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茶成(1 / 2)
后世制作的茶叶,精炼一下无非就是三个步骤,采茶、炒茶、泡茶,此时的制茶,只是没有炒茶而已,最多只是摊晾茶叶,所以茶叶的青草味怎么也消不掉。
和唐宋不同的是,唐宋时期很多煮茶的茶叶都已经是烘焙干燥的茶饼进行碾磨成渣渣后煮在水里加大料一起喝,这样茶叶本身的青草味就会去掉了,然而本质上,这还是煮茶的形式。
不过中间一步的炒茶,却也是冲泡之茶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刘义符专门问了问卫温,泠瑟轩他们拿过来的两口麻袋装着的茶叶是昨天前天晚上采摘没多久的,快马加鞭送来建康的新鲜茶叶,经过了一天,这些个茶叶已经蔫吧得有些蜷曲了。
其实按照标准的步骤,炒制前最好先将茶叶进行摊晾一段时间,让其均匀减少水分,再炒茶最好。
此间茶叶摊晾一段时间,最多就烘焙一下就直接开始煮了。
摊晾这个步骤如果改变了温度、湿度、时间还有可能将茶叶其中的物质不同程度的变化,成为制红茶、白茶、乌龙茶的第一步的“萎凋”,他们拿的茶叶是袋装的,虽然也减少了留一部分茶叶里的水分,终究不如加了摊晾步骤的茶叶水分来的均匀,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口感。
茶叶里面的一些知识点,有些对刘义符来讲确实是常识,但这个“常识”是历经了明清两代成熟泡茶的理论后,更加系统的知识,这些内容显得非常庞杂却异常有理,也无怪乎卫温三人对刘义符的茶知识惊为天人。
几人也是连连感叹这里面的学问不少,连称“受教”。刘义符此举虽然让对方心悦诚服,但也绝对称不上之前刘义符歪歪的那般能吊打原始人,让对方纳头就拜那么夸张,知识是是相互的,卫温这么些年的研究,积累下来不少有关茶品的知识,也让刘义符都这个时代的茶叶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多了解。
半斤新鲜半失水分的茶叶,就这样歇歇停停,翻炒冷却,冷却翻炒来来回回至少要三次,这种翻炒茶叶有个专业术语叫“炒青”。
来来回回的这几次的炒青虽然都是杀青行为,但是准确来说目的其实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杀青加揉捻是为了去除水分,二炒则是为了留住香味,三炒的时候就已经是熟茶了,这三次炒茶,除了温度要稳定以外,锅中的炒青温度要逐步降低。
用心炒制好茶叶满打满算也得要两个时辰,最后摊开才放在圆形竹筲箕里面均匀摆放阴干,为了加快速度,还特意进行了烘焙,加速了这个过程。
还好之前已经下过了雨,南方的天气润润的,能找到一个艳阳高照的天气也确实不容易,不得不说上天还是助了一臂之力。
就这样,鸡飞狗跳,忙活了几乎一天,烘焙阴干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暗,最后看着面前的成品,在刘义符查看最后完成的茶叶品相后,舒展眉头宣布制茶初步成功了。
参与其中的几个人都快激动不已,尤其是卫温,都快流泪了,只能说真的……太特么不容易了。
刘义符看着这些茶叶,最后的品相虽然不是百分之百达到了后世茶叶的那种情况,但是七七八八绝对没问题了,心中也不由得感叹,终于能喝正常茶叶了,我太难了,为了一口喝的,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