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向往是什么(1 / 2)
1、余华小说《第七天》中理想社会的向往指的是什么呢?
在《第七天》中,余华创造除了一个死无葬身之地。“死无葬身之地”一词在小说的语境中巧妙地使用一语双关。它一方面是指词语的本义: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另一方面是指那些死了没有地方埋葬的亡灵聚集的地方。在这个死无葬身之地中,到处游荡的是没有钱购买墓地的亡灵。
按照规矩,没有墓地,这些亡灵就不能进入安息之地,于是他们就在死无葬身之地获得了永生。当杨飞的亡灵第一次见到死无葬身之地时,他看到一个世界“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这是一个平静祥和的世界。
小说中的死无葬身之地是一个平等友爱的世界,这里没有仇恨,没有杀戮。即使生前是冤家对头,在死无葬身之地也会变成朋友。警察张刚生前打伤李姓男子,李姓男子处于报复拿刀砍死警察张刚。然而在死无葬身之地,警察张刚和李姓男子却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朋友,一起下棋说笑。
鼠妹决定去往安息之地时,在死无葬身之地的所有亡灵都尽了自己的绵薄力量,为她缝制衣服,为她净身送行。在死无葬身之地,由商场火灾造成的三十八个无名亡灵成为团结紧密的一家人,他们之间所有男子的亡灵都是小女孩亡灵的爸爸,所有女子的亡灵都是小女孩亡灵的妈妈。这里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税务这些部门,当然也就不存在现实世界中相关部门对生意人的刁难。
这里没有欺骗和伤害,没有毒大米、毒奶粉、毒馒头、假鸡蛋、皮革奶、石膏面条、化学火锅、大便臭豆腐、苏丹红、地沟油等等。就像小说中提到的“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的食品是安全的。”一个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国宴,一个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和现实世界中的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环境恶化相比,余华笔下的死无葬身之地像是一个乌托邦。在那里,人们可以不用遭受现实世界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压迫和伤害,也不用忍受着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每个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这也成为作家对美好社会理想的寄托和向往。
2、为什么我会向往小说世界
小说世界脱离了现实的条条框框,平日不敢说不敢想的小说里都可以表达出来,不必惧怕后果,这种无拘束使人着迷,而且小说主角都是大英雄或大枭雄,都是出人头地的角色,因此你向往小说世界
3、为什么总是向往小说里的世界?
正因为没有的事、不是真实的,所以写成小说,以满足快感。写得就是向往。亲…给个采纳吧!谢谢…谢谢
4、向往的生活小说
我现在的生活,跟我向往的生活差不多。我最向往的,就是家人都幸福快乐,身体健康。孩子们快乐成长,好好学习。父母晚年心情愉快,没有烦恼,健版健康康。现在除权了父母健康情况不太好,别的都很满足了。现在,就是我向往的生活。
5、为什么总是向往小说中的人物、情节
小说是现实的升级,代表着一部分现实,但是更多的却是无数的巧合,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同时出现的巧合,无数的巧合拼凑起来的必然是前所唯有的东西,超脱于现实的,可以说是坐着与读者都向往的东西