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高煦与将军一见如故(1 / 2)
这边最早是科尔沁人游牧和活动的地域。
洪武二十一年(1388),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被明将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他们只得归附明廷。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裂儿河(指洮儿河南支流归勒里河)上游和朵颜山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
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封阿札施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奚为福余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为朵颜卫指挥同知“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隶属宁王大宁都司。
自从燕王起兵后,朝廷召集三卫兵马,先是驻守在青龙河,随时策应,接着随卜万去战燕王,不过还没开打,卜万就被用计除掉,在卜万被杀后,朵颜三卫复又退回青龙河暂驻。
建文帝八月宣旨召宁王进京,宁王不从,便下旨削其护卫。
因为这道旨意,表面上看,朵颜三卫现在是不归宁王管。
当天中午,三人在漆河和青龙河交界处,遇到一队朵颜藩骑。
这队朵颜藩骑有十一人,老远看到他们,便呼啸而来,上前之后,发现三人全部带甲,皆比他们还要精锐,一看就是明军,却不知是哪部明军,倒也愣了下。
这十一人里大部分不会说汉语,但朱高煦会说蒙古语。
领头的人一会用结结巴巴的汉语,一会用蒙古语和朱高煦交流,朱高煦说明来意,要求见朵颜部女真头人萨理蛮,我们是他旧识。
说来也巧,对面居然就是女真藩骑,萨理蛮的族人。
他们鄂然的看了看朱高煦,一脸奇怪的表情。
直到朱高煦拿出一支箭,这是萨理蛮当初给火里赤的信物,也是萨理蛮族特有的重箭。
女真人便带着他们往营地去。
半个时辰不到,他们来到地靠青龙河边的巨大营地,无数蒙古包和北平城下的南军营帐一样,连锦不绝。
朱高煦随便看了几眼,估计现场一两万人是有的,不过考虑到蒙古人在草原上喜欢带着家属,未必全是精锐骑兵。
他们几人走进去后,马上引起轰动,因为朵颜卫大营里突然出现了汉人?
很多蒙古人过来围观,也有女真人在其中。
大部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身体,可能有常年吃喝奶制品的原因,身体比汉人要高壮点。
但朱高煦和周虎都是汉人中的异类,非常高壮,朵颜三卫的人看的啧啧称奇。
不会儿,他们被带进一个帐篷,里面坐着個年轻的女真人,这女真人年纪应该和朱高煦差不多大,他造型很奇怪,发型像汉人,还有发束,穿着一身明军的扎甲,肤色没其他女真人那么黑,脸上也没有胡须。
若不是仔细看,你肯定以为他是个汉人。
带队的人把朱高煦的箭递给这青年,低头俯耳和他说了几句,然后离开大帐。
女真男子手拿着箭支,左右看看,开口就是很熟练的汉语:“这支重箭,的确是我阿玛的,但我阿玛已经不在了,火里赤叔叔可好?你们是他什么人?”
“。。”朱高煦没想到萨理蛮居然死了,而眼前的年轻人是萨理蛮的儿子。
不过没事,认火里赤就好,认这支箭就好。
“我要见朵颜卫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尔,有要事要商。”朱高煦不说自己是谁。
年轻女真正在打量朱高煦和周虎三人身上的衣甲,三人出行时,俱穿的普通锁甲,只有朱高煦里面还有层皮甲。
仅从衣甲上看,最多也就是总旗百户。
但周虎也好,宋猛一看,俱是一脸凶悍之气,特别朱高煦身材高大,气场很强。
突然,年轻女真眼皮一跳,隐隐想到些东西。
他想起刚刚部下过来提醒他,这三人,是从南边来的。
年轻女真放下箭,背负起双手,左右在营帐里走来走去,似乎在考虑什么。
朱高煦也不着急,耐心的等着。
倒是周虎,有点不放心,不时用手伸到背后,摸摸背在背上的大斧头。
刚刚他背斧进来,女真人想让他放下,周虎没肯,女真人也没勉强,估计也知道这三人不敢在他们地盘乱来。
年轻女真走了几个来回后,好像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转身面对朱高煦,双手抱起拳头:“在下王狗儿,敢问来者可是高阳郡王朱高煦?”
“哈哈哈。”朱高煦大笑:“本王正是朱高煦。”
“末将王狗儿,拜见高阳郡王。”王狗儿赶紧下来,当头就拜。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高阳郡王年轻时就名震北方,更别说最近靖难之役打的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