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定策分兵(1 / 2)
御书房。
此时房间里待着五个人。
分别是皇上老朱和太子小朱,太监大总管李木、东宫太监总管张保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刘伯温。
老朱坐在案桌前,李木站在老朱身后眯着眼睛躬着腰。
小朱和刘伯温分别坐于一侧,张保站在小朱身后眯着眼睛躬着腰。
老朱颠了颠手中的信件率先说道:“伯温,标儿,咱刚刚收到北平传来的加急军情,说是元庭集结了十几万军队于大宁府,由元丞相脱火赤亲自带领,欲要攻打收回他们的元大都,此事你们怎么看呀”
军机大事决策前问刘伯温是老朱的习惯,但是此等军机大事问小朱却是头一次,从上一年的表现来看如今的老朱已经不再将小朱当成小孩儿看待了。
甘罗十二岁拜相的确厉害,但咱儿子十三岁有能力亲政也丝毫不差。
大宁府,立于北平东北方向数百里处,当然是在长城以外的地方,想来这也是元朝廷实际控制的最后一个地方了,其他的都是散装部落群此时还不值一提。
要是再往上面走,他们恐怕就要再次回到居无定所,住帐篷山洞的状态了。
只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艰难的环境往往能够造就强大的战士和团结的部落,往后失去一切的他们依旧凭着不畏生死的勇气和拼命乞活的精神,一度再次成为了大明强敌。
只不过那时候已经不叫元朝了,他们又回到了部落时代。
朱标没有说话,反正他知道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好的就没必要在横叉一脚免得多生事端,出现没必要的差池。
当然了,如有必要将胜利的果实再次扩大一些那也是乐意至极。
刘伯温思索片刻,开始缓缓分析道:“如今的元庭已经是土崩鱼烂分崩离析,他们的衰落已是大势所趋,仓促之下集结十几万人也难以回天挽日扳回大局”
“所以臣以为,可于汴梁北伐大军处抽出一支数万人的偏师回守北平即可,而徐达将军则继续西进收复关中之地”
老朱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里不断权衡着得失。
而一旁的朱标则在心想,原来分兵的事情还是刘伯温率先提出来的吗。
刘伯温的计策想的很大胆,老朱拍板也拍的很大胆。
当然,朱标也在认真分析着,他们的所有判断和决策都不是大拍脑袋灵光一闪空想出来的,而是结合所有情报和符合逻辑的猜想推测出来的。
没有消息情报的实情预测,那就是空对空的胡思乱想没有任何意义。
就刘伯温的发言,说什么元庭如枯草朽木般一碰即碎,实际上也是综合了无数情报推测出来的,绝不是空穴来风满口胡言编造出来的。
所以他刘伯温所说的话,那就如同铁一般的事实。
“伯温言之有理”老朱点点头似乎也是这样想的,多年的默契让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谋而合,当然也仅仅只是军事上的决策。
老朱又转头看向小朱温声问道:“标儿,你有什么想法也说说看,也不用担心说错话就随便说说你的看法”
第一次接触军机大事,老朱还不忘宽慰小朱,显然对他予以厚望又细心袒护。
“是,父皇”
朱标当即正声道:“儿臣以为,如今元庭之颓势不弱于百年前之大宋”
“百年前,元庭蒙古人逼着最后的宋帝崖山跳海自尽,十万军民殉国”
“百年后,我汉人朝廷应当以牙还牙,逼着元帝葬身于山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