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 / 2)
之后,在大礼堂,分别对李怀德和吴连奎进行了专访。二人根据昨天大家的共识,侃侃而谈,基本是围绕着集体在说,反复强调集体力量的强大。
具体上每个设备的发明,更是均摊到了每一个人。同时又宣扬了机床小组的发明创造。
总之,今天采访皆大欢喜,记者们也深感收获满满,所有的材料都是真实详尽,是近期最为舒服的采访,更为祖国的科技强大而自豪。
所以各位记者回去后,加班写稿,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轧钢厂的新闻稿罕见地第二天早上就见报,晚上新闻短片在首都电视台上播出。
以电视台为例,讲了7个第一。
第一台国产高精度曙光II型机床定型,加工精度高达0.05mm。
第一台国际领先的光刻机,光刻精度达到12微米。
第一台国际领先的刻蚀机,刻蚀精度达到10微米。
第一片国际领先的芯片,由7个硅基晶体管组成。
第一台国际领先的收音机,使用了集成芯片的收音机。
第一条国际领先的2英寸单晶硅棒生产线。
第一条国际领先的专用芯片生产线,并具备实际产能。
反正就是怎么牛逼怎么吹。最后给曙光牌收音机一个特写,在曙光牌收音机的后边是大家常见大块头收音机。放在一起对比,曙光牌收音机的特殊外观就让广大观众第一时间成为了粉丝。
随着事件的酝酿,华夏上下都知道了首都有个轧钢厂,轧钢厂里有个实验室,实验室里都是高科技,实验室里都是大科学家。
一些准备结婚的年轻人,马上把三转一响的“一响”改变为曙光牌收音机,纷纷去就近的供销社或百货大楼打听曙光牌收音机。
轧钢厂领导更没有想到,曙光牌收音机会这么走俏,没有上市就火了。
李怀德一边安排生产,一边到部里申请批条。部里也是特事特办,不到一周,就批复下来。
当然收音机的外壳也是模具浇塑,花纹比较简洁大气。
无尘车间从这天开始就全力生产芯片。
接下来轧钢厂就人来人往,有参观学习的,有拿着批条等待提货的,有等着首先提货芯片生产线的。
现在半导体实验室旁边都带着几个徒弟,这些人一部分是从各个车间抽调而来,小部分是前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或中专生,他们是被部里从一些工厂抽调而来。
李怀德痛并快乐着,在轧钢厂迎来送往。吴连奎除了当无尘车间的导游,还参加了各种演讲会,偶尔参加一些奖项的领取。
一个月后,除了晶圆制备间的人保持不变,张芷静、周晓娟、闫解放、侯震华和胡兵都回归半导体实验室。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月票!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