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第 147 章(1 / 2)
自前朝穷尽民力,修成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后,就缩短了南北通行的时间门。
从江南去京城走水路,大齐水师的战船全速前进,一路畅通无阻,只需十来天。
换了客船,这个时间门就翻了一倍不止。
即便这样,也大大节省了南方举子前往京师赶考的时间门跟精力。
沧麓书院的大船行在水上,似慢则快。
在将江南官场肃清后,江上的风波也少了许多。
停在岸边接受检查时,需要用银子来疏通的次数也少了。
往来的客船跟渔船上,陈松意见到百姓无论贫富,脸上都多了很多笑容。
这时候,赵山长往往会跟身后这些已经半只脚踏进官场的学生们说上二言。
或是考校,或是拿往年会试题目出题,让他们破题作文。
大概是离开了书院,赵山长更展现了他令人惊异的能力。
从前朝到本朝,历次科举出题他都烂熟于心,历次科举好卷他都如数家珍。
他人虽离开了京城,但在国子监到底还有香火情。
京城的国子监不管出了什么考题,他远在江南也能通晓。
赵山长一显山露水,别说是寻常学生,就是陈寄羽这个入室弟子也被老师折服。
尽管此时他们离京城还有颇远的距离,赵山长对他们的教导就已经提前开始。
由于他考校的角度太过刁钻,又常在游览时出题,导致学生们一下船都下意识绕着他走。
唯有陈松意不在他的考校范围内,往往下船游览,赵山长一转头就看到身边只剩她一个。
等回过味来,他便同樊教习相视大笑。
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下了船逮不到人,回了船上难道还抓不到他们吗?
该作的题还是要作,批改完发回去,该改还是要改。
大齐的会试与乡试相同,依旧是日考试,以第一日的四书五经为重,但今上也重策论。
尤其是殿试这一关,要定下最终名次,策论十分重要。
赵山长对他们怀有不小的期待。
因此,他的题海攻势也比他们参加乡试的时候更加猛烈。
没想到在路上就要开始头悬梁锥刺股,所有人的面有菜色,就算是陈寄羽脸上也少了镇定自若。
那个从县学考上了举人,沾夫子的光登上了书院大船的年轻人更是一边跟着做题,一边颤抖——
难怪沧麓书院是沧麓书院,别地是别地。
这样高强度的训练,睁眼做题,闭眼做题,还要模拟考试,就算是朽木也开窍了。
不过,他们在船上活动范围就这么大,不读书做题其实也没什么可做的。
一开始众人还能看看江景,吹吹风什么的,可越到后面,他们就越待在船舱里不想出来了。
因为船越往北去,给人的感觉就越接近深秋。
两岸的山渐渐少了,秋意渐浓,江上的风吹在人脸上有了刀割的感觉。
哪怕穿上了厚秋装,往外头一站,也感觉风在往脖子里钻。
可以想象,如果等到十二月再动身,江上的风能有多割人。
这时候就显出赵山长的经验丰富,选择十月初就动身。
如果十二月才动身,他们前面的那一段轻松都不得。
走到第二十日上,船抵达了济州,一行人停下行程,住进了客栈。
不为旁的,只因下了两场秋雨,气温骤降,加之水土不服,许多人都病倒了。
客栈的院子里,咳嗽声、喷嚏声此起彼伏。
一位大夫挎着药箱带着童子从里面出来,来到门边,他停住脚步,对身后相送的樊教习跟陈松意道:
“无碍,就是风邪入侵,加上水土不服。我给他们各开了一副药,都是年轻人,本源强健,药熬了喝几日就好了。”
他的诊断跟陈松意粗略地望气看运的结果一样。
这场风寒只是耽搁他们一阵,并不会伤及本源,也不会影响上京赶考。
“不过先生这一行人当中,病倒的都是年轻公子,倒是两位先生跟这位小姑娘身体健康,很有意思。”大夫笑着道,感到有些稀奇。
樊教习也笑了起来,捋着胡子道:“我们年纪大了,比不得他们身强力壮的,更注重养生,每日起来还打一套五禽戏,又不像他们一样跑到甲板上去吹风,当然不会感染风寒。”
至于陈松意,她修习《八门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