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郎州陷落(1 / 2)
时间回到八月十九的武平,作为武平国最后的骄傲杨师幡陨落之后,武平周氏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了。
杨师幡以及他儿子杨行建与监军廖简皆战死醴陵之后,武平留后周保权只剩最后的防线——郎州。
郎州城内只剩下不至五千的守军,且早已没了再战下去的军心,杨师幡曾被称为武平的铜墙铁壁,但周保权等人也不解,一向善于攻守的杨师幡,怎么会死在张文表的手上。
但现在已经没了好奇的心思,张文表也并没有给周保权,汪端等人好奇的时间,衡州军这个时候只剩下七千多的人马,所以,究竟武平最后是张文表的,还是宋国的,亦或是李煜的,现在仍然是未知数。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张文表早已放弃了对武平的占有权,此番堂而皇之的兵反,实际上是有两方考虑。
首先是,张文表确实如李煜在金陵时所说的,走投无路了才会悄无声息的入唐国求援。当然,张文表对于李煜的阴险性格也是置度一二,待衡阳军打下郎州后,李煜绝不可能像他承诺的一般,留他全族性命。
那么,李煜这条路并不是一个明智的自救方法,只能去选择另一条路。
从此时南方各国局势来说,确实没有一个可以靠得住的,唐国李煜野心昭然,蜀国孟昶不问政事,南汉国刘昶醉生梦死,南平王高继冲死无全尸。
所以,能寻求帮助的,也可以说能寻求活路的,只能是宋国,张文表的想法确实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一个明智之举。
纵观历史上投降赵匡胤的南方各国君主都得到了优待,只是后来赵光义这个神棍为了抢夺这些人的妻子,将这些人一个个毒死。
无论如何,无论武平留下来的是谁,赵匡胤都会将其优待,张文表将武平要内乱之事传达给宋国,就是想要保下一条命,除此之外,也相信赵匡胤不会亏待了他。
只是,这个算盘显然是打不了了,因为武平内乱的密信传到复州时,李处耘立功心切,一边将武平内乱的事秘密传给赵匡胤,一边瞒着慕容延钊领兵南下。
在李处耘看来,张文表也是留不得的,毕竟武平灭国之功可大可小,他断然不会说这灭国之功是他捡来的,也必然会添油加醋,说他先平郎州周保权,再灭衡阳张文表。
“张将军!不要再打了,我张崇福率剩余守军投降了!”郎州城上,张崇福挥舞着手臂向城下张文表乞降,这通乞降的操作,让正在指挥守军死战的掌书记李观象有些发懵。
“张崇福…先主待你不薄,你怎能做下如此不忠之事!”李观象恼羞成怒,持剑怒火靠近张崇福。
“战事成败,岂是你一儒生可定?来人!给他押下去!”张崇福并没有想和李观象对峙的念头,只一声令下,随后就有几名亲卫将挣扎唾骂的李观象拉下城。
张文表见此情景,登时大喜,随后又对身旁谋士赵士城言道“吾见观象,却有大才!为人忠恳,七尺之躯,身负大义,入城之后,你当勉励劝之,务必使其为我所用!”
“速速开城门!若再有抵挡者,我大军破城之时,便是屠城之日!”张文表仰头又对着张崇福传话。
张崇福也很是配合,乖乖的打开了城门领众人俯身在前,一副恭敬之态,只是,结果会如他所愿么?
张文表深知,一旦周保权的政权存活下来,赵匡胤必然还是会先优待周保权,同时,为了拉拢周保权,亦或是降服周保权,必定会听取周保权的意见将张文表全族诛杀。
斩草除根的道理,张文表是清楚的,郎州牙将汪端也是清楚的,眼见周保权守在其父的病榻前,对出逃一事无动于衷,汪端叹了口气,随即褪下军甲,领一众随从开始遁逃。
……
“父亲,郎州得手了!该我大唐军队出马了,是否要去诛杀张文表!”唐军将刘崇谅见郎州城门大开,便知周氏将死,随即认为时机已到,便喜色荐言。
“既然郎州守军已败,那便是时候了……刘境远!王昌保!”唐骠骑将军刘仁赡突然顿喝声道。
“末将在!”
“大将军!末将只需要领三千陌刀手,便可灭了张文表的衡阳……”
“下令全军!退兵!”就在刘境远摩拳擦掌,提着大刀跃跃欲试之时,被刘仁赡闪了一个猝不及防。
“退兵?我军战力正盛,此时退……”刘境远正欲抬杠,突见刘仁赡有些怒意,想起前几日被踹飞数米的刘崇谅旋即有些后怕,赶忙话锋一转。
“此时退兵!大将军必有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