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密谋韩国(1 / 2)
项少龙哑然失笑,觉得一个贵女,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雅致楼阁内,与一群高高在上、出身显贵的士大夫高谈阔论治国之道,是一件很扯的事。
她虽是越国遗族,但毕竟身价不菲,单看这雅湖小筑,就知道她生活奢华,往来也都不是普通人,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她走进过底层人民的家吗?了解他们生活的艰苦吗?更不用说边塞异族战斗的残酷。
项少龙道:“我只是刚刚被封为左相,还不曾做出什么实事,现在讲来也不过是空谈罢了。”
纪嫣然敏锐地感觉到他这是在讽刺自己耍嘴皮子,顿时心中不悦起来,觉得这项少龙看不起自己。
但纪嫣然的涵养,那还是顶呱呱的,不露声色,娇笑道:“总要有想法才能有方向做事吧。强秦也是自商鞅变法以来,逐渐强大,项将军也推崇以法治国了?”
项少龙并不想与她辩论,自己又不是能言善辩之士,勉强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总要有明确的规则让人遵守。”
纪嫣然道:“子曰: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以格。”
项少龙根本没听懂她的话,但好像是说“德治”的那一套,只好道:“人人都是圣人,当然不用法律了,可是现实却并非如此。管子也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今各国征伐不断,百姓穷苦,连饭都吃不上了,怎么做圣人,哪个圣人饿着肚子。”
纪嫣然听出项少龙是略带调侃的敷衍自己,继续道:“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乃为君至道,若上自好刑,人民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何保证当权者不利用刑法欺压百姓呢?”
项少龙笑道:“子曰:你不要每一句话都说我说的。子都死了几百年了,我们难道自己没看法吗?还做什么事都先想子是怎么说的。”
纪嫣然看项少龙怀疑孔子的话,惊问道:“将军是在怀疑圣人吗?”
项少龙道:“哪来的圣人。尽信书不如无书。社会一直在发展,治国之道怎么可能一成不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再说他的话放在当时也未必就一定是对的吧。”
纪嫣然对项少龙的话似董非董,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但用词新颖。他却又一再否认圣人之言,简直把他视为异类,但一句“尽信书不如无书”让他眼前一亮,这项少龙也读过《孟子》,这不也是圣人之道吗?道:“德治之道实行多年,广被推崇,直到近年法家学说才兴起。”
项少龙道:“实行这么多年,也没见把天下治理得多好。现在还不是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我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以法立国,日渐强大。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言一出,纪嫣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以前与天下名仕辩论,虽然精彩,但终究是纸上谈兵。看出这项少龙与以往所见的才子不同,他懒于空谈,喜欢实际行动。
纪嫣然拜服,道:“嫣然受教了。听将军一席话,才发觉以往肤浅了。将军觉得德治不好,可法制弊病也是可以预见的,上位者弄权,欺压百姓,将军对此有什么看法?”
项少龙一看,这美女还没完了,唠上瘾了这是,自己都说了要去实践,想知道怎么办就出世去做官,总不能解决问题只靠想吧,但也不得不继续说下去,道:“这不是法制的问题,而是法制执行力的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法律框架之内,大王犯法也与庶民同罪,是不就没这些问题了。”
纪嫣然闻言大惊失色,道:“这怎么可能?君权至上,自古已然。”
项少龙道:“现在不行,不代表未来不行;一百年以后不行,不代表一千年以后也不行。就像我说的,社会在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纪小姐刚出生之时还不是什么都不会,现在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才女了。你、我,还有这社会都在与时俱进。纪小姐如果有兴趣,不妨走入贫民家庭,听听他们生活的困境,又或去做官,去实际解决他们的问题,一两家的贫困可以靠慈善救济,可全天下的贫困如何解决才是上位者该思考的。无论德治还是法制,到最后还是民生问题。”
纪嫣然今日与项少龙一番交谈,所受启发远胜以往,对项少龙也是刮目相看,道:“得闻将军的高论,嫣然受益匪浅,有机会还要邀请将军来我这小筑与各位才子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