  扮演的我是幕后boss  我真不想躺着过关的[无限]  钓系魅魔绑定男德系统后成了万人迷[快穿] 

二月十五那天,考生们进场时的脸色明显轻松了很多。 若说第二场还有点忐忑的话,那第三场时,命运就已经决定了。 徐鹤第二场时怀疑吴兴邦在搞事情,所以回去后郑重提醒了谢良才和欧阳俊二人,一定不能松懈。 即使是第三场,也要拿出首艺的专注来写。 到了第三场,刚搜检完坐下,没多久,第三场的试卷就发了下来。 这会儿,就算是发卷子的小吏们,脸上也没了第一场时那种如临大敌的感觉了。 他们笑嘻嘻地发卷,有的时候还跟考生说笑一两声,巷道里的御史和号军见到这种情况,也没人去管。 等徐鹤拿到卷子时,试卷上洋洋洒洒好多字。 第三场考的是【策】,一共有五道题。 策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问题,汉朝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于简策之上让应试者对答,所以叫策问。 后世的名词【对策】来源就是这里。 汉文帝前元十五年九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谏者,亲策于廷。 对策者百余人,晁错考为第一,由太子家令擢升为中大夫。 这是华夏历史上的策论之始。 汉武帝时,诏策问贤良。 其后公孙弘、董仲舒都以策进。 策分为两种,对策之外还有射策。 对策是由皇帝公开命题,让应试者回答。 射策则将若干题目做成题签,由应试者随意抽取,抽到什么题目就回答什么题目。 董仲舒以对策为江都相,儿宽以射策补太常掌故,都是汉代以试策衡士的著名案例。 到了隋朝,科举试策才有了雏形。 隋炀帝你说他是个昏君,但其实是个很有能力、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始设进士科,就是用试策取士。 所以,科举制度刚刚开始出现时,其实策才是考试的内容。 到了本朝,太祖提出科举中要“策以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 所以,试策在本朝时乡试、会中单独拎出来考试的重要项目。 不仅乡试、会试要考,殿试也要考。 一般试策,少则三题,多则五题,一般取中,四题。 所以当徐鹤拿到试卷时看到上面的题目又傻眼了。 吴兴邦一共出了五题。 不知道是吴兴邦憋久了没当会试总裁,所以特立独行? 还是人格上有缺陷,搁这报复社会来了。 果然,一看到试卷上出现五题试策,徐鹤的周围顿时哀嚎声不绝于耳。 徐鹤没有去管这些士子们的抱怨,反而在心中将试策的考试要点重新捋了一遍。 说实话,平日里他也是更关注八股文写作,对于试策并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试策的解题方法是边论边问,没题一般不能超过三百字。 考生根据题目,逐条回答,这里有个专用名词叫做条对。 也就是说,考生的卷面也是有成绩的。 考官出题顺序就是你的作答顺序。 如果你一通瞎几把乱写,那——0分。 虽然二三场不如第一场重要,但你若是0分,那也不可能被取中。 考试的文体也很有讲究。 汉代策文,都是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直抒胸臆,实话实说。 到了魏晋崇尚骈俪,讲究用文采打动人。 而本朝跟前朝不太一样,试场中的策题,杂举乱七八糟很多事,盈篇累牍,但真正有用的话,其实只有二字、四字。 不过,策问依题答对,虽然崇尚文采,但也要实话实说,不能用架空排句塞责。 所谓“判必通律,策必稽古”说得就是这个了。 徐鹤回忆了一番考试要点,这才打开试卷不慌不忙读了起来。 只见上面写道: 问:我太祖高皇帝,尝命儒臣纂集《存心》、《省躬》二录。凡历代帝王祭祀而有感于灾祥,及汉唐宋以来灾祥之应于臣下者,皆载焉…… 敢问诸士子,不知今日尚有可以益纾宵旰之忧,以为召和之助者乎?有则请敬陈之,将转以献之于上。 好家伙,这第一题就是送命题。 大概意思就是张士诚叫人编了两本书,书里说了很多灾祸祥瑞应验在臣下身上的故事。 那么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事情呢? 有的话,请写出来,我把交给上面研究研究。 特么…… 你但凡敢在试策里写:“有大臣秦某不当人子……” 明天你就出现在三法司公审大会现场了。 不用问,这题写祥瑞!还要歌颂阁臣。 歌颂的是谁? 秦某人必然要提一嘴的,但主要表扬的同志是吴某人啊! 第二题: 问:《泰》之九二朋亡与包荒并称,《洪范》五皇极亦以朋淫为戒。 圣人之为世虑深矣。 甘陵分部,牛李争权,汉唐覆辙可为永鉴。 夫何宋人不戒,甘心蹈之? …… 特以前代君臣得失,与凡前贤议论同异,有足为世鉴者,不可不讲也。故愿与诸士子论之。 这个题,后面很好理解,但第一句需要点文化基础。 《泰》,是指泰卦爻辞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解释起来就是:包容八荒,徒步涉河,不遗失偏远之地的朋友,不结党营私,这是中正的行为准则。 九二有四大特点:一、大度包容,一切反面的东西都能容得下,包括小人;二、有气魄,有刚决果敢的勇气;三、不遗弃远贤;四、不结党营私。远者不弃,亲者不昵,这是理想的治世能臣。 九二处于大夫之位,所以还必须忠心于盟主,怎么忠心呢?便是不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这些都是太平盛世的王朝所必须具备的。 你看,《泰》之九二,短短四个字。 若是对《易》不通?或者理解不够彻底。 那这题目就没办法回答。 这题也好办。 《出师表》了解一下,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只要围绕着这个来写,就不会出问题! ……第三题…… 嗯么么么! ……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开局陆家老祖,召唤大帝境护卫 综武:徐渭熊退婚?反手勾栏听曲 高武:从电鳗分身化龙开始 地狱纪元之灵祖本纪 雷电法王,系统他道德高尚 长生武道:我有分身提供寿命 天武兽王 上香就有奖励,老君为我逆反天罡 冥王之影 西游:我复活了洪荒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