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定下婚事(1 / 1)
顾开祯等人抵达京城后,没几天就将宅子收拾了出来,然后带着全家人搬了进去。 京城寸土寸金,即便有顾远晖的资金支持,宅子也算不得大,甚至比顾家人在华亭县的府邸还狭小一点。所幸前期的规划布局得当,内里虽然并不是很宽敞,但胜在精致,满足一大家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是绝对没问题的。 京城之中,富者居北,贫者居南。顾家的宅子买在与南城相邻的北城区,离宫城的东华门较近,方便顾云霁兄弟二人日后上下值,地理位置尚可。 顾云霁并不是一个喜好铺张的人,总体来说对自己的新家还是比较满意的。要知道除了他们松江顾氏这样底蕴深厚的人家,新科进士中没有几个买得起京城的宅子,哪怕是程炎这个状元,也得租房子住。 朝廷发的俸禄并不多,只能基本满足官员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连稍显宽松的花销都支撑不起。所以大小官员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是朝廷俸禄,而是靠投献和孝敬。 哪怕是再贫寒的人,只要中了举人或进士,便有大批的族人同乡争相将田地挂在其名下以减轻赋役。此举虽然并不等于直接赠送田地,但这些人也会相应地献上部分收成以作酬谢,这便是投献。 孝敬,则是指下层官员向上层官员奉上的财礼,用以打点关系拉近距离,初有行贿之嫌,发展到后面渐成心照不宣的定制。夏有冰敬,冬有炭敬,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通常由地方官向京官进献,手中越是握有实权,收到的孝敬就越多。 而且大环境如此,若有谁标新立异地不受或者不献孝敬,反而会遭到众人的排挤。不过顾云霁几人还用不着烦恼这个,他们是翰林官员,而且是未上任的翰林官员,权力还远远没有大到吸引别人给他们献孝敬的份儿。 虽然没有孝敬,但前来投献田地的倒是不少,短短几个月,程炎便从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变成了富裕的官老爷。再加上他没有父母兄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日子过得竟比顾云霁还潇洒几分。 顾家人安顿好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顾云霁的婚事。 三书六礼,首先就是纳采。顾开祯夫妇事先遣了媒人到徐家去求亲,表达希望两家联姻的意愿,得到徐承裕应允后,又亲自带上厚礼登门,进行正式的提亲。 徐承裕一手将顾云霁培养起来,既视他为弟子也视他为未来女婿,早就期盼着这一天,面对顾开祯夫妇的求亲,自然是痛快欢喜地答应了下来。 提亲当天,顾开祯夫妇头一次见到了徐书华,第一眼便惊艳于她的姣好面容,而后见她举止矜持大方,说话进退有度,心中更是满意,感慨这真是天赐的好姻缘。 当事人两情相悦,双方家长也都认可应允,接下来的流程就进行得很顺利了。 问名、纳吉……一项项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因两家早有准备,故而真正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多博弈拉扯,往往是和和气气地就将事情给谈妥了,然后又开始下一项。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来到六月初,经过前期众多的繁琐仪式之后,终于走到了下聘这一步。 下聘是除结婚当日之外最重要的一环,男方带着彩礼到女方下完聘之后,婚事就算是彻底确定下来了,双方父母可以开始商量婚期和着手准备婚礼的具体事宜。 顾徐两家对下聘都很重视,顾家这边几乎是全家出动,不仅有顾开祯一家人,连顾远晖夫妇和顾明宣夫妇也都是一起到场。 下聘这一日,顾家光是随行的仆人就有近百,带来的聘礼从徐府大门摆到了街口之外,一行人浩浩荡荡,将半条巷子堵得水泄不通,引得路人纷纷围拢观看。 而徐家这一边,凡是在京的族中长辈亦是全部到齐,早早地便在府中备下了宴席。下聘的礼仪流程走完之后,两家亲友便留在徐府吃席喝酒,饭后各自为乐。 有些地区会有未婚夫妻在成亲前不能见面的习俗,虽然京城并没有这一说法,但自提亲以来两家人就忙得不可开交,有时顾云霁与徐书华能匆匆见上一面已是不易,更别说有什么单独相处的机会, 此刻下完聘后,终于迎来了短暂的悠闲时光。顾开祯和顾远晖在正厅里陪着徐承裕聊天,顾云霄和顾明宣在前院与徐书景喝酒,郑秀云和王夫人则同两家的女眷逛起了园子。 顾云霁难得有空,正想去找徐书华说说话,顾云巧却又不知从哪冒了出来,拉着徐书华去园子里赏花。 顾云巧当初和徐书华一见如故,竟是出人意料地性趣相投,见了没几面就一口一个“书华姐姐”,叫得比他还亲热。眼下被妹妹抢了先,顾云霁没法子,寂寞地在徐府里游荡了半天,最后只能找上了同样孤零零的程炎。 程炎难以理解地看着他:“你不陪着你的未婚妻,来找我做什么?” “我倒是想陪啊,这不去晚了吗。”顾云霁朝远处正在赏花的二人努了努嘴,一脸的幽怨,“小丫头平时看不出来,这会儿动作倒挺快。” 看见顾云巧玲珑的背影,程炎笑了笑,安慰道:“反正你们亲事已经定下了,距离正式成亲也没多久,不急在这一时。我记得……你们的婚期好像是在七月中旬?” 顾云霁点头:“对,七月十三。咱们八月初就要到翰林院上任了,便想着在那之前把婚事圆圆满满地办完。” 程炎闻言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那年乞巧节吃巧巧饭时,你与徐小姐都吃到了寓意早婚的红枣,没想到三年过去还真的应验了,你成了咱们三个之中最早成亲的一个。” “我都要成亲了,那你呢?”顾云霁挑了挑眉,朝程炎投来一个促狭的眼神,“苏旗在北疆苦寒之地,暂且不提。你身处京城,议亲应当是比他容易得多。” “眼下科举事毕,你年纪也不小了,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你是怎么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