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第448章 ,您这是要让我犯错误啊(1 / 2)
翌日一早。
关于廖庆春厂内斗殴引发流血事件的案子经过一夜的发酵很快就有了结论。
早上,保卫科刚点完卯不久,负责案子调查跟进的杨小军就带着案件报告找过来了。
一进办公室,杨小军拿着案件报告就一五一十地给李卫国做起了案情汇报。
“科长,经过昨天和今天我们治安股对互殴双方当事人、车间主任、带班组长以及一车间一众目击工友的调查核实,确认一车间互殴流血事件是廖庆春和工友郑大群因工作任务量分配不均所致。”
“在互殴的过程中,廖庆春因一时激愤情绪失控,抄起一把三角尺将郑大群的额头打伤,导致郑大群额头破开一个大口,送往附属医院缝合了六针。”
“这起冲突因为事发突然,旁边的工友和带班组长反应不及,没来得及阻止,所以就酿成了这个后果。”
“这是案件报告和案情笔录,您请过目。”说着,杨小军将手里准备好的笔录本和案件报告递了过来。
缝了六针?
李卫国眉头一挑,伸手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片刻后,李卫国问道:“医院那边怎么说,那个郑大群的伤势是怎么判定的?”
杨小军回答道:“医院那边昨晚我跟着去核实过了,主治医生给出的伤情鉴定是头皮创口小于8厘米,无神经损伤症状,算是轻微伤,目前郑大群在医院缝完针换过药后已经出院回家疗养,没有什么大碍,后续休养个把月伤口应该就能痊愈。”
听完杨小军的汇报,李卫国点了点头,轻微伤倒还好,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要是出个轻伤、重伤什么的或者医院直接给出个伤残鉴定,那一车间的孙主任和带班组长估计就倒大霉了。
车间出现人为流血事故,直管负责人那是要担连带责任的。
看完案件报告和案情笔录,李卫国又翻看了一下斗殴双方廖庆春和郑大群的人事档案。
然而当他看到廖庆春两人的人事档案上的兵役信息栏后,忽的一下他的目光就顿住了,不知为何,心里奇怪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不禁就皱起了眉头。
杨小军见他皱眉,以为是案件报告哪里没写好,于是探着身子瞄了一眼,问道:“科长,是报告有什么问题么?”
李卫国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是仔细盯着廖庆春两人档案上的兵役信息栏看了又看。
这两人的兵役信息栏上面赫然填的都是:士兵预备役。
士兵预备役,意思就是指依法被确定服士兵预备役人员,既是兵又是民,一身二任,双重身份,具有民、兵一体的特点。
预备役士兵在和平时期,在有民兵组织的单位,参加民兵组织,在有预备役部队的地方编入预备役部队,服士兵预备役,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执行军事勤务,以兵的身份,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时是民的身份,履行一般公民的义务,在战时,则是参军参战或随军支援前线。
而轧钢厂的预备役士兵大部分都是从厂里青壮职工子弟中选拔,人员构成不单止青壮职工子弟,包括保卫科、巡查科的保卫员以及交通运输科的驾驶员,绝大部分也都是士兵预备役,统一编入的轧钢厂常备民兵连序列。
闲时,大家各干各的工作,互不干扰,特定时间回归民兵连建制参与军事训练以及执行军事勤务时,则是统一由武装部国防动员科进行日常训练和管理。
以前李卫国当副科长的时候还挂职兼任过一段时间的民兵连连长,所以对预备役士兵的情况还算了解。
如今一看到这两人的兵役信息,李卫国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昨天组织约谈的时候跟他阴阳怪气的杜连军。
两个人都是民兵连的,这里面是巧合,还是.“巧合”?
李卫国点起一支香烟,静静地思索着,片刻后,才放下了手里的文件继续问道:“小军,廖庆春那小子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杨小军回答道:“那小子在羁押室里关了一晚上了,目前还算老实,问询情况的时候也还挺配合,没出什么幺蛾子。”
“那他的家人呢,昨天有找过你们吗?”李卫国继续问道。
他的家人?
杨小军回忆了一下,回复道:“额,有找过,廖庆春他爸昨天来给他送晚饭的时候来过一趟,来的时候还给我们几个办案人员带了一条大前门,想帮廖庆春说好话求情,不过我们没要,以伤者情况不明没法给他开脱的理由给他拒绝了。”
“然后他爸见事不可为也就没强求,在羁押室里陪着廖庆春说了十来分钟的话才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