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国崛起1644 > 第166章蒸汽火车

第166章蒸汽火车(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心中最璀璨的光  变成了御兽怎么办  娱乐圈不该卷成这样的  四合院里的大玩家  我都成封号斗罗了,才来系统?  超神:重生归来的银河之力  神棍少女不想蹲大牢  小欢喜:我是乔英豪  我的阴阳之路许欣月  尊品贵婿 

北伐之战,一如之前所预料的那般,待徐州一破,尚可喜跟孔有德见势不妙,连夜带着细软以及亲卫,渡过黄河北逃,宿州、亳州两座城池,几乎没做任何抵抗,便顺利被东路大军占领。

徐州地区被明军拿下,加上李定国的西路军占据西安重镇,如今整个黄河以南,几乎全被明军拿下。

多尔衮终于慌了

明军攻势如此强劲,之前那些战败的清军将领,也不管有罪还是无罪,纷纷都被重新启用。

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三位汉人王爷都以戴罪立功的名义派出,率领剩余大约十万汉八旗军队,驻守沧州地区。

另外,阿济格、多铎、汉岱等满人将领也被派出,率领共计十五万骑兵,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对明军展开“运动战”。

这次多尔衮学乖了,没有强令他们死守,但必须顶住明军最少半年时间,为满清退回关外争取时间。

半年的时间看似很长,但对交通工具甚至不如满清的明军来说(清军有大量骑兵,机动能力比明军好很多),光是行军就得浪费不少时间。

比如李定国的西路大军,从北伐到现在,基本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战役,然而等到他与戚红英汇合,却足足花费了四个月之久。

多尔衮想要将半个国家的财富(后期看不到希望,多尔衮开始大肆劫掠),转移到关外,半年已经相当紧促了。

而这也是在十五万满清骑兵配合下,吴三桂等人所能坚持的极限

北伐大军连战连捷,不过这都跟李鸿飞没多大关系,毕竟北伐的总指挥是李定国。

李鸿飞如今的任务就是南巡,而宝山工业区便是李鸿飞此行的重中之重,原因无他,蒸汽机研究专家李泽水和他的团队,经过两年的努力,再次研究出了一项重大发明——蒸汽火车。

历经五年时间,在整个大明顶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宝山工业区已经大变样。

两年前,李鸿飞曾派人出使欧洲,并请回了大量欧洲科学家。

或许是李鸿飞运气逆天,当时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新旧势力冲突,导致整个欧洲动荡不安,不少醉心研究的科学家,反而希望离开欧洲,寻找一个安宁之所,而宝山工业区的美好前景,刚好能满足这些科研狂人的需求。

华夏人几千年的丰富知识累积,加上西方人天马行空的大胆创新,中西合璧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恐怖的。

这蒸汽火车的研发,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之一

由于蒸汽机的飞速发展,使得宝山甚至整个江南各大矿区的矿石产量急剧增加,产量增加本是好事,对于那些矿主而言,挖出来的原矿越多,挣到的钱也就越多。

然而产量增加之后,问题又随之而来,最突出的便是运输问题,靠近江河的矿区还好,依靠水路运输,倒是能及时将矿石变成现银。

可那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又该如何呢?

三轮车的运载有限(自行车出现后,三轮车同样问世,由于它的运载能力较强,很快便在缺乏马车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雇佣大量人力,成本又太高。

随着各地矿区爆发式增长,原矿的价格开始有所下滑,这更使得部分交通不便的矿区,开始面临破产的危险。

要想富,先修路,尽管各地衙门发现了这一情况,也加大了矿区道路建设,但运力方面如果不能有效解决,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宝山镇研究蒸汽火车,也并非完全为了支援其他矿区发展,而是他们心里明白,交通问题不仅困扰着那些矿区,同样也困扰着宝山工业区。

受限于交通环境影响,宝山工业园的大部分产品,都难以销售到内陆地区,依靠专利授权,令宝山白白损失了大量银子。

如果陆地上能出现一款,类似于蒸汽轮船那样的交通工具,那么宝山工业园的经济发展,将会出现质的飞跃。

不过想要在各省开挖河道并非易事,而且成本太大,哪怕集全国之力,也很难实现。

好在李鸿飞早就有了打算,那就是让人研究蒸汽火车。

蒸汽机能推动明轮旋转,未必就不能推动铁轮旋转,只要有办法让铁轮转动起来,那么就算成功一半了,剩下就是功率大小的问题。

毕竟功率太小的话,仅仅自己能跑动可不行,火车可是需要运载货物的,路面的摩擦力太大,再加上山坡等地形因素影响,蒸汽轮船上的蒸汽机,还远远达不到蒸汽火车的水准。

李泽水是个不服输的人,他能从无到有发明出较为完善的蒸汽机,足以证明这并非是运气。

随着他的团队开始公关蒸汽火车这个项目的时候,蒸汽机功率问题,再次成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不过这时候李泽水也并非孤军奋战了,他的团队中加入了来自英国的化学家、瑞士的物理学家等等

这些同样对动力学感兴趣的科学家们,开始了对蒸汽机的再一次升级改造。

1647年2月,李泽水的团队发明了行星式齿轮,将蒸汽机活塞的往返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1647年7月,李泽水的团队发明了大动力的“双动作蒸汽机“,并利用飞轮解决了蒸汽机运转的稳定性问题。

1648年5月,李泽水的团队发明了平行运动连杆机构,解决了双动作蒸汽机的结构问题。

再加上之前李泽水为了使蒸汽轮船,能够“自动控制蒸汽机的运转速度”,从而发明出的离心式调速器和节气阀,以及蒸汽机配套用压力计,使得蒸汽机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三倍之多,而且配套齐全、性能优良、切合实用。

三倍效率是什么概率,也就是说如果将这款新型蒸汽机装备到轮船上,蒸汽战舰的速度,将会从原来的6节左右(正常不使用风帆的情况下),猛增至18节。

这样的强大功率,即使上马排水量更大的铁甲舰,也不再是难题了。

蒸汽火车的动力系统早在1648年底便解决,之所以拖到如今(1649年三月份),除了进行各种改进调试之外,更重要的是完善铁轨的铺设。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列强?不,请叫我和平缔造者! 大明:我朱权,殖民全世界 大宋小郎中之逆天改命 大明不怕!有我在 我,人皇武帝 大明商业帝国 三国之北境铁骑扫天下 汉末铁血枭雄 重生东汉之我有系统 皇上,王爷造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