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1 / 2)
“如果还有下辈子的话,我不想再遇见他了……”太皇太后陷入了沉默。
皇太后陪着她。
太皇太后缓过神,见她还在,让她走:“散了吧,都散了吧。”
皇太后只得依言离开。
苏麻喇姑伺候太皇太后翻身。
太皇太后在很后来,快十二月末,才和苏麻喇姑说:“我死后,不许跟着我来,我让玄烨给你挑个孩子,你好好照顾他。”
太皇太后故作威严道:“你若是不听我的话,跟我来了,到了净土,我也再不认你。”
苏麻喇姑虽然心中苦涩,却也只能应下。
这都是后话。
十一月二十七日丑时,章佳贵人生皇八女。
然而因太皇太后病重,康熙并未在意,只遣人送去赏赐。
康熙大多时间出去批改奏章,就去去慈宁宫,少有留宿或翻牌子。
十二月十七日,太皇太后病危,康熙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
随后,康熙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
康熙诵读祝文时,涕泪交颐,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极之恩,毕生难报……若大算或穷,愿减臣龄,冀增太皇太后数年之寿。
然而,此举无用,终究不能像当年留下乌玛禄和她腹中的胎儿那样。
太皇太后终于于十二月的二十五日与世长辞。
临终前她再次嘱咐康熙,要把她的陵墓放在福临的陵墓旁边,她不愿与太宗合葬。
康熙泣涕答应。
收拾衣裳,装饰朝服,整敛容,收敛入棺,停灵慈宁宫。
礼部根据丧葬礼仪,因乌玛禄有孕,佟佳皇贵妃久病,请二人不必到灵堂,唯恐冲撞了。
乌玛禄闻言也不反对,只叫琉璃吩咐下去,永和宫内禁止嘻声,全员缟素,头戴白花。
主子宫人皆是如此。
琉璃回来后告诉乌玛禄,承乾宫中也是如此。
乌玛禄点了点头,权作知晓。
吩咐宫人离去后。
举行葬礼时,康熙久久站立,取下身上配饰的小刀,欲要割辫以表孝思。
礼部以孝端文皇后、孝康章皇后、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丧时,皇帝均未割发辫为例,奏请皇帝不要割辫。
康熙拒绝道:“从前,后丧虽无割辫之例。然太皇太后教育深恩,我不能报……我已立意割辫。”
皇太后闻听皇帝要割辫,出面劝阻说:“太皇太后病重时,曾向我说:‘我病若不起,皇帝断勿割辫。’,皇上应谨遵行。”
康熙并不听,毅然割了发辫。
其余各宫妃主入内同时泣涕。
而与太皇太后早已说开心结的太后哀哭不止,不能起身。
康熙命令诸王大臣,让他们奏请太后节哀回宫。
太后不允。
诸王大臣再请,太后乃允,由那兰图扶着离去。
因太皇太后死于腊月二十五日,大臣们议定于腊月二十九日将孝庄文皇后梓宫移出宫外。
康熙认为梓宫在宫内停留的时间太短,令钦天监另择日期。
众臣仍坚持原定日期。
康熙反驳说:“你等所说忌讳,只是为了我考虑。我乃皇帝,有什么好避忌的。我之前去天坛祷告上天,本就打算减我的寿命来增加太皇太后的寿命。岂会因为担心梓宫停留,逾越了年时,而引发什么,只顾避忌的道理?如果有什么忌讳引起的后果,我一力承担。”
他固执道:“否则,忌讳之说虚诞,不足信,此举也可以破掉后人的疑惑。让他们都相信我今天所说不假。”
群臣无法,只能退去。
康熙心烦意乱,久久不能安宁,只留在慈宁宫灵堂前枯坐,并不离开。
一连两日皆是。
然而,除夕是一年之末,素有避忌之例;元旦乃新岁首,天地人协吉之辰,为吉祥之日。
按惯例,即使在大丧期间,皇帝在这两天也要回宫。
康熙自太皇太后有病以来,一直住在慈宁宫。
除夕前,群臣一再叩请皇帝回宫。
康熙道:“皇帝的宫殿很多,所以可以根据时间和情况移居。可若是百姓,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只有一个居住的地方,他们又要因为避讳而迁移到什么地方呢?回宫这件事断不可能。”
他想想,犹不解气,又说道:“假设太皇太后的变故恰巧遇到二十九、三十日,又该怎么办?也只有聚集在此处,怎么可以避于他处呢?你们此言太过荒诞不可信,不要再说了。”
没有法子,诸王大臣前往慈仁宫,请太后降下谕旨,请康熙出宫。
纵然如此,康熙也并不听从。
太后悲痛了许久,终于缓解许多,闻言让那兰图为自己收拾,穿了朝服,出了慈仁宫,进了慈宁宫,再三劝他出去。
康熙坐在那里许久,半晌才回她:“皇额娘,让他们散了吧。儿子只想一个人静一静。”
太皇太后刚去,皇太后正是脆弱的时候,见他这样,也心生悲苦。站了片刻,出去后,摇头离去。
太后虽有心叫来佟佳皇贵妃、宜妃和德妃,但这里间两人都要避讳灵堂,至于宜妃那性子,未必就能劝住康熙。
太后只能作罢。
康熙静坐良久,最后为了全皇太后和大臣们的脸面,康熙只答应从梓宫前,移到慈宁宫前院,住在皇子们守丧的帐篷内,但仍未回自己的寝宫。
大臣这才散去。
而到了大年初一,康熙如游魂般,强撑着出来,饮了米水,上朝理事。
心不在焉的上朝后,康熙让众臣离开,又回到了慈宁宫。
他心绪不宁,无法理事。奏折堆积如山。
他平素是个刻苦勤政的皇帝,若不是伤心极致,绝不会弃江山于不顾的。
只是,此时此刻,若要叫他理政,他也只会拿着奏折发呆,他无心于此。
朝政几乎停滞,纵然有内政大臣,也只敢先把小事糊弄着,大事唯有康熙点头,方能运行。
皇太后几番劝谏,也没有法子。
正月初八夜间,乌玛禄开始阵痛,太医和嬷嬷们都准备着。
今日,皇太后劝谏完后,叹了一口气,对康熙道:“德妃要生了。”
康熙坐着发了会儿呆,他起身提着灯笼往永和宫走。
梁九功咋舌,提着灯笼也追了出去。
一路快走。
到了永和宫,只见一盆盆血水往外端,屋内传出一点儿哭声。
康熙知晓乌玛禄定然是痛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